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雞腺胃炎是一種危害性較高的傳染病,各種日齡、品種的雞均易感。雞發病后會表現出腺胃腫大、食欲減退、身體消瘦、腹瀉、消化不良等癥狀,對雞的生產性能影響較大,且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疾病,引起較高的死淘率。通過分析該病的臨床癥狀、病理剖檢特點,做好鑒別診斷,并采取有效的治療以及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雞腺胃炎對雞養殖產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增加養雞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雞腺胃炎;診斷;預防;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4)08-0119-03
腺胃炎是雞臨床常發生的疾病之一,其最大的特征是病因復雜,但可歸結為兩方面因素,即傳染性因素和非傳染性因素。傳染性因素主要包括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沙門氏菌、呼腸孤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大腸桿菌等病原感染導致,非致病性因素主要包括機體免疫力低下、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缺乏、飼料霉變、霉菌中毒以及各種應激因素等。雞發生腺胃炎后,對一些病毒病和細菌病的易感性增加,容易發生混合感染,治療難度加大,病死率更高。如在養殖實踐中,一些雞場的雞先出現“眼型雞痘”,然后繼發雞腺胃炎,藥物治療無效,導致雞死亡率居高不下,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1" 流行病學
雞腺胃炎對各種品種的蛋雞、肉雞均有易感性,其中對雛雞、青年雞易感性更強,發病嚴重,死亡率較高。雞腺胃炎發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其在秋、冬季節溫度較低的條件下,雞群更易發病[1-2]。
2" 癥狀表現
在發病初期,病雞精神萎靡不振,翅膀下垂,縮頭,羽毛蓬亂,失去光澤,采食下降。雞生長發育遲緩,日增重下降或停止,日益消瘦,身體蒼白,飼料轉化率低,糞便中殘留未消化的飼料。個別雞的眼睛周圍腫脹、眼睛流眼淚,伴有咳嗽、濕啰音等呼吸道癥狀。病雞腹瀉比較嚴重,排出黃綠色或白中帶綠的稀糞,雞肛門污染糞便。個別病雞嗉囊膨大,觸摸有波動感。
3" 病理剖檢
腺胃腫大為該病最典型的特征病變,外觀似乒乓球狀,腺胃顏色呈半透明的乳白色。剪開腺胃,切面外翻,腺胃壁變厚、質地發硬、水腫明顯;輕輕按壓腺胃壁,流出漿液性液體;乳頭基部顏色呈粉紅色,周圍有出血和潰瘍,有的乳頭融合,界限不清楚。剖檢腸道,腸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和脫落現象;腸道內有未消化的飼料和大量粘液,部分腸道段存在出血和潰瘍。脾臟腫大和充血,胸腺萎縮和退化,腎臟腫大、顏色變深,表面有不規則的小結節,少部分病死雞的扁桃體腫大。
4" 診斷與鑒別
雞腺胃炎通過癥狀表現以及病理剖檢只能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還需要結合病原學、血清學、分子生物學等實驗室方法。該病與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雞新城疫、腺胃型馬立克氏病、飼料中毒、傳染性法氏囊病感染的初期癥狀相似,容易發生誤診,要注意進行鑒別。
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與腺胃炎的鑒別:腎臟明顯腫大、顏色蒼白、外表呈檳榔花斑狀,輸尿管變粗,內部有大量尿酸鹽沉積;而患有雞腺胃炎的病雞腎臟一般無明顯病變。
雞新城疫與腺胃炎的鑒別:一般呈急性、全身敗血性經過,病雞單翅膀下垂、臥地不起、腿部癱瘓等癥狀,剖檢除腺胃乳頭出血外,喉頭、氣管等組織也出血;而患有雞腺胃炎的病雞沒有腿部癱瘓癥狀,體重變化明顯,逐漸下降,發病中后期極度消瘦,最后衰竭而死,剖檢腺胃明顯腫大、胃黏膜潰瘍、脫落及糜爛。
腺胃型馬立克氏病與腺胃炎的鑒別:常見于性成熟前后的雞。發病雞喜歡呆立不動,對外界反應遲鈍,腺胃腫脹非常明顯,一般是正常腺胃大小的3倍左右,腺胃乳頭出血、排列不規則,其他腎臟、肺臟、卵巢等器官有灰白色腫瘤;而患腺胃炎的雞發病日齡比較小,腺胃腫脹、沒有腫瘤,其他器官也沒有腫瘤病變。
雞飼料中毒與腺胃炎的鑒別:腺胃腫大,但不明顯,胃內部有腐臭味、黑褐色內容物;而患腺胃炎的雞,內容物呈綠色或黑色,顏色較深,有刺鼻酸味。
傳染性法氏囊病與腺胃炎的鑒別:常見于30日齡左右的雞,剖檢可見肌肉出血,腺胃與肌胃交界處出血,法氏囊腫大、內有漿液性滲出物;患腺胃炎的雞法氏囊萎縮。
5" 治療方法
使用西咪替丁治療,每只按8 mg/kg體重內服,每天2~3次,連續用藥5~7 d;或可用黃芪多糖按0.1~0.2 g/kg體重與硫氰酸紅霉素按15~20 mg/kg體重,與飲水混合均勻,讓病雞自由飲用,連續用藥5~7 d[3];或可在雞的飲水中加入復合維生素B+青霉素鉀鹽5萬 IU,供雞自由飲用,連續用藥3~5 d,均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在飲水中加入3‰的小蘇打,有利于提升腺胃的消化能力,更助于病雞恢復健康;給全群雞補喂維生素A,起到保護雞腺胃黏膜、促進黏膜再生的作用,建議采用乳化維生素A,溶入飲水中供雞自由飲用即可。
6" 預防措施
6.1" 加強飼料管理
雞飼喂不當,很容易引起腺胃炎。尤其是飼喂一些發霉變質飼料,將會嚴重刺激雞的腺胃,引起炎癥問題。因此,雞飼料的存放倉庫應遠離雞舍,保持通風與干燥,避免飼料儲存過程中受潮和被污染。若養雞場飼料為自己配制,注意避免購買到發霉變質的原材料,且原材料加工后應盡快配制飼喂,不要長期存放導致飼料發霉變質,引起雞腺胃炎的發生。
在飼料中加入脫霉劑,能夠減少霉菌毒素對雞腺胃的刺激,預防雞腺胃炎。常用的脫霉劑包括蒙脫石散、氫氧化硅鋁酸鈉鈣、酵母細胞壁提取物等。另外,可以在雞飼料中加入一些微生態制劑,如植物乳桿菌、乳酸腸球菌、糞腸球菌等,這些益生菌可以限制霉菌以及其他有害細菌的繁殖,減輕霉菌毒素對雞的腺胃帶來的負面影響[4]。
6.2" 加強衛生消毒
每天定時清理雞糞,統一運往外部進行堆肥發酵處理,減少舍內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孳生,不僅可以減少雞感染疾病的風險,又可降低舍內有害氣體濃度。做好場內、場外日常消毒工作,在疾病高發季節或流行季節要加大消毒力度,不可馬虎。舍內消毒,先對雞舍沖洗、自然晾干后,再使用含碘類消毒藥和醛類消毒藥物交替噴霧消毒;每隔1~2周帶雞噴霧消毒一次。舍外消毒,可以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劑噴灑消毒。飼養用具、設施視材質的不同分別采取浸泡、擦拭、噴霧等消毒方式,定期對飲水系統進行微生物除膜、浸泡消毒等。
6.3" 做好溫度、濕度管理
雛雞體質弱、抗病力差,更易受溫度變化影響,誘發雞腺胃炎。對不同日齡的雛雞,根據其生長階段的特點合理調整雞舍溫度,并保持溫度恒定。1~7 d的雛雞,舍溫控制在35~37 ℃;8~14 d的雛雞,舍溫控制在30~33 ℃;15~21 d的雛雞,舍溫不低于28 ℃;21 d以上的雛雞,舍溫保持在20~26 ℃[5]。育雛初期,雞舍濕度控制在60%~70%;成年雞,雞舍濕度控制在50%~60%。雞舍內濕度不宜過大,否則會滋生各種病原微生物,增加雞的染病概率。
參考文獻:
[1]" 韓二偉,彭俊山,彭紅新,等.雞腺肌胃炎發病原因與防治措施的研究[J].中國畜牧業,2023(19):49-50.
[2]" 律源,常麗娜,律祥君.雞腺肌胃炎的發病原因與防控技術探索[J].中國畜牧業,2022(20):99-100.
[3]" 賀增杰.一例肉種雞腺肌胃炎的診斷與防治體會[J].現代畜牧科技,2022(02):79-80.
[4]" 于四洋,張超,張鐵軍,等.淺談雞腺肌胃炎的發病原因及防制措施[J].北方牧業,2019(10):20.
[5]" 趙宏志.雞腺肌胃炎的發生原因、臨床特點及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1(0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