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陽光,如同詩人的筆,在永豐村描繪出一幅幅金色的畫卷。柏油路平整寬敞,將村社緊密相連;白墻紅瓦別墅化住宅樓,有序地排成一列列,現代化的小學教學樓,功能齊全;路旁大片的花開得正艷,微風徐來,群花搖曳。8月1日,《科學導報》記者走進長治市上黨區永豐村的每一個角落,仿佛走進一幅恬靜安詳的田園山水畫。
永豐村地下資源豐富,煤礦是傳統產業和支柱產業。在用足煤炭資源的基礎上,永豐村積極謀劃產業轉型,建成永豐現代農業觀光有限公司,依托獨特的自然生態優勢,全力發展鄉村旅游。
“永豐村現在擁有上黨區最大的農耕文化教育基地,引來無數游客關注,我們正在把美麗的風景變為美麗經濟。”永豐村黨支部書記王東有向記者介紹道。
走進永豐村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基地,可以看到村落與田地相映成趣,遠遠望去,翠綠鋪滿大地,阡陌縱橫,綠道旁、田野間、村莊里、鄉村大地處處是景,如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而這份新景在給永豐村村民帶來了新生活的同時,也增添了新魅力,煥發了新價值。據了解,永豐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分為三大版塊:智慧農業區—一百谷園、研學游基地——豐樂園、農耕文化——鄉村記憶區,主要有華北最大墻繪游覽區、農耕教育實踐基地、蔬果采摘區、牡丹觀賞區、民俗文化博覽區、水上公園游覽區、向日葵花海、兒童游樂體驗園等功能景區,展示出“兩山一水十八景”的景觀格局,形成了“綠色植物、藍色水體、彩色花卉”的錦繡風貌。
“我們的產業園主要以農業觀光與農耕體驗為主,目前有15畝蔬菜基地、300多畝葵花園和牡丹園。現在,我們的游樂項目已經完工。園區全部開放后,這里會成為一個集農業觀光、游樂體驗、自然欣賞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不僅能為游客帶來豐富的游玩體驗,還能推動村里旅游產業的發展,成為村集體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永豐現代農業觀光有限公司負責人牛天貴介紹。
“隨著旅游產業不斷壯大,我們更加認識到旅游與服務、與產業、與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性。”王東有說,“我們將開通通往晉城高平方向的旅游通道、修建公共停車場、新建公共廁所;搞好農家樂、做好農家飯,將餐飲產業作為鄉村旅游的重頭戲;提高民俗文化館品位,將農村舊房改造成為民宿……”
“我今年53歲了,在我們村里的煤場銷售科上班,一個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我兒子大學畢業后也被煤礦的財務科錄取了。我愛人還在村里開了超市,生意紅火,一年下來能有十幾萬元的收入,現在我們一家人在村里生活美滿,啥也不愁。”村民王志林和記者樂呵呵地說道,記者觀察王志林家中,一進門就是由院子改建的陽光房,與二層樓的小別墅連接在一起,好不高端。
如今,永豐村家家戶戶住別墅,荒山全部披綠裝……建設美麗生態,做強美麗經濟,創造美好生活,永豐人40多年來始終將一張藍圖繪到底,年復一年努力踐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