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歷史人物在初中歷史教材中有著豐富的呈現,教師可將歷史人物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深入挖掘歷史人物的事跡和精神品質,以此發揮歷史人物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功能。本文從初中歷史教學中可選用的歷史人物資源展開,分析歷史人物在培育正確價值觀、家國情懷、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德育功能,并結合課例中的具體歷史人物,探索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揮歷史人物德育功能的實施路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歷史人物;德育功能;實現路徑
歷史由一件件歷史事件和一個個歷史人物組成,其中歷史事件少不了人物的推動和參與,人物是有生命的,正是人物使得歷史歷歷如繪。歷史人物是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豐富的人物形象和歷史人物的事跡是學生感興趣的部分,教師要抓住歷史人物在涵養學生思想和品質方面的優勢,挖掘歷史人物資源,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活動,讓歷史人物成為初中歷史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載體。
一、歷史人物資源的選擇
(一)利用教材中的歷史人物資源
粗略統計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發現,所涉人物有三百余個,這些歷史人物普遍具有代表性,絕大多數為正面人物,如保國安民的抗倭名將戚繼光、領導禁煙運動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等,也有像李鴻章、袁世凱等復雜的人物。彰顯歷史人物的德育功能要以正面人物為主,同時也要重視“反面人物”的講授,“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從而對學生起到警示作用。
(二)融入影視資源中的歷史人物
影視作品中的歷史人物形象相對直觀、立體,許多學生的歷史知識積累和對歷史人物的了解就是通過觀看影視作品而實現的。將這種鮮活的學習資源融入歷史教學,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但歷史影視劇不同于真實的歷史,有藝術加工的成分,教師在選擇時要注意甄別,要以紀錄片、歷史正劇、科教片等真實性高的影視資源為主,避免讓學生受到“穿越劇”“戲說劇”等的誤導,讓學生認識真實的歷史人物,學習真正的歷史。
(三)挖掘鄉土資源中的歷史人物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理念中提到“精選和優化課程內容,突出思想性、基礎性”。我國鄉土資源豐富,地域文化、自然資源、代表性人物等不勝枚舉,這些都是歷史課程的重要資源,從當下初中歷史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沒有充分利用鄉土資源,許多學生并不知道本地的歷史人物。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揮歷史人物德育功能,也要注重鄉土資源的挖掘,豐富歷史教學內容,增強歷史人物德育的感染力。
二、歷史人物德育功能的分析
(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五大歷史核心素養之一,表現為個體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感和責任心。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從古代史開始,學習近代史,走近現代史,學生從中看到中華民族璀璨文明的背后其實經歷過一次次危機,正是一個個充滿愛國主義精神、飽含家國情懷的歷史人物為國為民做出的斗爭和努力,拯救國家和民族于危亡之際。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歷史人物資源,為學生呈現生動的案例,讓歷史人物的愛國事跡、歷史人物身上散發的精神光芒震撼學生內心。如此,學生可以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二)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念
初中生的價值觀尚未定型,這一階段是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期。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道德準則,在一個個歷史人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是傳統價值體系中最核心的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學生通過認識與學習歷史人物,最先要學的就是如何做人。
(三)堅定學生崇高理想信念
歷史人物折射出歷史發展的規律,學生透過歷史了解過去,也能在歷史人物身上看到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以正面歷史人物為榜樣,讓學生感受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比如,周恩來總理從小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刻苦求學,遠赴異國學習新思想,積極投身革命事業,并為之奉獻一生。歷史人物對學生有著積極的引領作用。學生在歷史人物身上汲取力量,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將自我理想與國家發展相結合,成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三、實現歷史人物德育功能的路徑
初中歷史知識的呈現形式往往以事為主,重事而輕人。事實上,人作為歷史的主體,“復活”歷史中的人能最大程度地還原歷史本相,而“以人帶事”的呈現方式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下面,以部編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中的歷史人物教學為例,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發揮歷史人物的德育價值。
(一)梳理單元歷史人物,對人物形象事跡做到心中有數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單元內容中出現的歷史人物眾多,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單元歷史人物梳理,從人物形象和人物事跡中探析他們身上優秀的精神和品質,彰顯歷史人物的德育功能。本單元的歷史人物梳理如表1所示。
對歷史人物進行細致梳理,可使歷史教學更加充實,讓學生沿著歷史的脈絡,汲取典型歷史人物身上的智慧與力量。
(二)借助信息技術教學,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開展積極思考
新媒體環境下,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已是廣大一線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創新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信息技術在歷史人物教學中獨具優勢,以互聯網為依托,教師可通過呈現影視化的歷史人物形象,輔以課堂教學的講授,從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以忽必烈、文天祥這兩位歷史人物為例,教師可將央視紀錄片《中國通史》片段融入課堂教學。崖山海戰之后,文天祥被押送至元大都,忽必烈讓手下反復勸降文天祥,因欣賞其氣節,又親自召見文天祥,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言:“天祥為宋狀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焙霰亓矣终f,不愿做宰相,可以為樞密。文天祥再答:“一死之外,無可為者。”借助信息技術,通過影視資源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看到元與宋兩位重要歷史人物的交集,幫助學生認識歷史人物立體的一面。如此,學生能夠以更全面的視角思考歷史人物,看到忽必烈高超的統治能力,感受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氣節。
(三)突破教材內容局限,融入歷史人物史料誘發學生探究
史料跨越歷史,是當今人們了解歷史的媒介。論從史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想發揮歷史人物的德育功能,教師就要突破教材內容,融入更多的歷史人物史料,選擇具有故事性的史料內容,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在探究中育德。
比如,在學習宋朝文化成就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搜集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司馬光等人的人物史料:蘇軾的一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表現出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流離半生,堅持完成《金石錄》的??闭?,堅貞不移而心系國家;辛棄疾以文筆傳世的將軍,滿腔抱負卻報國無門……本節課從宋詞文化入手,以點帶面,教師引導學生在搜集歷史人物史料的過程中見識文人風骨,當學生對歷史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次品讀他們的作品,就會有另一番感悟。學生以歷史人物為榜樣,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塑造堅韌的品格,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四)組織多樣實踐活動,在真實體驗中增強德育有效性
為了帶給學生更真實的德育體驗,教師還應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角色演繹中獲得全面發展的空間。
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演繹歷史中的人物。比如,教師與學生共同選定“相對的人生——岳飛與秦檜”為演繹主題,讓學生在演繹中體驗兩種不同的人生,岳飛精忠報國,千百年來被世人所歌頌;秦檜賣國求榮,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學生在演繹中從語言、肢體動作等方面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感悟歷史人物兩種不同的人生,受正面人物感染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和身份認同。
綜上所述,歷史人物是德育的重要載體,教師與學生要對歷史人物的生平閱歷有一定的了解,挖掘歷史人物的精神品質,以“人”系“事”,將鮮活的人物與歷史事件相結合,了解歷史人物對歷史的推動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多樣性化的教學活動,在歷史人物精神和品質的引領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涵養學生家國情懷。
[本文系2023年度樂山市教育科研課題“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構建的校本化研究及其教學實現”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姚麗潔.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以歷史人物教學為例[J].新校園,2023(02):38-39.
[2]章馳.以歷史人物為主線的歷史課堂構建研究——以《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單元說課為例[J].考試周刊,2021(72):157-159.
[3]何文卓. 史料實證下歷史人物教學實踐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22.
[4]文英翠. 初中歷史人物教學研究[D].??冢汉D蠋煼洞髮W,2022.
[5]常雨晴. 初中歷史課程下“人物教學”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22.
[6]陶添金. 歷史人物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探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