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茄子在生長過程中,容易遭受多種病害的侵害,其中綿疫病、褐紋病、黃萎病和灰霉病是比較常見的幾種。針對這些病害,菜農需要熟練掌握相應的防治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收益。
關鍵詞:茄子;常見病害;防治方法
茄子作為一種營養豐富且經濟價值高的蔬菜,在種植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其病害防治,以確保高產和優質。比較常見病害有綿疫病、褐紋病、黃萎病和灰霉病,以下是相應的防治方法。
1 褐紋病
茄子褐紋病,作為一種由茄褐紋擬莖點霉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對茄子的生長構成了嚴重威脅。其危害范圍廣泛,從茄子的苗期一直到果實采收期都可能受到感染,尤其以果實受害最為嚴重,同時也對莖和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1.1 病害特征
初期果實上出現淺褐色圓形凹陷斑,后期病斑擴展為黑褐色,形狀變為圓形或不規則形,表面出現明顯的同心輪紋,并著生許多小黑點(即分生孢子器);莖部出現梭形淺褐色病斑,邊緣紫褐色,中部淡褐至灰白色凹陷,病斑繞莖擴展,形成干腐潰瘍斑,密生小黑點;下部葉片先發病,逐漸向上部擴展,葉片上出現灰白色水漬狀圓形斑點,后期擴展為不規則形[1],邊緣漸變褐色,中央呈灰白或淺褐色,其上輪生許多小黑點。
1.2 農業防治
播種時可以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或者選用抗病品種。苗床每年需要更換新土,并進行土壤消毒,及時摘除病葉、病果,減少植株體內的養分消耗。除此之外,實行輪作換茬,與蔥蒜類或豆類等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也能有效防治茄子褐紋病。
1.3 化學防治
發病初期使用40%百菌清懸浮劑800倍液、60%多福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控制病害擴展。結果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藥劑[2],保護果實免受病菌侵害。
1.4 環境控制
茄子褐紋病的發生與環境條件密切相關,溫度在28℃~30℃,相對濕度95%以上時,病害發生較為嚴重。因此,合理的田間管理和環境控制也是預防和控制茄子褐紋病的重要措施。包括合理灌溉、避免積水、適時通風降溫等,以降低田間濕度和溫度,減少病原菌的繁殖和侵染機會。
2 綿疫病
茄子綿疫病,也被稱為爛茄子,是一種由真菌辣椒疫霉菌引起的茄子病害。這種病害主要危害茄子的果實、葉、莖和花。
2.1 病害特征
在茄子綿疫病感染初期,果實上會出現水漬狀圓形病斑,這些病斑稍微凹陷,顏色由黃褐色逐漸變為暗褐色。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逐漸擴大,最終導致整個果實受害。此時,果實的內部果肉會變成黑褐色并發生腐爛。在高濕度的環境下,病部表面還會長出白色的絮狀菌絲,這些菌絲會進一步加劇果實的腐爛,并導致病果容易脫落。葉片感染后,會產生水漬狀不規則形的病斑,這些病斑具有明顯的輪紋,顏色呈褐色或紫褐色。在潮濕的環境下,病斑表面還可能生長出少量的白霉,進一步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和生理功能。
2.2 農業防治
選擇耐抗綿疫病的茄子品種進行種植,這是減少病害發生的基礎。采用高壟栽培的方式,可以有效減少土壤中的病菌侵染,降低病害發生的概率。及時摘除田間的病果和病葉,減少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同時,合理密植,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及時增施有機肥料,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促進植株健康生長。
2.3 化學防治
在發病前后或澆水前后,需要噴灑藥劑進行防治。常用的藥劑包括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60%甲霜鋁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這些藥劑可以有效防治病害的發生和擴展。
2.4 物理防治
在地面鋪設黑色或無色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防止土壤中的病菌孢子濺到茄子果實上,減少果實受害的概率。同時,塑料薄膜還可以保持土壤溫度和濕度,促進植株生長。
2.5 環境控制
由于綿疫病的主要侵染源是土壤中的病菌孢子,因此合理的田間管理和環境控制也是預防和控制茄子綿疫病的重要措施。通過合理灌溉、避免積水、適時通風降溫等方式,可以降低田間濕度和溫度,減少病菌的繁殖和侵染機會。
3 黃萎病
茄子黃萎病,又稱為凋萎病、黑心病或半邊瘋,是一種由真菌大麗花輪枝孢引起的病害。這種病害主要影響茄子的根、莖、分枝及葉柄等部位,是茄子生產中的重要病害之一[3],嚴重時可導致絕收。
3.1 病害特征
茄子黃萎病是一種在茄子結果后期較為常見的病害,苗期發病相對較少。該病害主要通過葉片的癥狀來識別,初期表現為葉緣及葉脈間變黃,隨后擴展至半邊葉片或整片葉變黃。在晴天高溫時,葉片會呈現萎蔫狀,但早晚時分可能恢復,隨著病情發展,葉片最終由黃變褐,并出現萎蔫下垂乃至脫落的現象。茄子黃萎病是一種全株性病害,不僅影響葉片,還會對根、莖、分枝及葉柄等造成損害。剖檢病株時,可以觀察到維管束變褐的癥狀[4],有時植株半邊發病,形成所謂的“半邊瘋”或“半邊黃”。
3.2 農業防治
選擇耐抗茄子黃萎病的品種進行種植,如尖形或長圓形葉片、葉邊緣有缺刻、葉面上茸毛多密、葉色淡紫或濃綠的品種[5]。育苗前進行燙種晾曬,以殺死種子表面的病原菌。也可以使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進一步減少病害發生的可能性。實施輪作制度,特別是與蔥、蒜類作物輪作,以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數量,降低病害發生的風險。采用穴盤基質育苗,定植后緩苗快,抗病性增強。同時,適時定植,避免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移栽,以減少病害的發生。將茄苗嫁接在野生茄科植物上,利用野生茄科植物的抗病性來防止茄子黃萎病和其他土傳病害的發生。
3.3 化學防治
在茄子定植后,使用9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稀釋2000~30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灌根處理[6]。茄子感染黃萎病,選用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多菌靈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等藥劑噴施莖部,以控制病情的發展。
4 灰霉病
茄子灰霉病是一種常見的植物病害,由灰葡萄孢真菌引起,主要危害茄子的葉片、莖稈和果實。
4.1 病害特征
灰霉病是一種廣泛影響多種植物的病害,尤其在茄果類蔬菜如茄子中較為常見。感染灰霉病的植株莖稈會出現縊縮變細的現象,頂芽顏色發生變化,呈水浸狀,嚴重時會導致莖葉腐爛。果實是灰霉病的主要侵染部位之一。病菌通常從果實的蒂部殘存的花瓣或臍部殘留的柱頭侵入,形成幼果軟腐。隨著病情的發展,果實最終會脫落或失水僵化,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葉片受害時,病斑通常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向內擴展形成“V”形水浸狀淺褐色病斑。在濕度較大的條件下,病斑上會密布灰色霉層,這是灰霉病的典型特征。感染灰霉病的植株莖稈縊縮變細,頂芽變色呈水浸狀,常造成莖葉腐爛。果實會先從蒂部殘存的花瓣或臍部殘留柱頭侵染,形成幼果軟腐,最后脫落或失水僵化。葉片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向內擴展形成“V”形水浸狀淺褐色病斑,濕度大時病部密布灰色霉層。
4.2 農業防治
避免過密種植,確保植株間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濕度,降低病菌滋生的機會。定期修剪多余的葉子和枝條,特別是病葉、病果等病殘體要及時清除并銷毀,以減少病原菌的來源。加強田間排水管理,確保排水系統暢通無阻,避免積水現象的發生,以減少高濕環境下病害的發生。與其他作物實行輪作制度,避免連作帶來的病害壓力,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數量。
4.3 化學防治
選擇對人畜安全、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進行防治。一旦發現病害癥狀,應立即進行噴藥處理,早期防治效果更佳。避免長期使用同一種藥劑,適時輪換使用不同種類的藥劑,以防病菌產生抗藥性。在噴灑藥劑時,嚴格按照藥劑說明書的推薦劑量和使用方法進行操作,確保防治效果的同時,避免對環境和食品安全造成不良影響。推薦使用的藥劑包括嘧霉胺、啶酰菌胺等,這些藥劑對灰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在使用這些藥劑時,務必注意安全和環保,遵循農藥使用的相關規定。
參考文獻
[1] 劉琳.茄子褐紋病的發生與防治[J].吉林蔬菜,2003(03):44.
[2] 王凱.茄褐紋病的診斷及防治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3(09):27-28.
[3] 肖振軍,羅麗萍.日光溫室茄子病蟲害防治[J].現代化農業,2023(04):17-19.
[4] 李莉莉.茄子黃萎病的發生與防治[J].吉林蔬菜,2010(03):56.
[5] 李玉珩.茄子黃萎病防治新技術[J].現代農業,2014(05):35.
[6] 武德虎,李月兵.茄子黃萎病發生與防治[J].西北園藝(綜合),2019(05):55-56.
作者簡介:蘇慶彬,高級農經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