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從天而降
打開手機小程序,點一杯咖啡。不到10分鐘,一架無人機穩穩降落在面前。打開貨箱,一杯咖啡安放其中。這款物流無人機由運營商遠程操作,無需專業飛手,外賣發送方工作人員只需裝好物品,完成檢查,在系統上通知后臺,無人機就會直接升空,按照預定航線執行派送任務。
用DNA存數據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設計出一種名為“EDS”的DNA存儲方法,實現了醫學數據在生物DNA分子中的存儲。利用這一技術,個人醫學數據可以被保存在DNA中。這種存儲方式可以讓數據在數千年內被安全保存并精確恢復,為研究疾病進展和治療效果提供數據支撐。
科技足球
2024德國歐洲杯比賽采用了帶有黑科技的微芯片足球,首次將連接球技術帶入歐洲杯賽場,可實時向裁判發送精確的足球數據。當球受到球員腳或手的沖擊時,內部芯片可以確定準確的時間和接觸點,這對裁判判定一些有爭議的進球或者“上帝之手”至關重要。
碳纖維地鐵列車
全球首列用于商業化運營的碳纖維地鐵列車CETROVO 1.0 碳星快軌,2024年6月在青島正式發布。與傳統金屬材料的地鐵車輛相比,碳纖維地鐵車輛的車體減重25%,轉向架構架減重50%,整車減重約11%,運行能耗降低7%。每臺列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0噸,相當于植樹造林101畝。
深海智能采礦
深海重載作業采礦車“開拓二號”著底4102.8米,取回深海多金屬結殼與結核。無論是坡度達30多度的陡峭、崎嶇海山,還是由高黏性稀軟沉積物堆積的海底灘涂,“開拓二號”都能順利行進、爬坡和原地回轉。采礦車可以自主感知采礦環境,根據海底實際地形實時調整方向和狀態,適應海底復雜地形,從而順利行進。
讓害蟲自報家門
江蘇省昆山市的智慧糧倉采用智能監測,讓害蟲自己上門來“報數”。糧庫里,高精度攝像頭發現害蟲爬進管道中,后臺系統的數據即完成動態更新。系統利用智能分析技術,累計蟲情數據,對蟲害進行預測并建立識別模型,實現對蟲害規模和種類的預警,保障儲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