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分析了構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的意義,根據對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化現狀的分析,結合合肥市公共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提出了構建標準體系的主要原則,并從服務提供、教育資源配置、學校管理、評價與改進等方面提出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同時介紹了體系中的重點標準化領域,最后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4.014
0 引 言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方面。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是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旨在保障每個人(尤其是適齡兒童、少年)都能公平的接受教育,無論其社會經濟背景如何。《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9號)指出:“國家完善基本公共教育制度,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所有適齡兒童、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不斷提高國民基本文化素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2023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中辦發〔2023〕24號),該意見指出:“以公益普惠和優質均衡為基本方向,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到2027年,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供給總量進一步擴大,供給結構進一步優化,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對教育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要求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不僅要公平普及,還要優質均衡發展,這就需要通過標準化來實現基本公共教育資源的優化均衡配置,縮小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差距,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
1 構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的意義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1]。《教育部關于完善教育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教政法〔2018〕17 號)指出:“標準是可量化、可監督、可比較的規范,是配置資源、提高效率、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工具,是衡量工作質量、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的尺度,是一種具有基礎性、通用性的語言。”國家高度重視基本公共教育標準化建設,2018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指導意見》(中辦發〔2018〕55號),該意見提出了包括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在內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的4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發改社會〔2021〕1946號)要求開展重點領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程。加快公共教育等重點領域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建立與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相配套的支撐標準體系。
標準體系是一定范圍內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2]。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是以保障適齡兒童有條件入學而提供的相關入學保障、資助服務和為學生發展而提供的相關教育教學服務、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學校管理,以及對教育教學服務、資源保障和學校管理等開展評價與改進等方面標準而形成的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以標準為支撐提供服務、配置教育資源、開展學校管理、進行評價與改進,從而以標準化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優質均衡供給水平不斷提升,對于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提高全民文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構建標準體系能更好地支撐各方面落實《關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指導意見》對基本公共教育標準化建設的要求,以及《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對基本公共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要求。同時,也為行業、地方和相關學校開展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化建設提供思路。
2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化現狀
標準化試點方面,2020年,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共同下達了首批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項目(共51個,49個通過評估)。教育領域有天津市和平區教育系統小學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專項試點、黑龍江北安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專項試點、合肥市公共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專項試點、焦作市公共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專項試點等4個項目入選,合肥市試點通過了評估。
標準制修訂方面,當前,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國家標準有GB/T 43713—2024《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指南》、GB/T 43712—2024《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實施評估指南》和GB/T 43507—2023《縣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及在研的國家標準《基本公共服務社會滿意度測評通則》(計劃號:20240374-T-469)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通則》(計劃號:20221527-T-469)。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主要涉及學校設計建設、教學儀器配置方面,如GB 50099—2011《中小學校設計規范》、JGJ 310—2013《教育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Y/T 0617—2019《小學數學教學裝備配置標準》。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地方標準主要有貴州黔東區的DB5226/T 244.5—2023《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服務規范 第5部分:入學基本公共服務》,貴州黔西地區的DB5223/T 17—2021《新市民子女控輟保學基本公共服務規范》、DB5223/T 16—2021《新市民子女就學基本公共服務規范》。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方面的標準有:山東的DB37/T 4376—2021《縣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福建的DB35/T 1956—2020《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 總體框架》、山西的DB14/T 1656—2018《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 總體框架》和山西晉城的 DB1405/T 043—2023《基本教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
從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國家和地方發布了一些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標準。如GB/T 43507—2023和DB37/T 4376—2021(均由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主導起草)從基準指標、實施提供、監測改進(山東省地標為績效測評)構建了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子體系,但沒有給出基本公共服務各領域的子標準體系和標準研制方向建議。DB35/T 1956—2020按九大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給出了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一級和二級標準體系結構,其中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子標準體系分為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階段教育和繼續教育四個方面,但沒有更深入的描述。DB14/T 1656-2018也按九大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給出了一級和二級標準體系結構,其中基本公共教育子標準體系分為學校建設、學科專業和課程體系、教育信息化、教師職業標準、學校運行和管理、教學質量、教學設施設備等七個方面,也沒有具體展開。DB1405/T 043—2023將基本教育服務標準體系分為通用綜合性基礎標準、專業領域通用標準、專業領域通用標準三個子體系,專業領域通用標準包括設施建設、設備配置、人員配置、服務管理和評價與改進等五個方面,專業領域標準則是專業領域通用標準的五個方面和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組合,但也沒有具體展開。
總之,從發布的標準來看,涉及學校建設的國家標準和教學儀器等設備配置的行業標準相對較多,但教育服務、學校管理等方面的標準匱乏,同時相關標準不成體系,不利于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化建設。從各地發布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來看,一方面把基本公共教育按一般的服務業組織來設計標準體系,沒有體現教育的特殊性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均等性普惠性要求;另一方面,相關標準僅涉及到基本公共教育的下一層,沒有更下一層標準領域的建議,也沒有對相關要素做更具體的描述,缺乏指導性和操作性。經與相關試點地區交流,發現有些地區直接照搬GB/T 24421《服務業組織標準化工作指南》(適用于服務業組織)來構建標準體系,變為某個組織無所不包的標準體系。為此,構建出實用的、科學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化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優質均衡發展十分必要。
3 標準體系構建
3.1 標準體系范圍
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的通知》《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3年版)》等文件及相關地區經驗,本文將普惠性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階段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范圍。
3.2 構建原則
在構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3.2.1 客觀完整
標準體系應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符合教育相關發展規劃和政策要求,完整覆蓋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各相關領域的基本要素。
3.2.2 注重公平
在學校建設、教育資源配置、學校管理等方面,標準體系要注重基本公共教育的公平普惠,強化基本公共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3.2.3 系統協調
標準體系本身是一個系統,它反映了標準化對象的內在聯系。標準體系應按標準的特性或特點,合理劃分類別,明確地歸入標準體系中恰當層次的模塊(子體系)上,同一項標準不應列入兩個以上的類別。標準體系內部的各模塊,模塊中的各個標準或子模塊之間需要相互協調約束、配合[3]。
3.2.4 有效適用
標準體系的標準應有效、適用,便于相關人員準確理解和執行,能指導教育工作,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質量提升及服務方式的創新。
3.3 標準體系說明
根據國家標準GB/T 13016-2018《標準體系構建原則和要求》和《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評估表》,結合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公共教育相關政策,以及合肥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對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涉及的相關要素進行梳理,構建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本文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結構分為基礎通用標準體系、服務提供標準體系、教育資源配置標準體系、學校管理標準體系和評價與改進標準體系等五個子標準體系,標準體系結構見圖1。
3.3.1 基礎通用標準體系
該體系主要包括標準化建設的標準化導則、術語和縮略語以及常用的圖形標志和符號標準。標準化導則是開展標準化試點建設的基礎標準。術語和縮略語主要是教育領域通用的術語和縮略語。圖形標志和圖形符號是教育服務提供機構在設置相關標志標牌、導向系統等方面的基礎標準。
3.3.2 服務提供標準體系
該體系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的重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目的是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的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條件。因此該體系主要是保障困難群體有學可上,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條件無壓力上學。所以,該體系第一部分是入學保障服務標準,此類標準是根據國家、省、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保障殘疾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困難群體入學和隨遷子女入學的相關政策制定的相關標準。第二部分是資助服務,包括幼兒園家庭困難幼兒資助服務,義務教育免學雜費服務,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服務,包括資助的標準、資助的流程等,可以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3年版)》及地方實施政策制定相關標準。第三部分是教育教學服務,這是學校提供的具體教育服務,也是學校服務的主體,包括幼兒園一日保育保教活動,小學及后續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課程大綱、教學日程安排、備課、課堂教學、線上教學、課間活動、學生作業設計、作業評講、考試、學生作息時間安排等方面的標準。第四部分是課后服務,為了解決學生放學后無人看管的問題,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很多地區開展了課后托管等服務,相關標準包括課后服務內容、流程和收費,以及午餐午休看管服務。第五部分是其他服務,包括近視防控、健康檢查、教室取暖、寄宿服務、心理健康咨詢、家校共育、比賽競賽服務等標準。
3.3.3 教育資源配置標準子體系
該體系包括保障學校教育運行而進行的相關學校建設、教學設施設備配置、師資力量配置等方面所需的標準。學校建設子體系包含了幼兒園、義務教育、普通高中等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辦學基本要求,學校設計和建設相關標準。只有滿足基本的辦學要求才能正式成立學校,學校的各類建筑要按標準設計和建設,才能保障教學工作穩定開展。教學設施設備配置子體系包含了教具、實驗室、儀器、教育信息化等教育裝備配置方面的標準。只有相關教學設施設備符合相關標準規定,才能保證教育教學效果。師資力量配置包括各學段各學科教師、行政人員的配置要求(如學歷、專業、專業技能及經驗等),以及教師編制、教師招聘、師資培訓、考核和職稱評聘等方面的標準。而教育資源均衡則是為了保障優質教育資源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間合理流動,以扶持農村地區、落后地區提高教育質量,幫助師資弱和辦學條件差的學校提升教育水平,主要包括幼兒園、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集團化辦學、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建設、教師跨校輪崗交流、優質教學課程上網等方面。
3.3.4 學校管理標準子體系
學校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本體系主要圍繞學生事務、教學質量、校園安全等與學生核心訴求最相關方面的管理議題,主要包括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和安全管理三方面,對學校具體工作開展提供基本指導。這三個子體系是針對某個組織的保障安排。學生管理主要涉及學生的招生、注冊、學籍管理、學生紀律、心理健康、學生活動組織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需求。教學管理主要涉及均衡編班、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質量的監控、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教學資源的配置等,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安全是學生成長的基礎,安全管理主要涉及校園安全政策的制定、安全教育的實施、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演練、反校園霸凌、傳染病預防和控制、消防安全、防溺水、食品安全和衛生管理等,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3.3.5 評價與改進標準體系
該體系包括教育督導、教育質量評價、滿意度測評、經費使用評價等四個方面,主要涉及教育督政、辦學行為督導、安全督察,各學段教育質量評價、學業水平評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價,基本公共教育滿意調查和分析,基本公共教育經費和學生資助經費支出績效評價、教育支出財政承受能力評價及調整等方面。
4 建 議
目前,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各地仍在探索中,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化建設也不夠成熟,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建設也是在各地分散開展,缺少統一的規劃,標準體系內部各領域標準更是缺乏深入的研究。為此,教育主管部門應就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加強協調、規劃,各地應就標準體系建設加強合作,積極與標準化研究機構、教育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標準體系研究、建設。
目前,國家沒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技術組織,也沒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領域的標準化技術組織。建議成立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或標準化工作組,如在教育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 443)下設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化分委會或工作組,為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提供專業力量。
在構建標準體系過程中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如經濟發展狀況、自然環境條件、民族文化、既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能力等,構建符合當地條件和基本公共教育需求的標準體系。同時,標準體系應符合教育相關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的要求。
在構建標準體系過程中應突出普惠和優質均衡,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基礎比較薄弱的地區,要加強教育普惠化建設。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普惠化建設比較好的地區,應加強基本公共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可根據需要,構建區域(省、市、縣)和學校兩個層級的標準體系。區域層面應針對普遍共性的問題,設計相關標準體系,除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正式發布的標準化文件,還可將相關類標準的規范性文件納入標準體系,如《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教基〔2 017〕9 號)、《安徽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基本標準》(皖教基〔2017〕24號)。學校層面在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標準體系基礎上,結合學校教學實際、學校管理要求增加相關領域標準,適當參照GB/ T 24421構建標準體系。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的通知》國辦發〔2015〕89號.[Z]2015.
[2]標準體系構建原則和要求:GB/T 13016-201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3]程寧,蘇海,李崇義,等.國家公園保護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0(5):58-62+80.
作者簡介
程寧,工程師,從事標準化理論和服務標準化研究。
程雯青,從事教育設施布局規劃、教育事業信息統計。
葛旻,從事數學學科教學、科研和管理。
黃輝,從事信息技術教學和教育信息化研究。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