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針對當前小學德育活動存在缺乏趣味性、系統性、實效性、時代性的問題,文章以廣東實驗中學(小學部)設計的“紀念長征出發90周年”活動為例,探討如何運用“八步故事教學法”提升德育活動的實效性,探索在小學“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路徑,有效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和道德品質,實現小學德育活動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 八步故事教學法;小學德育;實效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學校德育活動相融合,是提升學校德育實效的有效路徑。當前,中小學德育活動仍存在缺乏趣味性、系統性、實效性、時代性的問題,亟須以“講好中國故事”式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方式為引領進行創新。廣東實驗中學(小學部)通過“八步故事教學法”提升德育活動實效,落實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當前小學德育活動的現狀與困境分析
當前,小學德育活動在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不僅影響了德育活動的實際效果,也制約了學生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缺乏趣味性
現階段,許多小學德育活動設計顯得過于刻板,只強調教育的嚴肅性而忽視了活動的趣味性。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主動參與和思考的機會,甚至排斥參與活動。
(二)缺乏系統性
學校組織德育活動的隨意性較大,有什么任務就開展什么活動,這種隨機性的德育活動通常缺乏計劃性,同時學校缺乏整體協調,沒有形成德育活動網絡,導致德育活動缺乏系統性。這種情況導致學生無法形成全面、系統的道德認知。
(三)缺乏實效性
許多學校在德育活動中存在“說教為主、不易實施”等現狀,這種淺層次教育難以觸動學生內心,也無法促使其深入思考和自我反省。同時,學校沒有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德育情況,也無法及時調整德育內容和方法,導致德育效果不佳。
(四)缺乏時代性
許多學校的德育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性和創新性,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同時,許多學校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來設計德育內容,導致德育效果不佳。
二、“八步故事教學法”的特點和實施步驟
“八步故事教學法”是一種綜合性、互動性的創新型教學方法,該方法符合我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并緊密圍繞學生的學習特性進行構建。它融合了多元化的學習手段,旨在借助故事敘述深化德育,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邏輯思維以及創造能力。
該教學法分為“理解與感知”“表達與創造”“實踐與體驗”三個部分,并細化為“讀—看—寫—講—畫—演—唱—走”八個環節。這一流程設計既體現了對學生認知規律的尊重,也彰顯了教育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具體流程如下圖:
(一)理解與感知
“理解與感知”部分的“讀”和“看”環節著眼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文化基礎”,厚植于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
“讀”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文本,如人物傳記、詩歌、小說等,幫助學生理解故事的內容和主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感受中國故事中的人文底蘊,如“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等。
“看”是組織學生觀看科普視頻、影視作品等,讓學生對故事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解。教師挑選大量符合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特點的卡通類科普視頻,激發學生了解故事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為后續的“寫”“講”“畫”等內容奠定基礎。
(二)表達與創造
“表達與創造”部分的“寫”“講”“畫”著眼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自主發展”方面,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寫”是指讓學生根據故事內容進行寫作,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針對小學低年段學生的特點,“寫”的部分可以通過記錄活動感想、創作書法作品等方式開展。
“講”是指讓學生講述故事的內容和主題,學生通過演講比賽等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內容和主題,同時也可以提升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
能力。
“畫”是指讓學生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繪畫。繪畫是小學階段學生表達情感和對世界認知的最主要途徑之一。通過繪畫,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達故事的內容和情感,同時提升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三)實踐與體驗
“實踐與體驗”部分的“演”“唱”“走”著眼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社會參與”方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演”是指讓學生根據故事內容進行表演,通過表演,學生可以更好地體驗和理解故事的情感和情節,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組織能力。
“唱”是指讓學生根據故事內容進行歌唱,通過歌唱,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故事的情感和主題,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
“走”是指讓學生通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故事中的情境和情感,通過走入故事情境中,學生可以更好地體驗和理解故事的情感和主題,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八步故事教學法”提升德育活動效果的實施路徑
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時代特色,傳承、弘揚好長征精神,走新時代長征路。為了講好“長征故事”,廣東實驗中學(小學部)通過“八步故事教學法”,設計了“紀念長征出發90周年”系列活動(如表1),提升了學生的家國情懷,從而培養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八步故事教學法”作為一種創新性的德育教學方法,通過“讀—看—寫—講—畫—演—唱—走”八個環節的實施,有效提升了小學德育活動的實效性和趣味性。廣東實驗中學(小學部)還將繼續探索“八步故事教學法”的應用,如將德育活動與教學進行有效融合,在主題德育活動中將“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教育貫穿于學科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學科學習中潛移默化地獲得紅色資源所蘊含的寶貴精神財富。以“講好中國故事”為主線,通過挖掘故事中的德育元素、跨學科融合、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關懷等方式,我們可以打造更加生動、有趣、有深度的德育活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文系2024年廣東省中小學三科統編教材“鑄魂工程”專項課題“‘講好中國故事’視域下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吸引力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GDJY-2024-A-b00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羅燕翔,高曉敏.小學德育活動要與思政課教學一體化推進[J].人民教育,2021(10):67-69.
[2]張鳳池.立德樹人背景下中小學德育活動銜接性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9(06):79-86.
[3]談運斌.體驗式德育活動的開發、類型及應用[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2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