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產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讓我逐漸明白:教師在面對和處理問題的過程中,要走進學生的內心,學會傾聽、回應、理解,用“懂得”點亮孩子的心靈,引領學生成長。
一、耐心傾聽,保護每一顆“自尊心”
一位女生課間跑過來,悄悄對我說道:“老師,昨天英語默寫,小A(當時的班長)作弊了,我看到他將小抄偷偷寫在手上。”聽到這里,我怒火中燒,沒有想到身為班長的小A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恨不得立馬把他喊過來訓斥一頓。但是冷靜下來,我不禁思考:小A平時看起來溫文爾雅,又是班長,為什么會這么做?
隔天,我單獨找到小A問道:“小A,我有事情想要問你,你可以不回答,但不可以撒謊。想好了,再回答我。”小A一如既往地面帶笑容,但也顯得有些拘謹。我開門見山道:“聽說你昨天英語默寫打了小抄,是嗎?”小A顯得有些慌亂,既不應答,也不反駁,微微抿著嘴角。看到他的反應,我心里已經明白了。“能和老師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做嗎?”他思索片刻后回答道:“我之前沒來得及復習,所以就……”我接著反問道:“那你不擔心被老師或同學發現嗎?”他回答道:“擔心,但是我更害怕默不出來。”我繼續追問道:“現在我知道你考試作弊的事了,你心里什么感受呢?”他回答說:“很后悔,也很羞愧。”我安慰道:“小A,老師很高興,因為你沒有撒謊,而且愿意告訴我你的真實想法。老師也想告訴你,我心里也很難過。因為我不敢相信,我千挑萬選的班長,會做這樣的事!”講到這里,小A的眼淚一下子從眼眶中涌出。
等他的情緒平復后,我溫和地問道:“小A,老師現在也是左右為難。你是班長,如果我在班上嚴厲地批評你,以后你怎么去管理他人?但如果不批評你,其他同學可能會認為我在包庇你。你說,我該怎么辦?”小A一臉羞愧,滿懷歉意回答說:“老師,我知道錯了。我以后再也不會作弊了。”聽后我很是欣慰:“因為是第一次,老師愿意相信你。這一次,我不會公開批評你。但是,老師希望你能真的說到做到,下不為例。”小A感激地點點頭,后來,他真的沒有再出現這樣的
行為。
作為班主任,我們難免會遇到學生作弊的現象。以前的我,總是選擇嚴肅處理,既希望教育到學生本人,也希望能夠警示其他同學。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夠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有時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因此,在這一次處理小A作弊問題的過程中,我嘗試了解他內心的想法。與小A溝通后,我發現他其實很在意老師和同學們的評價,他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只要他意識到并且愿意承認錯誤,相信他一定能夠改正。只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二、及時回應,珍惜每一份“愛心”
在一節課堂上,講到關于師生交往的話題時,我發出提問:“在與老師的交往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這時,女生小B舉起了手,主動想要回答這個問題。看到她這么積極,我立刻邀請她發言。小B同學站起來后,面帶羞澀,卻又一臉認真地說道:“我要講的老師,是徐老師。”當時,我立刻緊張起來,不知道小B想要分享什么。
“我想講的是,有一次期中考試前,我在百度貼吧里寫道自己最近心情非常不好。我當時只是隨便寫寫,表達內心的感慨,宣泄下情緒。可是我沒有想到,當徐老師看到以后,把我喊到辦公室,主動和我聊天,詢問我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溝通結束后,她還送了我一個桃子,我心里特別感動。”
關于師生交往,每次我都會設計這個問題,我也聽到過學生各種各樣的答案。但是,這是唯一一次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及我,僅僅是為了這樣一件小事。雖然只是短短幾句話,卻讓我感動萬分。事后回想起來,也很慶幸,當我看到孩子情緒不佳的留言時,能夠及時關注到并給予反饋。正所謂,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三、換位理解,聚集每一點“真心”
“老師,我覺得你要管管小C(副班長)了。”班長小D一臉憤怒地跑過來,還帶著哭腔。看著他滿臉的委屈和憤怒,我也是心疼極了,連忙詢問事由。
“今天,是小C做值日班委。可是,他工作一點也不認真,全程都在嘻嘻哈哈。有同學講話,他也不好好管理。我忍不住好心提醒他,他反而當著很多人的面,大聲訓斥了我一頓!”
等小D的心情平復一些后,我讓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又詳細地講了一遍。“給我一點時間,我來好好和他談一談。如果事情真的如你所說,我一定會嚴厲批評他。”說罷,小D的情緒緩和了很多。
過了一會兒,小C走了過來,他一臉不屑,還振振有詞地反問道:“今天是我值日,他憑什么指手畫腳?他憑什么覺得我沒有好好管理?”聽到這里,我恍然大悟:這兩個孩子的矛盾,并不始于今天。
我想了想,說道:“你覺得他今天為什么會提醒你?作為班長,不可以提醒作為副班長的你嗎?”小C一臉不滿,繼續反駁道:“但是他也不應該當著那么多人的面來指責我。我是副班長啊!”我也反問道:“不管有沒有面子,你覺得罵人合適嗎?想一想,你們倆都沒有惡意,也都是為班級好,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小C是個性要強的孩子。看到他臉色柔和了一些,我小聲勸解道:“其實,你生氣的并不只是這一件事,對嗎?你的心里應該還有其他委屈吧?是不是覺得老師有些時候忽視了你,偏愛小D?”小C立刻把頭低了下來。
隔天,我又把小D喊來:“小D,我已經找過小C了,也嚴厲批評過他了。”小D說道:“老師,真不好意思,給您添了這么多麻煩。我知道,我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不應該當著同學們的面指責他。”
看到小D已經有所領悟,我安慰道:“其實小C并不僅僅是因為這一件事情而對你感到不滿。暑期里的班會課和開學第一節班會課,我都是請你來主持的。身為副班長的小C會感到有些失落,而我們都沒有注意到他的感受。”他回答道:“老師,我明白了。”我趕忙解釋道:“是老師沒有處理好,沒有顧及小C的感受,也沒有協調好你們的關系,我很抱歉。”聽到這里,小D緊張起來:“老師,您不用再說了,我明白了,以后我們都會注意的。”此后,這兩個孩子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沖突。
我想,他們真的明白了我的心意,也真正感受到老師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問題,理解他們的感受。同樣,他們也愿意將理解和真心回饋于我。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讓我深深體會到:真正的教育,需要我們盡可能深入了解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要耐心傾聽、及時回應、換位理解,讓學生真心感受到老師的“懂得”,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珍惜他們的“愛心”,聚焦他們的“真心”,引領他們向上向善,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