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著眼于UGC模式的高校生活智慧服務平臺,以提升校園生活體驗為研究對象,探討平臺如何輔助高校管理,實現管理智能化和學生生活學習智慧化。通過分析設計策略和人性化交互,該平臺從學生生活的多個方面提供智能服務,包括學習、生活、實習就業等。此外,還附加了課程表推送、資源共享等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管理時間和獲取資源。區塊鏈加密技術的應用有效保護了用戶信息,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和支持。此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高校學生多樣化的需求,為智慧服務平臺的設計和實現提出了相關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UGC模式 智慧服務平臺 高校管理
中圖分類號:F061.3;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8-200-02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的服務平臺逐漸成為高校管理和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現有的高校智慧服務平臺在個性化服務、用戶參與度和數據安全等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難以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
(二)研究問題
1.個性化服務缺失。現有平臺多集中于信息管理和資源共享,缺乏針對學生個體需求的個性化服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需求千差萬別,統一的服務模式難以被廣大用戶普遍接受,導致用戶體驗不佳,使用頻率降低。并且傳統平臺缺乏靈活性,難以根據用戶反饋進行快速調整和優化。
2.用戶參與度不足。許多平臺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信息發布模式,學生作為被動接受者,缺乏互動和參與的機會。這不僅限制了平臺內容的豐富性,也難以激發學生的使用熱情,導致平臺活躍度低。
3.數據安全保障。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在當前的數字化平臺中尤為重要。高校智慧服務平臺涉及大量學生的個人信息和行為數據,如何保障這些數據的安全,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是平臺設計和運維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三)研究內容和思路
設計并實現一個基于UGC模式的高校學生生活智慧服務平臺,主要功能包括課程表管理、社交互動、資源共享和個性化推薦。平臺通過微信小程序的形式提供服務,以提高用戶的使用便捷性和參與度。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收集學生和校方對智慧服務平臺的具體需求,明確平臺功能和設計方向。基于需求分析結果,設計平臺的總體架構,包括前端、后端和數據庫的設計。然后,采用現代開發技術實現平臺的各個功能模塊,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通過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和用戶測試評估平臺的性能和用戶滿意度,確保平臺能夠穩定運行并滿足用戶需求。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平臺的用戶數據進行分析,不斷優化和升級平臺的功能和服務,提高用戶的體驗感。
(四)研究意義
通過提供個性化服務和豐富的互動功能,平臺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效率,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平臺可以為高校管理提供有力支持,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幫助校方更好地理解學生需求,優化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率。此外,本研究的成果還為其他高校智慧服務平臺的設計和實現提供了參考和借鑒,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綜上所述,通過研究和實現基于UGC模式的高校學生生活智慧服務平臺,不僅可以解決現有平臺存在的問題,還能為高校學生和管理者提供更加優質和高效的服務,推動高校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文獻綜述
喬振在2023年發表的《我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發展現狀、挑戰及對策》中指出了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是學生思政教育的創新平臺,也是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凝聚高校多方共識、強化數字賦能以及拓展育人渠道進一步提高高校育人實效,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1]。石磊在2021年發表的《智慧云系統在智慧校園中的應用》一文表示智慧云系統如同在智慧校園裝上了大腦,能隨時把控未來方向,實現精準、高效的管理,給智慧校園的物業管理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2]。
二、平臺設計與實現
本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注重模塊化和擴展性,以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可維護性。平臺的架構設計包括前端設計、后端設計和數據庫設計三個主要部分。
前端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實現,采用微信小程序框架,結合WXML、WXSS和JavaScript。小程序的設計確保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微信訪問平臺,極大地提高了用戶的參與度和使用便捷性。前端設計的核心在于用戶界面(UI)的簡潔和直觀,確保用戶能夠快速上手并高效使用平臺功能。
后端采用Django框架,使用Python語言進行開發。Django框架提供了強大的ORM(對象關系映射)功能,簡化了數據庫操作,并具備高效的路由和中間件機制。后端主要包括用戶管理、業務邏輯處理、數據存儲與管理、API接口等模塊,通過RESTful API與前端進行數據交互,確保數據的實時性和一致性。
數據庫設計采用MySQL數據庫,確保數據存儲的可靠性和查詢的高效性。數據庫主要包括用戶表、課程表、資源表和社交互動表等。每個表的設計遵循第三范式,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為了增強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平臺還采用了區塊鏈技術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存儲和分布式管理。
創新與學生吸引力方面,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訪問,不需要額外下載應用程序,利用微信的高用戶滲透率,降低使用門檻,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頻率。通過UGC模式,學生可以自主分享學習資源、生活經驗和社交活動,不僅豐富了平臺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參與熱情,提升平臺的黏性。平臺通過分析用戶行為和偏好,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活動推薦。學生能夠接收到與自己興趣相關的內容,提高了使用的積極性和滿意度。
平臺提供豐富的社交互動功能,包括論壇和即時聊天,學生可以在論壇發布帖子、評論、點贊,促進交流和互動。即時聊天功能使學生能夠實時溝通,增強社交聯系和信息共享。學生可以上傳和下載學習資料和生活資源,平臺提供分類和搜索功能,方便學生快速找到所需資源。通過資源共享,學生可以互相幫助,共享學習經驗,形成積極的學習氛圍。
校內活動信息推送功能使學生可以及時獲取校園活動資訊,參與度更高。健康管理功能集成了運動記錄、飲食建議和睡眠監測,幫助學生全面關注和管理自己的健康。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方面,平臺采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數據加密和隱私保護,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和透明性。
用戶界面的設計遵循簡潔、直觀、易用的原則,確保用戶能夠快速上手并高效使用平臺功能。導航設計采用頂部導航欄和底部標簽欄相結合的布局,頁面布局根據功能不同進行設計,確保用戶能夠方便地訪問各個功能模塊。交互設計注重用戶反饋,確保每一個操作步驟都能順利完成。視覺設計采用高校常用的配色方案,營造簡潔、專業的視覺效果。
平臺包括多個功能模塊,每個模塊負責特定的功能,確保系統的全面性和實用性。用戶管理模塊實現用戶注冊和登錄功能,課程表管理模塊幫助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社交互動模塊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資源共享模塊提升資源的共享和利用效果,個性化推薦模塊根據用戶的行為和偏好推薦內容和服務,健康管理模塊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活動推送模塊智能推送校內活動信息,數據安全模塊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和透明性。
通過收集和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平臺能夠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推薦,不斷優化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系統設計考慮了維護和更新需求,確保系統能夠持續穩定運行,設置了監控和報警機制,保障系統的高可用性和穩定性。用戶反饋機制方便用戶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收集用戶反饋,不斷改進和優化服務質量,提升用戶滿意度。
平臺的設計注重模塊化和擴展性,以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可維護性。通過微信小程序的形式,平臺能夠方便地接入學生的日常生活,提高了用戶的參與度和使用便捷性。各個功能模塊緊密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智慧服務體系,為高校學生提供一個集學習、生活、社交和健康管理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
三、系統測試與評估
為了確保平臺的穩定性和可用性,我們進行了多層次、全方位的測試,包括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和用戶測試。
功能測試旨在確保每個功能模塊正常運行,滿足設計要求。我們編寫了詳細的測試用例,共150個,覆蓋用戶注冊登錄、課程表管理、社交互動、資源共享和個性化推薦等所有操作。測試過程中使用了自動化測試工具Selenium進行回歸測試,確保代碼修改后系統仍然保持穩定。初次測試結果顯示,150個用例中140個通過,通過率為93%。對于10個失敗用例,我們進行了問題排查和代碼修復,再次測試后全部通過。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界面交互和數據處理部分,通過優化代碼邏輯和修復Bug,最終確保所有功能正常運行。
性能測試的目的是評估系統在高負載下的響應時間和穩定性。我們使用JMeter模擬高并發用戶訪問,對系統的各個關鍵功能進行壓力測試。測試內容包括用戶登錄、課程表查詢和資源下載等。在測試過程中,我們記錄了系統在不同并發量下的響應時間、CPU和內存使用情況。測試結果顯示,在1000個并發用戶訪問的情況下,系統平均響應時間為1.2秒,最大響應時間為2.8秒。CPU使用率在高負載下穩定在70%左右,內存使用率穩定在65%左右。這些數據表明系統在高并發情況下表現良好,沒有明顯的性能瓶頸。根據測試結果,我們進一步優化了數據庫查詢和緩存機制,提升了系統的響應速度和穩定性。
用戶測試旨在評估用戶對平臺的滿意度和使用體驗。我們邀請了20名學生和5名教師參與測試,并提供詳細的使用指導手冊。用戶在實際使用平臺后填寫滿意度調查問卷,反饋使用體驗和改進建議。根據問卷結果,學生用戶對平臺的整體滿意度為85%,教師用戶為80%。用戶普遍認為平臺功能豐富,使用便捷,但也提出了部分界面設計不夠直觀和個性化推薦準確性有待提升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界面優化和推薦算法的改進,改進了導航欄設計,使功能模塊更易于訪問,并優化了個性化推薦算法,提高了推薦內容的相關性和準確性。
通過系統的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和用戶測試,我們全面評估了平臺的各項功能和性能表現。功能測試覆蓋了所有主要功能模塊,初次測試中140個測試用例通過,通過率為93%。對于10個失敗用例,經過問題排查和代碼修復后再次測試全部通過。性能測試結果表明系統在高并發情況下保持了良好的響應速度和穩定性。用戶測試中,學生用戶對平臺的整體滿意度為85%,教師用戶的滿意度為80%。針對用戶反饋的界面設計不夠直觀和個性化推薦準確性問題,我們進行了優化和改進,提高了用戶體驗。
通過系統的測試與評估,驗證了平臺的設計和實現效果,確保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可用性。我們將繼續根據用戶反饋和實際使用情況,不斷優化和改進平臺,進一步提升用戶滿意度和使用體驗。
四、結論
本文通過系統的需求分析、架構設計、功能實現和測試評估,研究設計了一個基于UGC模式的高校學生生活智慧服務平臺,平臺的主要優勢在于其功能全面且設計合理,能夠滿足高校學生和管理者的多樣化需求。平臺涵蓋了課程表管理、社交互動、資源共享和個性化推薦等功能,通過UGC模式,內容豐富,用戶參與度高。采用微信小程序的形式,降低了使用門檻,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頻率。同時,利用區塊鏈技術保障數據安全,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進行個性化推薦和用戶行為分析,確保服務的精準性和智能化。未來,將繼續根據用戶反饋和實際使用情況,不斷優化和擴展平臺功能,提升用戶體驗和服務質量,為實現智慧校園的目標貢獻力量。
希望通過本文可以表現UGC模式和微信小程序在高校智慧服務平臺中的應用價值,為未來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通過不斷的優化和改進,平臺能夠真正成為高校學生生活的好幫手,助力校園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基金項目:本文基于西安工程大學2023年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支持;項目名稱:基于UGC模式的高校學生智慧服務平臺(項目編號:S202310709010)。]
參考文獻:
[1] 喬振.我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發展現狀、挑戰及對策[J].秦智,2023(11):76-7.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
11.025.
[2] 石磊,申新亭,吳朝忠,等.智慧云系統在智慧校園中的應用[J].大眾標準化,2021(11):80-82.
(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 陜西西安 710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