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規范村級組織會計核算,對于提高村級組織會計信息質量,提升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準確地反映資金的投入、使用和產出狀況,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村級組織在會計核算時存在濫用往來科目、應予資本化的支出費用化、會計報表編制不全面、審核憑證流于形式等問題,對此,要強化會計核算,嚴肅責任追究,認真審核憑證,堅持財務公開、財務透明原則,不斷提高村級組織資金投入的信息質量,保護村級組織資金使用安全性和完整性。
關鍵詞:會計核算 資金 財務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8-093-02
一、引言
當前,中央及地方財政對鄉村的資金投入逐年增長,但村級組織會計核算工作質量不高,投入到村級組織的資金不能被準確地確認、計量、記錄、報告,不能適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影響和制約鄉村振興工作的扎實有序推進。規范村級組織會計核算,完善核算和財務管理體系,正確核算交易事項,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才能保證投入村級組織資金的安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促進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實,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
2004年9月30日,財政部印發了《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為村級組織會計核算提供理論依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會計科目進行會計核算。新集體經濟組織實行自我管理、獨立核算,按照國家財務會計管理制度配備財務和會計人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分別設置會計和出納。財會人員實行聘任制,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推薦、鄉鎮農村經營管理機構考核、縣級農村經營管理機構批準后,聘任持會計從業資格證人員上崗[1]。
二、村級組織會計工作現狀
本文所指村級組織是對村民委員會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統稱。以某縣為例,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由村民委員會代行,財政部門對村民委員會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補助款均撥付到村委會,實為一個會計主體。按照規定,應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
為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加強資金監管,村級組織一般采取“村賬鄉管”模式。“村賬鄉管”模式是指村級組織的賬務交由鄉鎮統一管理,資金由鄉鎮統一撥付,并實行代理記賬。以某縣為例,村級組織的賬務資金交由鄉鎮綜合便民服務中心統一管理、撥付、代理記賬。各行政村仍是各類資金使用的主體,決策實行“四議兩公開”,報賬實行“五聯簽”(村報賬員、村理財組長、村委主任、村支部書記、鄉鎮綜合便民服務中心主任分別簽署意見),鄉(鎮)政府不得擠占挪用村級組織資金、不得干涉村級組織日常財務決策。
三、村級組織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一)往來科目濫用
部分村委會對于財政部門撥付的專項款不加以分析,均記往來科目,認為“往來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符合收入確認條件的也不做收入處理。這樣處理,并不能準確地反映本部門的收支及收益情況,不能準確地評估財政投入資金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案例:補助補貼類及農建類不形成固定資產資金的核算。此類資金包括:為農民發放的退耕還林補貼、糧食直補、黃花種植補貼、經濟林產業補貼以及不形成固定資產的平田整地資金、農田建設資金等。不應該把補助補貼類及農建類都歸結為管理費用,應該正確地運用會計科目。具體業務處理為:
2021年6月,A村村委會收到縣財政局撥入的黃花種植補貼100000元,平田整地資金200000元,資金存入銀行。
借:銀行存款 300000元
貸:專項應付款—黃花種植 100000元
" —平田整地 200000元
2021年7月,黃花種植補貼向農民發放完畢。
借:其他支出—黃花種植 100000元
貸:銀行存款 100000元
同時,借:專項應付款—黃花種植 100000元
" "貸:補助收入—黃花種植 100000元
2021年8月,A村村委會預付甲施工隊平田整地款50000元。
借:應收款—甲施工隊 50000元
貸:銀行存款 50000元
2021年10月,A村平田整地工程完工,根據發票、決算及驗收單等有關報賬資料列支,支付剩余工程款142000元,結余工程款8000元交回財政局。
借:在建工程—平田整地 192000元
貸:應收款—甲施工隊 50000元
銀行存款 142000元
同時,借:其他支出—平田整地 192000元
" "貸:在建工程—平田整地 192000元
借:專項應付款—平田整地 192000元
貸:補助收入—平田整地 192000元
借:專項應付款—平田整地 8000元
貸:銀行存款" 8000元
(二)應予資本化的支出費用化
村經濟組織發生的借款費用,可直接歸屬于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購建或生產的,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相關的資產成本。比如,縣財政為某村撥付一筆資金用于新建機井,但在具體賬務處理的時候,機井修建的過程中未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歸集有關支出,而是直接費用化,更談不上在工程竣工時轉“固定資產”。有些村委會是對外購的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設備漏記“固定資產”,為國有資產流失埋下隱患。
(三)會計報表編制不全面
會計報表編制要立足于真實的原始資料,及時編制財務分析和會計報表附注[1]。部分村委會會計報表僅編制科目余額表,不編制資產負債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和收支明細表,如此操作,并不能全面反映本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活動。這些會計報表的編制不準確、不全面,上級部門對村級的會計核算不夠重視,不查看具體的賬目內容,這樣會造成資金游離于賬目之外。
(四)憑證審核不完善
村組織發生的每項經濟業務均應當取得有效原始憑證,并全部納入賬內核算。應加強票據憑證管理,堅決杜絕白條白單行為,使用統一的農村票據進行會計核算[2]。當村級組織發生業務收入與支出時,原始憑證的取得不完整、不規范,有些原始憑證要素缺失,村級財務人員沒有嚴格按照收付制來進行登記入賬,甚至經常出現“打白條”現象,借款單據形式多樣,原始單據的簽批蓋章存在很大漏洞。在經濟責任審計中,有些財務人員沒有盡到責任,對所附憑證是否真實、是否完整審核不嚴,更沒有對所附憑證背后的交易是否發生進行審查。因此,在審核憑證時,不僅要對原始憑證的完整性進行審核,還要對憑證背后的實際交易是否發生進行關注,也要對審批程序進行合法性審查。
(五)對會計核算的監管問責缺失
首先,對村級組織會計的核算與管理中,資金的支付來往存在很大的漏洞,有時候直接把現金存放在會計家中。資金的劃分流向不清晰,公私資金混淆,賬目與實際不相符,由于沒有相對應的銀行賬戶,銀行也不能實施其監督作用。其次,對會計的監管也不到位,只有領導和會計清楚具體的財務信息,重大的財務支出不經過會議討論而由個別領導拍板決定,對村財務的監管不到位。最后,村級財務有時候存在著違法亂紀行為,違反財務會計的相關規定。審計和監察部門對村級組織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缺少查處和問責。
四、完善村級組織會計核算的對策
(一)規范賬目編制,加強會計核算
加強會計核算,嚴審賬目流程。村級組織經常發生的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一般包括村級運轉經費、村級專項資金、一事一議資金、政府撥款形成的資產向村委會移交、年終結賬五個方面的會計核算。在實務操作中,還應按照會計核算流程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會計核算要以村委會為單位開設賬戶,細化賬目分類標準,建立總賬目,采用收付實現制進行核算。嚴格費用的申報審批流程,設置不同的審批權限,當村級組織的資金支出時,要填寫申請,經過鄉鎮審核,召開財務會議進行研究,鄉鎮領導簽字后資金才能撥付使用。
嚴格執行資金管理和財務收益分配管理有關的規定。村級組織對錢賬、財務印章實行分管,嚴格“一事一議”資金管理,做到日清月結,不得設賬外賬。現金的支取借用,應當規定在一定的時間內予以清還。
會計憑證的編制填寫要真實、完整,要按固定的時間編制報表,如按周或按月編制會計報表,要重視會計報表編制的財務分析,并批注會計報表,讓會計報表更加完整準確。會計賬簿的登記要清晰明了,金額記載和事由記載都應受到同等重視。
(二)嚴肅財務問責,強化責任追究
要嚴肅村級組織財務問責,強化責任追究。規范村級組織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制定相關的會計賬目管理文件,建立財務管理的長效機制,促使農村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軌道,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維護農村集體經濟利益。要想充分踐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管理制度,就要集中精力健全農村財務審計的監督約束機制,確保整體管控工作在規范化標準流程內有效實現[3]。要進行年度財務核算審計和實行財務人員離任審計制度,由審計部門和監察部門進行審計檢查。對違法財務規定,造成村級組織債務新增的;財務票據審批不嚴,資金管理混亂的;財務賬目的收入來往,憑證目錄的編制,資金的使用和保管等不符合規定的;未按規定程序拍賣、抵押、租賃、報廢村級組織資產的;擅自突破財務標準額度增加支出的,由監察部門依法進行處理。鄉鎮負責人員利用審計部門和監察部門對財務收支賬目的審計檢查進行綜合管理,將工作質量與財務責任結合起來,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實現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體系的完整性。
(三)認真審核憑證,加強風險防范
會計憑證是核算賬目往來的依據,是記載經濟關系發生的書面文件,同時也明確了相關人員的經濟責任。要嚴格執行記賬憑證制度。不管是手記紙質賬目還是電腦記賬都要對財務原始憑證進行嚴格的審核,經審核無誤后填寫記賬憑證。首先,記賬日期的填寫要正確,能及時記載當下發生的經濟往來,一般要填寫當天的日期。其次,會計憑證的填寫要有依據,有原始憑證來做支撐,不僅要考慮時間順序,也要考慮業務類型,把業務內容劃分為不同的業務類型,采用通用的記賬憑證,這樣也方便以后核對和匯總。再次,摘要的填寫要簡潔明了,要將經濟內容準確地表述出來。
強化票據管理,鄉鎮政府要建立統一的票據領用制度,村級組織要向鄉鎮政府領用統一的收款收據憑證,必須嚴格執行專用的收據憑證,不能使用其他的憑證,這樣可以大幅減少弄虛作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財務風險的防范。
為了保證會計憑證的真實性,要重視實物的清查和外圍工作的調查,核查實物與賬目是否相符,賬目與實際不符的情況要列入重點審查范圍。
(四)堅持財務公開、財務透明原則
村級組織的各項經濟收支必須堅持財務公開、財務透明的原則。堅決杜絕挪用、擠占、私分村級組織財務資金現象。建立完善的財務決策制度,確保村級財務資金管理的民主化和制度化。根據財務公開的相關規定,對財務資金的投入使用和收支項目要經過村級組織的財務會議或成員會議進行討論,在形成財務決議之后,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所在鄉鎮或村級的公示欄中公示財務收支的相關信息,使得財務信息更加公開透明,這樣也便于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村級組織的財務管理平臺和財務監管平臺,促進村級財務資金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通過這些財務管理平臺和財務監管平臺,既方便了人民群眾對村級組織的財務信息進行查詢和分析,又方便他們對其財務的收支進行監督,也方便了他們能夠及時地了解國家的惠民政策,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促進了農村的黨風廉政建設。
參考文獻:
[1] 聶曉偉.產權制度改革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山西農經,2020(19):58-59.
[2] 呂菊蓮.村級經濟組織會計核算若干問題[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09):111.
[3] 劉亞洪.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財會學習,2016(12):141.
(作者單位:渾源縣紀檢監察技術保障中心 山西渾源 0374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