摘 要:近年來,高校內部控制執行情況不容樂觀。隨著國家對校園數字化建設大力提倡,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逐漸完善,學者們開始從智慧財務角度研究如何提高高校內部控制有效性。G高校作為數字化校園建設單位,已經實現了智慧財務平臺和內部控制融合落地。因此,結合G高校在智慧財務平臺和內部控制融合方面的經驗,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信息系統整合、內控風險點嵌入平臺等方面系統總結智慧財務平臺與內部控制融合路徑,從智慧財務角度研究內部控制優化方案,從而推動高校內部控制建設,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關鍵詞:智慧財務;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高校
中圖分類號:F272;F83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4-0096-04
引言
為了使行政事業單位能順利建成科學規范的內部控制系統,財政部于2012年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辦法,又于2015年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規定,其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權責一致、制衡有效、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管理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1]。同時,財政部督促作為事業單位的公立高校盡快完成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但是,公立高校的特點是權力集中、資源豐富、校內業務交叉重疊、各部門獨立運行等,從而導致很多高校存在制度難執行、內部控制制度規定難以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面等問題。2021年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數字建設規范》之后,各高校開始提高信息化建設投入,有學者開始研究信息化建設能否幫助優化內部控制,尤其是財務信息化,有學者提出了從智慧財務角度研究內部控制的優化方案。
本文從中選出了幾個有代表性的觀點。其中,李云等人認為,“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必須結合高校實際業務,以風險為導向,以流程和制度為保障,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內部控制機制與高校業務及管理體系有機融合,才能真正有利于推進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2]趙葉靈等人根據高校內部控制有效性相關概念和范疇,建立以體制機制、風險控制、業務控制等為核心的高校內部控制影響因素模型,分析各核心成分之間的關聯性,得到了高校內部控制優化的框架,主要包括制度支撐、控制和信息三個大模塊[3]。詹必杰等人認為,“全面梳理內部控制風險、建立風險數據庫是高校內部控制優化的關鍵,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分散的信息系統整合,分層構建智慧財務平臺,這是實現內部控制與智慧財務平臺有效融合的途徑。”[4]
以上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指出了信息技術能提高內部控制運行效率。本文將以G高校智慧財務平臺與內部控制融合過程作為典型案例,結合前期學者提出的內部控制框架,分析G高校智慧財務平臺和內部控制融合路徑,以期為其他企事業單位提供參考,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一、高校智慧財務和內部控制融合的必要性
(一)高校內部控制管理現狀
為了規范高校內部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近幾年各高校均在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本文通過統計2022年廣東省教育廳巡視組對高校的巡視情況發現,高校內部控制建設情況有所改進,但是依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一,人才選拔機制不規范。第二,內部控制建設制度不健全。第三,重點領域風險管控存在薄弱環節,重點領域主要集中在設備采購管理、基建工程建設方面和財務管理方面。第四,重點領域權力監督制約不嚴。在整改進展情況通報中,各高校都提出了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但是只有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并有效運行,才能從根本上改善高校內部控制現狀問題。
(二)智慧財務平臺助力高校內部控制建設
智慧財務平臺主要通過財務共享平臺實現財務智能核算,與校內各部門信息管理系統互通互融實現業財融合,嵌入校外供應平臺實現財商融合。本研究通過訪談、實地調研等形式了解到部分高校的智慧財務建設情況,其中有少部分高校已經建立完善的財務共享平臺,可以實現線上審批、預約報銷、自助投單等智能報銷流程。但是調查顯示,大部分高校財務共享平臺依然處于建設開發階段,財務報銷依然需要線上線下相結合,內部控制規范化制度沒有應用于業務流程層面,存在內部控制風險。業財融合方面,少部分高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包括資產管理系統、合同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和人事管理系統等,且實現了數據共享,并將各環節內部控制風險點嵌入智慧財務平臺,提高了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基本實現了事前、事中控制。大部分高校雖然各部門有相關的信息管理系統,但是由于各系統由不同的軟件公司開發,難以實現數據對接,或者數據更新較慢。財商融合方面統計結果顯示,各高校嵌入的校外供應平臺主要是采購平臺,只有少部分高校嵌入了商旅平臺、網約車平臺等。
綜上,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和國家政策有力推動下,高校開始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內部控制相融合方案。根據研究表明,經費充足的高校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智慧財務平臺,內部控制初見成效;經費緊張的高校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也已經在積極建設智慧財務平臺,但是由于高校各部門系統獨立,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實現數據對接,只能在實踐過程中慢慢改進、完善內部控制智能化管理系統。可見,智慧財務與內部控制融合是內部控制建設的必然趨勢。
二、G高校智慧財務與內部控制融合探究
高校智慧財務平臺與內部控制的融合面臨兩個問題:第一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程度。智慧財務平臺基于高校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業財融合、財商融合,如果信息化建設水平低,就無法建設完善的智慧財務平臺,也就無法將內部控制各風險點嵌入智慧財務平臺。第二是高校內部控制建設情況。內部控制建設情況是內部控制執行有效性的基礎,也是智慧財務平臺有效運行的基石。G高校近幾年通過完善信息化建設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已經實現智慧財務平臺與內部控制融合落地。下面本文將介紹G高校實現智慧財務平臺與內部控制融合落地的路徑。
(一)G高校內部控制基本情況介紹
G高校是廣東省直屬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是全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廣東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學校地處廣州市,現有天河、白云、荔灣三個校區,設管理機構13個、教學機構12個、群團機構2個、教輔機構4個。圖1為G高校內部控制建設組織架構。
(二)G高校實現智慧財務與內部控制融合落地準備工作
1.建立良好內部控制環境
G高校對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效果非常重視,成立了內部控制建設領導小組,明確了校長、領導班子成員、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的職責。同時,學校通過開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專欄”宣傳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對國家內部控制政策相關規定的培訓,普及內部控制基本知識,提高內控全民參與意識,總結交流內控建設的經驗。
2.制定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
G高校從各業務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入手,以學校層面和業務層面為基準,明確各經濟活動業務范圍和業務環節后,對各業務部門進行調研和問卷調查,收集業務層面的控制風險,最后匯總編制校級業務風險列表,在《G高校風險評估管理辦法》中明確風險責任單位,并提出風險評估管理策略和風險應對解決方案,從而根據定性和定量的方式確定評估標準,落實各崗位應履行的義務和承擔的責任,優化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
3.確保內部控制流程信息化
G高校在《學校內部控制規范》中詳細列明了各業務活動的主要內容、主要控制環節、關鍵崗位、主要風險點和業務流程圖,結合校級層面和業務層面重大風險確定內部控制的業務流程框架。比如,針對收支業務有相關的管理制度、主要風險、主要控制環節、控制流程、業務流程圖等內容,再結合信息化系統,將控制活動嵌入業務流程中的每個風險點,基本實現制度標準化、標準流程化、流程信息化。
4.完善內部監督機制
G高校《學校內部控制規范》中明確了內部控制評價監督工作小組,列明了內部控制評價要素,包括內部控制建設和啟動情況、學校主要負責人承擔的責任、有無制約權力運行機制、有無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有無不相容崗位分離控制、內控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是否完整、預算業務管理控制情況等12項,規定每年各部門都要開展內部控制自評,并以量化方式編報內部控制自評報告,對內部控制設計與執行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
(三)智慧財務平臺與內部控制融合的路徑
數字經濟時代管理智能化是必然趨勢。G高校借助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東風加大信息化建設經費支出建設智慧財務平臺,并基于智慧財務平臺改善內部控制的環境,提升風險管控有效性,提高控制活動準確性,實現多渠道信息溝通方式并鞏固各環節監督機制。以下將結合G高校信息化建設經驗總結智慧財務平臺與內部控制融合的路徑。
1.時代發展推動高校控制環境改善
應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教育”的發展需求,各高校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營造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教學環境和管理環境[5]。基于智慧校園建設,智慧財務平臺應運而生。以前的一個差旅費報銷流程,需要出差人手工填制報銷單、找各個部門領導審批、排隊找財務審核、有錯又要重新走一遍流程,整個報銷業務流程走下來差不多要一個月,而且整個流程中的風險控制都靠人工,錯誤率或者舞弊風險較高。通過智慧財務平臺報銷,則可以實現線上錄單、審批、審核,線下提交原始憑證,大大縮短了財務報銷的時間且信息技術的控制提高了審核的準確性。近五年來,包括G高校在內很多高校都致力于智慧校園建設,通過建設完善的信息化環境切實提高了高校各部門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內部控制信息化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各項工作的出錯率,有效防止了人為錯誤或者舞弊行為發生。
2.注重財務人員業財融合能力的提升
智慧財務的推廣和使用離不開高素質財務人才。G高校財務部門人員均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約30%為碩士研究生學歷。除了聘用高素質財務人才外,財務部門近幾年加大業財融合相關內容的培訓力度,參與系統建設的財務人員積極參加各類信息系統的培訓,掌握各類業務系統和內部控制知識,促進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通過培訓學習,財務人員的工作范圍從基礎的末端財務數據提取拓展到業務數據來源、數據加工和數據分析,大大提高了財務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同時業財融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3.建立風險數據庫,完善風險評估系統
智慧財務平臺雖然可以降低人工操作失誤或舞弊的風險,但是信息管理風險也不容忽視。G高校結合《內部控制規范》和《風險評估管理辦法》總結了智慧財務平臺各系統內部控制的主要風險,梳理了信息化環境面臨的風險點,包括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的風險。單位層面的風險主要從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組織架構、運行機制等方面考慮,業務層面主要是從預算業務、收支業務、政府采購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建設項目和合同管理項目等入手,分析各業務可能面臨的風險點,整理出《G高校內部控制風險數據庫》,出臺了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并在智慧財務平臺嵌入風險點,實現風險預警與防控。每年風險評估小組至少開展一次風險評估,結合風險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確定重大風險、重要風險和一般風險。各部門根據其風險級別確定應對預案,并由紀檢部門出具風險評估報告。完善的風險評估系統可以有效識別風險,有效提高信息系統監管有效性。
4.加強信息系統整合,實現信息數據共享
智慧財務平臺建設的關鍵是將學校各部門信息系統進行整合,打破“信息孤島”現象。G高校信息系統有兩層。第一層是學校各類業務系統的整合,也就是各業務系統的端口接入同一個數字化平臺,包括OA系統、科研系統、采購系統、財務系統、資產系統、檔案系統、教學平臺等所有業務系統,登錄賬號進入這個平臺后就可以看到學校常用業務系統,也可以根據個性化需求添加自己需要的系統,如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國知網等。第二層是在學校數字化平臺基礎上對每個系統信息設置有限范圍內的共享,即登入數字化平臺后還需要有權限的員工才能登入各分系統。比如,財務系統,一般員工進去可以看到的信息是薪酬查詢系統、預算管理系統、網上報銷系統,為員工辦理財務報銷、查詢等業務提供便利。同時,財務決策人員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實現OCR 識別、智能審核等技術,直接按需提取與整合數據,輕松獲取跨部門、跨業務的財務綜合數據,大大縮短財務數據采集和信息加工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助于提高高校財務工作質量[6]。
5.智慧財務平臺與內部控制融合
實現內部控制和智慧財務平臺的融合主要包括財務系統內部控制風險管控、財務系統與其他系統之間數據共享與互通。
將各環節內部控制風險點嵌入智慧財務平臺,實現事前攔截、事中監督、事后評價的全流程內部控制模式。G高校實現的事前攔截包括:自動接單、系統自動分單,避免人為操作失誤;規范審批業務流程,避免遺漏審批環節或人為操作;預算管理系統設置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等,避免部門濫用經費。事中監督主要包括預算科目、銀行科目、專項科目、支付方式和國庫信息碼全口徑監測,有問題風險自動預警;網銀系統支付時自動識別本行還是跨行,避免支付失敗。事后評價包括預算執行情況線上評價。
智慧財務平臺與內部控制融合還表現在與其他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與互通。G高校科研管理系統中一般會填報科研項目經費預算,在科研經費報銷時,財務報銷平臺能讀取科研預算數據,若超出預算會進行自動報錯,避免科研經費超支風險或者不按預算支出風險;與合同管理系統數據共享與互通,可實現合同線上審批、線上查詢、合同總額和支付情況嵌入財務報銷系統,避免人為拆單風險。后續還將實現基建項目的數據共享與互通,將基建項目與財務業務整合,實現基建項目立項、支付、完工整個過程全透明,避免發生基建項目腐敗風險。另外,前面分析的高校易發生腐敗風險的資產管理、采購系統等業務內部控制風險點也將嵌入財務平臺,實現內部控制與智慧財務有效融合。
三、結束語
通過分析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和智慧財務建設現狀,發現各高校均已開始意識到智慧財務平臺建設的重要性。但是,近幾年高校內部控制執行情況不容樂觀,說明高校在智慧財務和內部控制融合方面還有待改善。G高校作為數字化校園建設單位,通過近幾年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基本實現了智慧財務平臺和內部控制制度融合落地。本文結合G高校在智慧財務平臺和內部控制融合方面的經驗,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信息系統整合、內控風險點嵌入平臺等方面系統總結了智慧財務平臺與內部控制融合路徑,從智慧財務角度研究了內部控制優化方案,相信定會有助于推動高校內部控制建設,促進內部控制有效性提高。
參考文獻:
[1] 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Z].財政部,2015.
[2] 李云,李俊,羅琦.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思路與途徑[J].財會通訊,2023(6):123-128.
[3] 趙葉靈,胡永波,潘俊.高校內部控制優化的框架構建與路徑選擇[J].財會通訊,2023(10):19-24.
[4] 詹必杰,林丹,楊可軍.基于智慧財務的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優化[J].財會月刊,2022(13):125-131.
[5] 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S].教育部,2021.
[6] 王恒斌,王尊陽.智慧財務背景下高校傳統內部控制優化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22,33(2):61-65.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Intelligent Fi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in Universities
ZHANG Lu, ZHANG Li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Industry and Trade, Guangzhou 51051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 universities has not been optimistic. With the strong promotion of campus digital construction by the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informatization in universities has gradually improved. Scholars have begun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rt finance. As a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unit, G University has achieved the integ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mart financial platform and internal control.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experience of G University in the integration of smart finance platforms and internal controls,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smart finance platforms and internal control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and internal control risk point embedding platfo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rt finance, internal control optimization plans are studi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s in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s.
Key words: Smart finance;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責任編輯 彥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