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遼寧是我國老牌的工業大省,也是東北地區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非常不錯的經濟大省,長期以來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隨著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遼寧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本文通過實證分析,探討了新質生產力(包括技術創新、教育水平和研發投入)對遼寧人均GDP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技術創新、教育水平和研發投入均顯著促進了遼寧人均GDP的增長。表明提升新質生產力對于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通過支持技術創新和增加研發投入,遼寧能夠增強經濟競爭力,推動經濟持續繁榮與發展。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人均GDP;遼寧經濟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遼寧作為東北地區的重要經濟大省,長期以來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隨著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傳統依賴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的經濟增長模式逐漸失去優勢,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產業結構不合理等挑戰。第二產業比重過高,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整體經濟結構不平衡。在此背景下,研究新質生產力對遼寧省人均GDP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通過實證分析,探討新質生產力對遼寧人均GDP的影響機制。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首先,提出研究假設,探討新質生產力對人均GDP的潛在影響。其次,基于假設,構建新質生產力影響人均GDP的理論模型,并解釋這些新質生產力要素通過何種路徑和機制影響人均GDP。再次,利用遼寧2000—2022年相關數據,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最后,檢驗新質生產力對人均GDP的具體影響,并討論結果的經濟意義。研究結束后,提出主要結論和政策建議,為遼寧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二、新質生產力的構成要素
本文從技術創新、教育水平和研發投入三方面對新質生產力進行研究。
1.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通過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活動,產生新的知識、技術或產品,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和競爭力。本文選取技術合同成交金額、發明專利申請量、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授權量、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量和外觀設計專利授權量等指標來衡量技術創新水平(見表1)。

2.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夠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使其更好地適應技術變革和創新。一個高質量的教育系統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為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本支持。本文通過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和文盲人口比例來衡量教育水平(見表2)。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意味著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而降低文盲人口比例則表明整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3.研發投入
研發投入是指企業、政府和科研機構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資金投入。高水平的研發投入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推動經濟增長。本文采用RD人員數量、RD支出、高技術產業RD項目數以及遼寧每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的數量作為衡量研發投入指標(見表3)。大量的研發投入通常意味著更強的創新能力和更快的技術迭代速度,這對于經濟的持續增長至關重要。
技術創新、教育水平和研發投入通過以下路徑影響人均GDP。首先,通過提升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直接推動經濟增長。技術創新可以帶來生產工藝的改進和新產品的開發,直接提升企業的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其次,通過提高勞動力素質和適應能力,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間接推動經濟增長。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夠增加勞動力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使其更容易接受和應用新技術,進而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基于上述理論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技術創新顯著影響人均GDP。假設技術創新水平越高,遼寧人均GDP越高。技術創新不僅能夠直接提高生產效率,還能通過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經濟增長。
H2:教育水平提升顯著影響人均GDP。假設教育水平越高,遼寧人均GDP越高。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夠增強勞動力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其適應和應用新技術的能力,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H3:研發投入顯著影響人均GDP。假設研發投入越多,遼寧人均GDP越高。高水平的研發投入能夠加速技術進步和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提升經濟的增長潛力。
三.新質生產力與人均GDP的關系模型

為了深入理解新質生產力對遼寧人均GDP的影響,本文將采用Cobb-Douglas生產函數模型進行分析。具體來說,新質生產力的各個構成要素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和勞動力素質,進而影響經濟增長。
模型如下:
Y=A×(T)α×(E)β×(R)γ×C+ε
其中,Y代表人均GDP,A代表總生產效率,T代表技術創新指標,E代表教育水平指標,R代表研發投入指標,Controls代表控制變量(如固定資本投資、勞動力數量等),α、β、γ是彈性系數,ε是誤差項。
四、新質生產力與人均GDP的回歸分析
為了進行回歸分析,我們將生產函數模型進行對數轉換,以便線性化。本文分別構建了四個不同的回歸模型來分析新質生產力各要素對遼寧人均GDP的影響,以展示不同變量的獨立和組合影響,
首先,考慮完整模型,用于分析技術創新、教育水平和研發投入對人均GDP的綜合影響:
1.完整模型(第1列)
ln(Y)=β0+β1ln(T)+β2ln(E)+β3ln(R)+C+ε
其次,為進一步理解各個變量的單獨影響,分別構建了技術創新、教育水平和研發投入三個單變量模型。
2.技術創新模型(第2列)
僅包含技術創新變量,用于分析技術創新對人均GDP的單獨影響。回歸方程為:
ln(Y)=β0+β1ln(T)+C+ε
3.教育水平模型(第3列)
僅包含教育水平變量,用于分析教育水平對人均GDP的單獨影響。回歸方程為:
ln(Y)=β0+β2ln(E)+C+ε
4.研發投入模型(第4列)
僅包含研發投入變量,用于分析研發投入對人均GDP的單獨影響。回歸方程為:
ln(Y)=β0+β3ln(R)+C+ε
結果如表4所示。
五、結論

本文通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深入分析了2000—2022年遼寧省新質生產力對人均GDP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各個新質生產力要素對遼寧省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首先,技術創新通過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競爭力。研究結果表明,技術創新的影響是顯著且正向的,支持了H1。這不僅表明技術創新可以直接提高生產效率,還表明其能夠通過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遼寧省的經濟增長。技術創新在現代經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帶來了新的產品和服務,還改進了現有的生產流程和商業模式,從而大幅度提高了經濟運行的效率。
其次,教育水平的提升對經濟增長也有顯著的積極影響,支持了H2。高質量的教育系統能夠培養出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使勞動力具備更高的知識和技能,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和推動技術變革和創新需求。研究結果表明,教育水平的提升顯著增強了勞動生產力,并進一步驗證了其對人均GDP的正向影響。教育不僅是個人發展的基石,也是國家和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源泉。

最后,研發投入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得到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持,驗證了H3。高水平的研發投入不僅加速了技術進步和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還顯著提升了全要素生產率。研究結果顯示,增加研發支出顯著推動了遼寧省的經濟增長。這說明,更多的研發投入能夠帶來更多的創新和技術突破,進而帶動經濟的快速發展。研發活動不僅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也增強了傳統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性。
綜上所述,通過實證分析,詳細探討了新質生產力對遼寧人均GDP的具體影響機制和作用路徑,豐富了現有的經濟增長理論,并為遼寧經濟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和技術成果的廣泛應用,不僅提升了地區的創新能力,還為經濟提供了強大的增長動力。因此,進一步支持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別是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對于促進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遼寧應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通過實施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根本的、具有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發展新引擎,澎湃發展新動能,持續推動遼寧經濟繁榮和發展,為未來的經濟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1.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2.倫敦國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