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肉雞的飼養效率,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收益,助力鄉村振興,本文圍繞種雞選擇、飼養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進行系統介紹,總結出養殖技術要點,以期為科寶肉種雞的科學飼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飼養管理;疾病預防;肉種雞
中圖分類號:S831.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4)08-0089-03
雞蛋和雞肉含有蛋白質、鐵、鋅、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備受人們喜愛,市場需求量逐年增加。龐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了肉雞養殖業的高速發展,不僅提供了充足的肉蛋產品,還成為養殖戶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優良的肉雞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廣、抗病力強、飼料轉化率高等優點可以為養殖戶帶來可觀的養殖效益。在當前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模式下,為進一步提升養殖效率,應采取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方式,提高肉種雞的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因此,通過對肉種雞養殖技術要點進行總結分析,以供參考。
1" 種雞選擇
為提高肉種雞的生產性能,育雛期間需要公母分飼,這是因為公雞和母雞在育雛期的生長速度存在差異,分飼能更好地滿足它們各自的營養需求,保證其正常生長。在產蛋后期,飼養者應根據生產需求,對肉雞種公雞數量進行補充,母公比例為100:(13~15),確保孵化率、受精率均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水平。與此同時,與種母雞進行交配的公雞,應具備生長狀況及繁殖性能良好的優點,不但可以提高母雞受精率,也能夠確保新孵小雞的健康水平。所以,在進行種公雞選育的過程中,應優先考慮雞冠大、鮮紅飽滿、肉垂鮮紅、大小一致、體型寬深的公雞。在選擇種母雞的時候,應選擇身體健康、體型較大的母雞。
2" 飼養管理
在育雛期,公、母雞應分舍喂養,飼喂方式則以其日齡為依據,0~42日齡雞群以自由采食為宜。在選擇育雛期飼料時,應確保所選飼料能量滿足15 MJ/kg,粗蛋白質含量達到18%。在28日齡時,種公雞體重應是同齡母雞的1.5倍。在35~42日齡時,將健康狀況差、發育狀況不良、毛雜色、體重輕的公雞淘汰,留種母公比應為100:(15~17)。在7~20周齡育成期時,為了避免種雞超重,維持良好的均勻度,應采取四三限飼法進行飼喂,即1周限飼4 d,停飼3 d(如每周一、三、五、七喂料,其余3 d停料)。在選擇育成期飼料時,應當保證能量滿足10 MJ/kg,粗蛋白質含量滿足15%。種公雞的體重以在“標準體重±10%”為宜。在19周齡后,按上文標準挑選種公雞。種母雞與種公雞的比例應為100:(13~15)[1]。
在進入20 周齡后,可將公、母雞混飼。在正式進行混養前,應測量肉雞的體重,并做完善的記錄,在此階段優先考量因素有三點:體成熟與性成熟同步、肌脂同增、穩定增重。混飼后,應定期抽取樣本進行觀測,對雞只的細節變化進行分析,觀察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性成熟時間、生長周期、生長速度、采食量等。除此之外,需要對公、母雞交配時各自的周齡和體重進行控制。如果種公雞體重過輕,則精液品質會受影響,而過重則在交配過程中易使母雞受傷。在28~30 周齡時,種公雞的睪丸已經發育成熟,如果在此時進行交配,受精率極高。而在45周齡后,種公雞睪丸狀態衰退,致使種公雞精液品質不斷降低,受精率隨之降低。需要重視的是,飼養管理水平、種公雞的營養狀況,與受精率下降速度具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因此,在該階段,應對肉種雞的長勢進行觀測,將科學理論與飼養經驗相結合,對飼養方式進行微觀或宏觀調整。譬如,在母雞產蛋過程中,如數量不佳,可能因為公雞精子活力不高,可在飼料中添加益精苷100 g。如果雞蛋偏軟,則證明母雞缺鈣,飼養者可將適量的石灰石顆粒撒在雞舍地面上[2]。
此外,還應注意雞舍環境衛生。及時清理雞舍內的糞便,集中堆放在遠離雞舍的地方進行發酵處理。對食槽、飲水器等設備應定期清洗消毒,可用0.2%的次氯酸鈉溶液或0.5%的消毒靈溶液進行浸泡或沖洗。肉種雞飼養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墊料,優質墊料能夠顯著降低肉種雞腿部疾病的風險,同時還能提升種雞的受精率和生產性能。墊料要求松軟平整,墊料厚度約8~10 cm,墊料若出現潮濕、發霉的情況,應立即更換,并檢查所有雞舍墊料狀況,禁止使用發霉墊料。控制好生長環境溫度和濕度,肉雞育成期的環境溫度控制在20~25 ℃,濕度控制在40%左右。對于光照管理,在種雞21周齡前,每天光照時間控制在8 h左右,光照強度50 lx,之后每周增加光照時間30 min,建議增加到肉種雞產蛋高峰期結束,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光照強度和時間[3]。
3" 疾病預防
在疾病預防方面,一是要做好衛生管理工作。雞籠(舍)應保持干燥清潔衛生,定期將雞糞、污物堆放于距雞舍較遠處,并對其進行生物熱發酵處理。通過發酵,可以將其中的寄生蟲卵、病原微生物滅殺,減少發病幾率;二是應控制外來者的進出。飼養者在進入雞舍時,必須洗手、換鞋,并做到用具固定與人員固定[4];三是定期對雞舍進行通風、洗刷、清掃,清除病原體;同時,將針頭、注射器等放置于蒸籠、鐵鍋中進行蒸汽消毒,避免交叉傳染;四是接種疫苗。接種方式、注意事項以疫苗種類為依據。如:注射雞痘疫苗的時候,宜用翼膜刺種法。在接種時,養殖戶在將雞翅繃直后,將翅膀內側羽毛拔除,再用接種針蘸取疫苗,在無血管處連續刺1~2次。再如,接種新城疫I系疫苗、油苗及禽霍亂弱毒苗或滅活苗時,宜采用肌肉注射法。如頸部注射,須用手將雞的頸部皮膚提起,隨后在頸部皮下插入針頭,使疫苗注入肌肉與皮膚間。如胸肌注射,須將針頭呈30~45o角傾斜,隨后,在雞胸1/3處,向背部方向斜刺入胸肌。需要重視的是,切勿將注射器垂直刺入胸肌,否則極易導致穿破胸腔[5]。
4" 結語
肉種雞養殖是一項技術含量高、管理要求嚴格的工作。通過科學合理的養殖管理,給肉種雞提供所需的營養和環境條件,促進其健康成長。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注意飼料管理、飲水管理、飼養密度、溫度和濕度控制、光照調節、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管理,以保證肉種雞的產量和質量,提高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科.舍飼雞疾病預防與環境控制[J].中國動物保健,2024(1):62-63.
[2]" 宦靈輝.蛋雞養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方法[J].吉林畜牧獸醫,2023(10):84-85.
[3]" 梁東,秦沛東,陳燈明.岑溪市雞養殖業中常見疾病類型與綜合防控策略[J].鄉村科技,2023(16):
101-103.
[4]" 翟桃.青年雞養殖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問題[J].河北農業,2023(7):94-95.
[5]" 程茂軍.夏季養殖肉種雞的關鍵技術分析[J].吉林畜牧獸醫,2023(1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