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短視頻是當下廣受歡迎的新型傳播手段。文章結合實例用宏觀角度分析——微觀提出問題——落到實處的解決思路,梳理出抖音短視頻中天津城市形象建構的不足,提出解決新思路,為文旅建設文化之城、智慧之城、消費之城助力。
關鍵詞:天津 文旅融合 抖音短視頻 城市形象 城市品牌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8-234-02
在旅游發展的新舊動力轉換與數字戰略的推動下,文化旅游產業結構如何升級,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城市形象成為各個城市首當其沖思考的問題。
城市形象塑造需要融合更多的元素,需要多元化的展現城市的地域優勢。當下,短視頻逐步成為吸引年輕人的重要陣地,因其具有直觀性、高效性,不僅能夠直接觸達到受眾,也使得用戶具有很強的參與性和能動性,如何抓住“流量密碼”在文化傳播及旅游傳播中貢獻多元的文化生產力,為文化和旅游產業升級提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新思路正是本文提出的新思考。
一、天津與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一詞最早由美國的城市學家凱文·林奇提出。城市在不斷的發展,城市的功能和概念同樣也在改變,因此,城市形象的概念也并不統一。21世紀是一個數字化生存的社會,公眾對于非經驗化的事物判斷均來自于媒介環境構建的“擬態環境”。正因為處于一個數字化的社會,虛擬形象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實體形象,“擬態環境”的作用常常讓公眾以偏差的態度與行為去對待客觀環境。而由社交性極強的短視頻平臺——抖音等APP由于其精準的算法推送功能正是城市虛擬形象的強勢營造者。只有通過深入挖掘和理解城市的實體形象和虛擬形象,可以更好地推動城市形象的提升和發展,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天津作為最早崛起的近現代城市,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且擁有現代化城市風貌的城市,旅游資源豐富,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內涵,為天津文化與旅游市場的品牌打造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天津文化旅游市場如何挖掘出天津特色文化,緊抓“旅行流量風潮”,如何選取適當的景點推出“打包式旅游產品”,在短視頻領域中引流,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才是文旅產業選擇的關鍵。
二、短視頻建構中天津城市文化形象存在的問題
短視頻作為城市與受眾之間的第三空間,構建著人們心中的“虛擬空間”,在彰顯城市文化、避免城市文脈消失的城市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空間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作為真實和想象的混合物,具有一種亦此亦彼的開放性,生成于永無完結的過程當中。本文選取了抖音短視頻中101位博主,分為官方、個人、營銷號三類進行分析,總結出了目前在抖音短視頻中存在的問題。
(一)符號缺乏識別度
“語言是一種表達觀念的符號系統”,符號成為意義的載體。符號有時象征著整個城市,城市符號凝聚著城市的文化底蘊與城市精神。一些城市符號已經相對成熟,觀眾看到防空洞吃火鍋就知道是重慶,小橋流水的情調也被一眼看穿是座南方城市。相較而言,短視頻中的天津影像并沒有塑造出天津特殊的城市符號,城市符號的欠缺使城市形象無法清晰明了地深入人心。
從抖音平臺中選取的“個人號”來看,總體上點贊量和粉絲量均上萬,但經不起仔細推敲。從ID名稱來看缺少天津專屬符號設定,“肥龍和老西”作為用天津話講天津故事的知名博主,用動畫生動地把天津人幽默的風格呈現給全國觀眾,知名度高,但單從名稱來看卻和天津沒有任何的關系,類似的博主還有“釘子不會飛”“無疆大叔”“黑麥”“大龍有點餓”等。除此之外,抖音平臺中不乏天津相聲博主,但這些相聲博主缺乏網感,很多僅僅只是ID名稱加上了天津或者相聲的字號,當受眾進行搜索的時候并沒有出眾的視頻,以“天津衛愛相聲”為例,作為相聲愛好者以及天津相聲文化的高識別度的加持有著很高的點贊量,但縱觀所有的作品重要的只有14個,每一個作品只是對郭德綱和于謙在相聲節目中播出的片段進行加工以及轉載,這一系列的作品不僅沒有凸顯天津衛的相聲文化,也沒有塑造出天津人愛相聲的生活狀態。
(二)對本地文化資源挖掘不深
每座城市因其地理位置、歷史發展過程等因素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文化內涵。一個城市的城市文化如同這個城市的“名片”,能夠引起公眾共情的是落腳點為“人”且充滿人文氣息的影像內容。天津的地理與歷史塑造了天津人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在天津人的性子中有強烈的“哏”的幽默精神。從傳統影視劇中《沒事偷著樂》《楊光的快樂生活》等一大批作品都在挖掘天津的人文情懷,探索天津城市文化的凝練表達,深挖出了天津濃厚的人文氣息,使天津打造出了一張無可替代的“城市名片”。
當下短視頻中對于天津本地文化資源的挖掘不深,以從抖音平臺中選取的“營銷號”來看均為天津知名企業和個人,不僅有津門馬氏相聲傳承人還有曲藝團的相聲演員,對于營銷號而言如何快速抓住受眾的吸引力,停留在頁面上進行深度探索是掌握抖音流量密碼的成功之道。但是營銷號作品單一,作品缺乏對天津文化底蘊的挖掘。以“天津衛嘴子相聲”和“津灣文化·津灣小劇場”為例,作為很有辨識度的營銷號粉絲數和獲贊量卻沒有破萬,通過分析僅僅只是集團的通告發布且發布不更新,2024年僅僅只發了一個作品,畫風老套、更新少。
(三)生產者內容生產質量不足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平臺的發展,短視頻已成為一種受歡迎的內容形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和粉絲。短視頻博主數量的增加和內容生產的重要性在社交媒體時代愈發凸顯,對于用戶、品牌和整個行業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首先,短視頻博主數量的增加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樣化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博主有不同的風格和內容特點,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偏好選擇關注適合自己的博主,從而豐富自己的社交媒體體驗;其次,短視頻博主的內容生產對于品牌營銷和推廣來說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通過與短視頻博主合作,品牌可以借助博主的影響力和粉絲基礎,將產品或服務推廣給更多的用戶,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另外,短視頻博主的數量增加也促進了內容創作的競爭和創新。為了吸引更多的粉絲和用戶,短視頻博主們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內容質量和創意,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然而,天津短視頻生產者在內容生產和數量方面確實存在一定不足。從抖音賬號作品分析來看作品多、爆款少,作品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吸引力和差異性,導致觀眾對其內容產生疲勞感。
三、天津城市文化形象建構的優化策略
短視頻時代既已開啟,在迅速發展的技術支撐和社會共識下,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品牌宣傳的名片,如何弘揚天津城市文化、優化發展措施,打造天津專屬品牌是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政府發力,促進新質生產力
政府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引領和支持作用,為新產業的崛起和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政府的作用不僅在于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支持,更在于引導產業發展方向,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來支持短視頻領域關于天津方向博主、企業的發展,提供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科研資助等各種支持措施,為新興產業和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其次,還可以促進產學研合作,鼓勵天津知名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項目。通過產學研合作,可以促進天津文化、技術交流與共享,提升新質生產力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推動產業的快速發展。總之,天津可以借助政府的支持和推動,積極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經濟的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引領和支持作用,為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深挖歷史,增強文化內核
天津獨特的歷史文化使其在場景空間的塑造上具有多樣化特點,比如勸業場、解放橋、民園等場景更是與天津的歷史息息相關,是博主們拍攝相關題材作品時其他城市無法取代的場景。在拍攝過程中多樣的場景參與到敘事中,物理空間的充分運用推動了故事發展,不論是在場景的時間跨度上還是文化的不可替代性上,天津都有著巨大優勢,可供挖掘的潛力巨大。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凝聚與核心,城市形象是城市精神的外在表現。一個城市的城市形象受到城市精神和價值觀的直接影響。雖然場景在敘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創作者更傾向于展示城市風景而非深度挖掘地域文化,這種表現方式缺乏深度思考,難以產生強烈的認知影響。目前,在使用天津場景的短視頻影像中,未能充分展示天津的文化傳統和人民的價值觀,導致天津的城市精神和價值表達相對薄弱。
天津本身具有多元化場景的優勢,放大天津影像的個性,繼續發揮多元化場景的特點,在影像中深挖天津歷史,潛移默化中讓受眾形成認知,以此增加文化認同感。
(三)文旅+視聽,增強傳播“跟蹤性”
影視一向在文旅傳播上助力頗多。文化與旅游相輔相成,文化豐富了旅游的內涵品質,旅游則促進了文化的傳承發展,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應是多方位、全鏈條的。結合文化旅游的內容和視聽媒體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增強傳播的“跟蹤性”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所傳達的信息。
文化旅游是一個富有故事性和吸引力的領域,結合視聽元素可以更好地展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魅力和特色。通過視頻、音頻等形式,可以生動地展現當地的歷史、風土人情、傳統文化等內容,讓受眾仿佛身臨其境般感受到目的地的魅力。短視頻中的視聽元素不僅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和溝通效果,能夠更好地引起受眾的共鳴和情感共鳴。從公眾視角看短視頻中的相關信息,吸引人的特點之一是真實,短視頻拍攝者作為“天津城市傳聲筒”給觀看視頻的人呈現出了他們想看到這個城市的真實樣子,或者說是以不同視角去了解這個城市。通過精心制作的文化旅游視聽內容,可以讓受眾更容易被吸引和感動,從而增強他們的“跟蹤性”,即對內容的關注和記憶。
“文旅+視聽”可以有效增強傳播的“跟蹤性”,讓信息更深入人心,為游客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旅游體驗,引發更多人對文化旅游內容的興趣和關注,這種跨界融合的傳播方式有助于提升傳播效果,拓展受眾群體,能夠對天津歷史文化進行有效傳承,促使天津的文化旅游產業能夠實現業態的創新升級。
四、結語
短視頻因其互動性強等特點,已成為宣傳城市或地區文化和旅游資源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內容同質化、敘事碎片化以及缺乏連貫性和整體性等問題,觀眾的注意力往往會分散,難以準確理解視頻的主旨和核心信息,無法留住受眾,也無法獲得長期的發展。數字化、信息化為代表的智能時代浪潮已經席卷而來,用先進的現實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便利、更多元的體驗,打造鮮明個性的城市品牌,才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們應不斷探索完善創作策略,深度融合文旅資源,挖掘當地歷史、民俗、藝術等文化資源,拓展了內容生產的資源渠道,更好地發揮文化旅游融合類短視頻的作用,為城市或地區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本文為天津師范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24KYCX077Y。]
參考文獻:
[1] 欒慧勇.“第三空間”視域下短視頻與城市形象塑造的內在邏輯.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3(10)
[2] 秦賽一,王海波.抖音短視頻中城市形象傳播研究——基于“抖音之城重慶”案例分析.新聞傳播,2023(16)
[3] 姚永明.抖音短視頻對城市形象的傳播及優化策略——以鹽城市為例.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03)
[4] 黃繼剛.愛德華·索雅和空間文化理論研究的新視野.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
[5] 宋錦昊,張柯.淺析影像對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天津影像”為例.文藝生活,2021(06)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天津 300387)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