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瓜新品種“津優618”是以母本自交系T29-171和父本自交系CF-3雜交育成的露地黃瓜新品種。該品種植株長勢強,中等雌性;瓜色深綠、亮度好、條長36~38cm,在品質、產量、抗病性等方面優勢明顯;適合春秋露地茬口種植。本文從選育過程以及栽培過程等方面對該品種進行了詳細介紹。
關鍵詞:黃瓜;津優618;栽培技術
我國黃瓜栽培主要包括露地、溫室、大棚等茬口,露地種植是黃瓜栽培的主要形式。其中抗病、優質、高產是露地黃瓜育種的主要目標。2017年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育成了雜交一代露地黃瓜新品種“津優618”。該品種植株長勢強,雌性中等;條長36~38cm 、瓜色深綠,亮度好,在抗病性、品質、產量等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適合春秋露地茬口種植。
1 選育過程
母本“T29-171”是由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選用優良露地組合T29,經7代自交分離和系統選育而成,篩選獲得優異單株T29-171。該自交系植株長勢強,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主蔓結瓜為主,第一雌花節位4~5節,雌花節率40%左右,成瓜性好,瓜條商品性極為突出,色澤深綠油亮,瓜長35cm左右,瓜把短,刺密,瘤中等。抗白粉病及多種病毒病,中抗霜霉病。
父本“CF-3”由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優良品種“津優408號”進行7代自交分離獲得優良單株CF-3。該自交系植株長勢強,葉片中等大小,葉色綠,主蔓結瓜為主,第一雌花節位4~5節,瓜碼中等,連續結瓜能力強。瓜條棒狀,商品性好,長35~37cm,瓜把短,瓜色綠,油亮,光澤度好,刺瘤較密,無明顯棱。該自交系抗白粉病及多種病毒病,中抗霜霉病。
2017年春棚利用上述親本進行雜交組合配制,2017年露地進行田間觀察試驗,綜合農藝性狀優良。于2018~2019年露地進行小區品比重復試驗,“津優618”長勢強,抗病性好,瓜條商品性佳,總產量平均比對照品種“津優409”增產8.7%。2019~2020年在云南、海南進行多點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分別比對照品種“津優409”增產7.6%和8.9%[1-2]。2022年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非主要農作物登記證書,目前主要在湖南、湖北、云南、海南、山東省露地推廣種植,累計種植面積800hm2左右。
2 品種特征特性
“津優618”植株長勢好,葉片中等大小,葉色綠,主蔓結瓜為主,第一雌花節位始于主蔓4~5節,連續結瓜能力強,瓜條生長速度快;品種商品性突出,瓜條順直、整齊一致,瓜色深綠、色澤油亮,瓜長37cm左右,瓜把短,刺瘤較密,無明顯棱;單瓜重約220g,果肉淡綠色,瓜腔小,口感脆甜,無苦味;畸形瓜率低;抗白粉病,中抗霜霉病、枯萎病等。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整地施肥
播種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整地、施肥、做畦等。選擇土地平整、耕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排灌方便、保肥保水性好地塊。首先清除地塊上的所有雜草和殘留植株,減少地塊病菌、蟲害殘留,土傳病害嚴重的地區配合進行土壤消毒。其次對地塊進行深耕細作,施足基肥,整地前每畝施有機肥5000kg,加施過磷酸鈣50kg,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勻后整平筑畦并做好排水溝,畦寬1m左右,畦間距30cm左右,畦長根據地塊大小而定。
3.2 適期播種
在華北地區春露地茬口一般在4月中旬播種,地膜覆蓋或育苗;越夏露地茬口播種一般在6月上旬直播,株距25~30cm,種植密度每畝3000株左右。秋露地種植,因苗期溫度高,抑制黃瓜花芽分化,可在兩葉一心時噴增瓜靈、乙烯利等激素,促進前期花芽分化,提高前期產量。
3.3 水肥管理
播種或定植后及時澆水,要做到澆透澆勻,定植后7天左右澆1次緩苗水;進入“蹲苗期”應控制水分供應,如果溫度較高,蹲苗時間不宜過長;開始采收后每5~7天澆1次水,澆水一般在上午進行。采收前追2~3次肥料,定植后結合澆水施1次復合肥;結瓜期7天左右每畝隨水沖施1次復合肥20kg,也可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適時噴施葉面肥。
3.4 植株整理及采收
一般在植株高度達到20~30cm、苗株長出6~8片葉時開始進行吊蔓,生長旺盛要及時纏蔓,吊蔓同時掐掉卷須。瓜秧過高,要及時落蔓,并打掉底部老葉病葉。根瓜要及時早收,以免影響后續瓜的生長,甚至妨礙植株生長,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從而影響產量。
3.5 病蟲害防治
露地黃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靶斑病、枯萎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薊馬、斑潛蠅、白粉虱、紅蜘蛛等。病蟲害發生嚴重會影響黃瓜的商品性及產量,進而影響經濟效益,防治原則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相結合
參考文獻
[1] 韓毅科,杜勝利 ,魏愛民,陳正武,劉 楠,張海鵬,李 波.2016.露地黃瓜新品種 “津優 409”.園藝學報,43 (8):1627-1628.
[2] 韓毅科,杜勝利,魏愛民,劉 楠,陳正武,張有為,李 平.2019.保護地黃瓜新品種“科潤 99”.園藝學報,46 (3):609-610.
作者簡介:鄧強,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黃瓜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