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童話文本寓教于樂,因而深受低年段學生的喜愛。在小學低年段童話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解鎖童趣、保護童真、浸潤童心,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诖?,本文從童話文本閱讀教學難點入手,總結出“激發學生對童話文本的閱讀興趣、開發學生的想象潛能、讓核心素養培育有機融入課堂教學”等策略,以期優化童話文本閱讀教學,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童話文本;閱讀教學;童趣;童真;童心
一、童話文本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其一,用成人的思維來解讀文本。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換位思考,沒有用兒童的思維來設計教學內容,而是采用固定的模式開展教學,忽略了兒童的主體地位。成人的思維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想象力,而豐富的想象力是閱讀童話文本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學設計不符合兒童的認知,就難以受到兒童的喜愛。教師如果對童話文本的本質和特性沒有深入研究,就很容易忽視兒童對童話的內在需求。
其二,以說教的模式來主導教學。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更傾向于權威說教,相對更加關注考點,這樣圍繞考點開展的童話教學缺乏新意。部分教師對童話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做到因材施教,沒有抓住童話的特點來開展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基于此,筆者認為童話閱讀教學應指向兒童,確立兒童的主體地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應以兒童為中心。教師要在教學的推進中發現每個學生的特質,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童話文本閱讀教學策略——指向兒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目標第一學段“閱讀與鑒賞”中提出了“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童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學低年段的語文課本中,每一冊都安排了數量不等的童話課文(如表1),可見童話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些天真爛漫的童話寄托著作者的美好祝愿,也更符合低年段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如何教好這些童話課文,傳遞童話課文中的教育情愫尤為重要。
(一)解鎖童趣:激發學生對童話文本的閱讀興趣
低年段學生的可塑性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鑒于這一特質,在開展童話閱讀教學時,教師要以氛圍的烘托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筆者把趣味識字、角色表演等作為解鎖童趣的重點,并開展看圖猜字等教學活動。
1.文本內涵解讀
童話插圖豐富,其圖文并茂的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段童話多以動植物為主,趣味的、貼合實際的課文更契合低年段學生特點,像《青蛙寫詩》《荷葉圓圓》《小猴子下山》等。在導入新課時,巧妙結合插圖和課文主題內涵,會讓學生更有親切感。以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課后習題第三題“讀一讀,記一記”為例,童話故事的情境適合融入詞語教學,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山坡、陰沉沉”等可以由小白兔的行走線路引出,再將這些詞語串聯,成為教學情境。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詞語串聯”,讓學生在掌握故事的同時豐富詞匯量,從而更高效地理解文本內涵。
2.背景知識補充
文學作品是一定時代的產物,童話也不例外。童話背后的故事是什么,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解讀。童話滋養著學生的心靈,在他們心中勾勒出一幅幅有趣的奇妙景象。童話是民間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的文本,是當時社會的反映。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童話,延伸文本,拓寬知識面。以一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為例,學生學習了小壁虎不斷借尾巴的故事,在故事中掌握了其他小動物尾巴的用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時補充壁虎尾巴具有再生功能的知識,從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語言建構運用
童話的語言充滿童趣。教師通過自由讀、互讀、領讀等形式,幫助學生感知童話文本遣詞造句的生動、情節的動人、設計的巧妙,帶領學生真正走進童話王國,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一年級下冊《小猴子下山》一課中,猴子不斷獲取、舍棄物品的動作就是促進學生語言建構的良好素材,筆者先請一位學生領讀一遍,再請大家齊讀“蹦蹦跳跳”等詞語,對“掰、扛、扔、抱”等字則通過動作加以解讀。學生在此基礎上體會到,這只猴子對付出辛勞的不重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眼、耳、口等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了,對文本的理解也就更為深刻了。
(二)保護童真:開發學生的想象潛能
1.童話形象分析
游戲與裝扮在兒童時期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學生幸福的體驗、健康的心理,與游戲、裝扮息息相關。童話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對童話人物形象和特質的分析。為此,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角色表演,在裝扮、語言等形象上模仿童話人物,表現其性格特點、動作神態等,這種沉浸式的童話形象體驗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想表演好童話故事,還要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形成情感共鳴。以二年級上冊《狐貍分奶酪》一課為例,筆者組織學生分角色表演,先引導學生熟悉人物形象,再讓學生模仿童話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模擬他們的所做、所想、所說。學生用單橫線標出狐貍說的話,用雙橫線標出熊哥兒倆說的話,再用圓圈標出體現狐貍狡猾,熊哥兒倆為難、焦急的關鍵詞,用星號標出符合人物特性的提示語。如此,童話中的各種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活靈活現了起來。
2.創設閱讀情境
童話文本更具故事性和情境性。有趣生動的情境能讓學生在閱讀的推進中走進故事、產生共鳴,很多學生甚至會產生“我就是童話故事人物”的代入感。低年段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才剛剛起步,閱讀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價值觀的必要途徑,而童話以其鮮明的特征吸引學生深入閱讀。筆者從童話有趣的情節切入,帶領學生走近人物、體驗角色,由淺顯閱讀到深入閱讀,再到愛上閱讀。從執教過程來看,要注重閱讀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充滿奇幻、想象的空間中閱讀,從而感悟文本的豐富內涵。仍以《狐貍分奶酪》一課為例,筆者創設了“森林劇場”的情境,讓學生扮演童話故事中的角色,然后進行“最佳表演獎”的評選,獲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事實上,好奇心不僅充斥著低年段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是語文素養不可缺少的要素。教師創設的閱讀情境需要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但由于學生身心還不夠成熟、判斷是非的能力還不足,引導他們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是教師的責任。教師在課堂中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通過精心創設童話閱讀情境,為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3.豐富表演體驗
低年段學生的表現欲相當強烈,他們渴望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童話中的多種人物形象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表現機會。角色的選定和表演讓原本陌生的文本內容變得可親、可近,這一方式可以促使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文中的感情色彩。如果說“讀”,學生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那么“演”,學生就與文本融為一體了。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性得到調動,故事內容得以內化,對于童話文本的理解“更上一層樓”。比如,在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重溫經典,以舞臺劇的方式呈現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學生在演繹的過程中體驗母子情深,懂得感恩、學會愛。如此,學生對課文的思路更加清晰,印象也更加深刻了??梢哉f,表演的形式既滿足了學生游戲的天性,也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既激發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也鍛煉了他們的合作能力。
(三)浸潤童心:讓核心素養培育有機融入課堂教學
1.審美鑒賞與培養
童話人物形象鮮明,語言貼近兒童生活,充滿了藝術的美感。多樣化的朗讀方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在朗讀過程中深入感受童話語言的美,體會人物形象的獨特性,這對于學生全面掌握課文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文學審美能力。教師要重視童話獨有的審美特色,發現童話故事的精彩;要重視童話文字的內涵邏輯,把握閱讀邊界;要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找出閱讀盲點,使童話故事教學走進學生內心75f51f715d951531261e3e2d2997dee7a323b082b03fbe2bea3e37b3fe7951f4,助力學生培養良好的人格。
2.思維培養與發展
童話的主要特征就是充滿幻想,這對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具有積極的作用。縱觀部編版教材中的童話作品,可以發現教材舍棄了老版本諸如《兩只小獅子》這種“道德說教”的童話課文,引入了許多富含創新思維的童話,如《霧在哪里》《蜘蛛開店》等,這種類型的童話更強調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低年段的童話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過圖畫講述故事,這與低年段學生的思維特性相吻合,可以說每一個學生天生就是“看圖說話”的高手。教材中《小蝌蚪找媽媽》這一則童話首次引入了講故事環節,課后練習題的五幅插圖描繪了青蛙的成長歷程,這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旨。
3.文化傳承與理解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表現,理應深深地植入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亦不例外。童話中生動有趣的情節就像一幅幅畫,明麗的顏色伴著神奇的想象,游走于腦間,久久無法忘記。童話中蘊含著人類的真、善、美,潛藏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在廣大學生的心田種下了一顆顆美麗的傳統文化種子。小學語文教學從中華民間故事的發展史中吸取了其中最真、最善、最美的精髓,以圖文并茂的方法進行表達,用學生最樂意接受的方法,或柔美、或生動、或詼諧,把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如汩汩清泉一般注入兒童的夢中,成為滋潤兒童成長的好養料。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好的童話滋潤學生心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童話教學中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1]鄭耿芬.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童話類文本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教師,2023(06):15-17.
[2]林麗芬.小學語文童話文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10):43.
[3]盧秀珍.指向閱讀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2023(14):55-57.
[4]鄭芳林.讓童話閱讀更童話——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華夏教師,2023(09):61-63.
[5]郭凌云. 統編版小學語文童話類文本教學策略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23.
[6]梁玲.關注文體特點 落實童話教學[J].中小學班主任,2024
(0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