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濱州市菠菜種植基地,主種植區占地5000余畝,不僅規模大,還成功輻射并帶動了周邊區域的蔬菜種植業發展。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日益提升,該基地積極調整策略,實現了從單一菠菜種植到菠菜、油菜、小白菜、茼蒿、茴香等多個品種的多樣化種植轉型,以滿足市場對各類蔬菜品種的豐富需求。本文就濱州市綠色蔬菜的種植及技術推廣應用進行了深入探索。
關鍵詞:綠色蔬菜;種植模式;技術推廣
濱州市位于魯西北地區,四季分明,冬季溫度低,環境溫差大,使得蔬菜生長周期較長,口感較好。黃河穿過濱州,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為綠色蔬菜種植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其生產的“里綠”牌菠菜曾遠銷京、津、冀、東北三省等地區。
1 綠色蔬菜種植模式
綠色蔬菜種植模式是一種注重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和人體健康的農業種植方式。它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要求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種植,在蔬菜的生長過程中,嚴格控制農藥的含量,生產中限量使用化學合成肥料、農藥、生物調節劑等生產資料。綠色蔬菜的種植對土壤、種子、肥料、病蟲害防治及排水灌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1.1 基地選擇
綠色蔬菜種植基地盡量選擇遠離化工污染企業和生活污染區的地塊,確保種植面積完整,避免與其他作物混作。種植基地應建立緩沖帶,防止非綠色蔬菜地塊污染,并確保隔離帶長度符合標準。
1.2 有機培肥
綠色蔬菜種植應采取科學培肥措施,種植時一般要采取強力培肥措施,以有機肥或綠肥為主進行培肥,有機肥和綠肥中有著豐富的氮元素,1000kg綠肥能產生40kg氮元素,因此能很好地滿足綠色蔬菜的生長需求。科學培肥包括生物方法培肥和利用動物糞便培肥、大豆或大豆榨油后的大豆餅培肥等,以改善土壤結構和養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種植前需化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以滿足綠色蔬菜的生長需求。在濱州市菠菜種植基地,菜農一直使用添加動物糞便,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松軟度。
1.3 病蟲草害防治
綠色蔬菜種植過程中盡量減少使用化學藥物和基因工程技術,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在病害防治中鼓勵使用環保型殺菌劑,如波爾多液和石灰,它們能有效抑制多種蔬菜病害。對于真菌性病害,可在限制條件下使用硫酸銅,并探索利用醋和軟皂等天然物質進行預防。此外,微生物制劑和發酵產品因其對環境的友好性,也被視為病害防治的有力工具。
蟲害控制方面可釋放自然天敵如瓢蟲和赤眼蜂,通過生物鏈的調控作用來減少害蟲數量。同時,利用性引誘劑和防蟲網等物理手段,為蔬菜創造一個不利于害蟲生存的環境。
雜草管理方面可采取非化學手段進行雜草控制,如定期修剪、間作綠肥作物等,以競爭性抑制雜草生長。在必要時,可使用電熱或機械方法清除雜草,但嚴格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以維護土壤健康和生態環境。
2 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
2.1 優化種植環境
大面積推廣綠色蔬菜種植前,需確保種植環境科學合理,優選種子,選擇土壤質量達標的種植基地。品種選擇需結合濱州市土壤狀況、氣候環境、微生物菌群等實際情況,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品種進行培育。定期清除種植區內的雜草,避免對有機蔬菜生長造成影響。輪換種植普通蔬菜,以最大化利用土壤資源。
2.2 完善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
優化和改變病蟲害防治措施,從健康、生態的角度出發,科學控制農藥的使用。首先,農藥選擇應嚴格遵循非高毒、低殘留的原則,優先選用高效、環保、對人體無害的生物農藥或低毒化學農藥。其次,農藥的使用應結合當地自然環境、氣候條件以及病蟲害的生活習性進行精準施策。通過對病蟲害發生規律的深入觀察和研究,制定針對性的防治策略。
此外,必須樹立正確的農藥使用觀念,即“適量用藥,精準施藥”。農藥并非越多越好,過量使用不僅會增加農藥殘留風險,還可能對蔬菜的生長和品質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用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用量,遵循農藥使用說明,確保農藥施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后,加強綠色蔬菜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知識的普及與培訓,提高種植者的專業素養和操作技能。同時,建立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及時發現并有效應對病蟲害問題,為綠色蔬菜的優質高產提供有力保障。
2.3 強化精細管理,優化植保技術應用
在綠色蔬菜的管理過程中,積極引進并精細管理適宜的植保技術是至關重要的。這要求在引入新技術的同時,配套相應的管理措施,確保植保技術能夠高效、有序地運行。
首先,通過定期記錄蔬菜的生長情況,包括種類、生長速度、葉片狀態等,可以積累數據。通過記錄與分析,可總結蔬菜的生長與發育規律,為后續的種植管理與病蟲害預測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其次,對于無土栽培、節水灌溉及清潔農村土地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應給予充分重視并確保其正確實施。此外,技術人員應深入探究綠色蔬菜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發生的根源,通過科學分析,可以更加精準地識別病蟲害的誘因,并據此選擇最為適宜的植保技術。
2.4 加強技術服務
從農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農業技術人員中選拔優秀人才,組建一支既懂理論又擅實踐的技術指導隊伍。定期對技術指導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涵蓋綠色蔬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土壤管理、有機肥料使用等多個方面,確保他們掌握最新的農業科技知識和實踐技能。鼓勵技術指導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與菜農面對面交流,解決實際問題。在重點區域建立綠色蔬菜種植示范點,邀請農戶參觀學習,通過現場示范和講解,讓農戶直觀感受綠色種植技術的實際效果。
3 效益分析
在濱州市蔬菜種植業中,普通種植的菠菜,其經濟效益相對穩定,每畝地收益在4000~6000元,這主要得益于傳統種植模式下的常規管理、施肥及病蟲害防治策略。然而,綠色蔬菜種植模式的引入,不僅有效提升了菠菜的品質與安全性,更使其產品特性與現代消費者追求健康、自然的飲食理念高度契合,在市場上獲得了更高的認可度和更強的競爭力,從而實現了價格與銷量的雙重增長,每畝地經濟效益可達到7000~15000元,實現了更高的市場溢價,為菠菜產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作者簡介:李霞,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