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蛋雞輸卵管炎是蛋雞開產后一種常見的疾病,通常在產蛋高峰期和產蛋后期高發。該病主要由輸卵管、卵巢、腹膜發炎引起,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產蛋率下降、無高峰、產劣質蛋(如薄殼蛋、軟殼蛋等),還可能引起輸卵管脫垂、難產等問題。本文介紹了一例蛋雞輸卵管炎的發病、診斷和治療情況,以期對蛋雞養殖提供幫助。
關鍵詞:蛋雞;輸卵管;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4)08-0116-03
蛋雞輸卵管炎是蛋雞在產蛋期常見的一種疾病,通常在開產后更為常見[1]。隨著蛋雞產蛋率的提高,輸卵管炎的發病率也有所增加。該病以引起蛋雞產蛋率下降、產劣質蛋,如薄殼蛋、軟殼蛋等為主要癥狀,還可引起輸卵管脫垂、難產等問題。該病的發生與養殖條件、飼料管理、人工授精等因素有關,可采取改善養殖環境衛生、加強飼料營養、補充腸道益生菌、抑制有害菌等措施預防;對已經發生輸卵管炎的蛋雞及時使用抗菌、抗炎藥物等治療。要想對蛋雞采用安全、有效的疾病防治手段,除了了解該病相關的知識外,還要重視對蛋雞的養殖管理,加強對雞群的觀察,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從而有效提高蛋雞的產蛋量和雞蛋品質,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促進養殖業的發展。
1" 發病情況
靖遠縣某中型蛋雞養殖場,飼養三黃雞約4 000羽,2022年7月4日開始,場主觀察到雞群外觀正常,但是產蛋率下降每天破蛋數有40枚左右,且蛋殼呈白色,蛋殼變薄,血斑蛋增加。
2" 臨床癥狀
前期正常狀態下,雞群產蛋率能達到95%[2];發病后產蛋率下降至75%,蛋殼變薄、易碎。病雞主要表現為疼痛不安,蛋殼上帶有血跡;排出黃、白色膿樣分泌物,污染肛門周圍及其下面的羽毛;體溫升高,退燒后呆立不動,有的呈昏睡狀,常臥地不起,雙翅下垂,羽毛松亂。
3" 剖檢變化
剖檢臨床癥狀明顯的發病雞,可見肝臟呈粉色,手捏易碎;卵泡變性、變形、充血、出血、壞死或萎縮;輸卵管炎癥,黏膜水腫、充血,管壁松弛無彈性,管內有大量的黃白色分泌物;腹膜發炎、充血、渾濁;腸道與腹膜粘連,腹腔內有渾濁的積液和黃白色的干酪樣物質,有惡臭味;卵泡掉入腹腔內,形成卵黃性腹膜炎。
4" 診斷
通過血液生化檢測,觀察相關指標的變化,白細胞計數正常范圍為5 000~10 000/mm3,患病雞升高至12 000/mm3;C-反應蛋白(CRP)正常范圍為0~5 mg/L,患病雞的CRP水平升高至12 mg/L[3]。輸卵管組織活檢,發現輸卵管黏膜增厚、腺泡數量減少、炎癥細胞浸潤,為輸卵管炎。此外,實驗室細菌培養檢測,從輸卵管組織中分離到大腸桿菌。
5" 治療方法
采用中藥治療,綠色、無殘留。配方:防風5 g、當歸5 g、紅花5 g、黃連5 g、茯苓10 g、丹參10 g,將以上中藥浸泡30 min,加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熬制30~40 min,反復熬制3次,3次濾液混勻后藥效更佳,每只雞每天飲用5~10 mL,連續飼喂7 d。該藥方具有舒筋活血、補中益氣的作用,能加速生殖系統血液循環、增強機體體質、消除輸卵管炎癥。治療期間配合飼喂益生優,發病雞群按每噸飼料添加2 000 g,連續飼喂7 d;健康雞群按每噸飼料添加500 g,連續飼喂7 d[4]。益生優是新一代復合型植物精油功能性添加劑,具有增強蛋雞免疫力、改善機體狀態的作用,同時可以治療雞輸卵管炎,解決輸卵管炎引起的各種產蛋問題。7 d后回訪,破損蛋、軟殼蛋等明顯減少,蛋殼顏色恢復正常,未發現血斑蛋。
6" 發病原因分析
通過與場主交流和現場調查發現,飼養管理不當是導致此次蛋雞輸卵管炎的重要原因。雞舍內雞糞、垃圾等未及時清掃,衛生條件差,泄殖腔被細菌污染,由此侵入輸卵管引發炎癥。另外,產蛋雞群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產蛋時抓雞、免疫、換料、停水以及陌生人進入雞舍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雞群驚恐,發生應激。
7" 綜合防控
蛋雞產蛋期發生輸卵管炎,嚴重影響雞群的生產性能,對養殖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為了有效防控蛋雞輸卵管炎,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綜合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項措施。
7.1" 保持雞舍衛生
雞舍是雞群生活的場所,其環境衛生狀況直接影響雞的健康。因此,保持雞舍干凈衛生是預防雞群患病的關鍵措施之一。雞舍應定期衛生清理,通常每周不少于3次。應將雞糞、垃圾和廢棄物徹底清除,避免堆積,避免這些廢棄物滋生細菌和病毒,對雞只健康構成潛在威脅[5]。消毒也是保持雞舍衛生的關鍵環節。使用高效、低毒、廣譜的消毒劑對雞舍包括舍內環境、飲水器、飼料槽等進行全面消毒。同時定期對雞只進行噴霧消毒,以防疾病的發生。
7.2" 加強環境控制
雞舍內應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溫度過高、過低都可能引發雞只的不適;而濕度過高可能導致霉菌滋生,過低則可能使雞只脫水。蛋雞的理想溫度范圍為13~22 ℃,而在冬季需要保持在20~25 ℃,濕度為60%。養殖戶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雞舍環境,確保雞只健康生長。良好的通風可以確保雞舍內的空氣新鮮,減少病菌和病毒的滋生。養殖戶應定期開窗通風,或使用通風設備來調節雞舍內的空氣質量。合理控制光照可以幫助調節雞的生物鐘,促進性成熟和體成熟同步,從而使蛋雞適時開產,提高生產性能。蛋雞每天需要大約14~16 h的光照時間,其中自然光照至少要占8~10 h[6]。
7.3" 加強飼喂管理
合理搭配家禽日糧,保證營養均衡,提高蛋雞的免疫力。玉米、大麥、糠麩等是蛋雞的主要能量來源,含量一般占全價配合飼料的15%~35%,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比例適宜,能夠蛋雞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在無抗養殖的背景下,可在飼料中添加一些蛋雞專用的中藥、益生菌類添加劑,增加食欲,促進生長,提高產蛋率,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如添加山楂、麥芽、陳皮等中草藥,可以增強蛋雞的消化功能,提高飼料的利用率。益生菌可以調節蛋雞腸道微生物平衡,提高飼料利用率,增強蛋雞的生長和生產。一些常用的益生菌種類包括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桿菌等,可添加到飼料中,改善蛋雞的腸道健康,提高生產性能。同時,定期檢查飲水系統,確保雞群能夠隨時獲得清潔衛生的飲水,防止因水質問題引發疾病。
7.4" 定期健康檢查
每天巡視雞群,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態、采食量、飲水情況、糞便、呼吸狀況等是否正常,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同時,對患病雞要早發現、及時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隔離區內應配備必要的設施,如雞籠、飼料和飲水器等,以確保病雞得到細心的觀察、照料和有效的治療。隔離區的入口和出口應設置消毒池或消毒墊,以便對進入隔離區的人員和物品進行消毒。進入隔離區的人員應穿著專用的防護服和鞋子,以避免將病菌帶入隔離區。對隔離區的建立和管理過程進行詳細記錄,包括雞只的病情、治療措施、觀察結果等,以便后續分析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吳浩.蛋雞輸卵管炎的危害與預防[J].家禽科學,2023,45(07):33-34.
[2]" 陳國勝,梁雅妍,盧桂強,等.七彩山雞大腸桿菌性輸卵管炎的防治[J].養禽與禽病防治,2020(09):
44-46.
[3]" 安慧慧.固原地區雞輸卵管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J].甘肅畜牧獸醫,2019(10):68-71.
[4]" 許穎,黃顯會.一例蛋雞輸卵管炎的診斷與治療[J].養禽與禽病防治,2019(07):19-20.
[5]" 劉丹丹.一例蛋雞輸卵管炎的臨床診治體會[J].今日畜牧獸醫,2019(06):87.
[6]" 吳海港.一例蛋雞非典型新城疫和輸卵管炎混合感染的中藥診治[J].中獸醫醫藥雜志,2015(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