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具有重要的影響。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初中數學教學,促使教師的教學理念具備先進性,教學方式具備多樣性,教學質量具備高效性,對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師應認識到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設計教學策略時,應以核心素養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多元化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抽象能力、運算能力等,從而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向
(一)轉變教師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初中數學教師的授課方式,以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為主,而且教師的整體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即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對教師的教學目標進行了優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運算能力等偏于技巧與方法方面的內容為主。因此,教師通過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有利于保持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并能夠時刻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知識講解部分占據著課堂教學的主要地位,學生主要負責聆聽教師講解的內容,缺乏自主思考的機會。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導致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無法得到體現,而且容易使學生過于依賴教師,造成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不夠濃厚,以及學習積極性不夠高的現象。而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為課堂教學營造了活躍的氛圍,促使學生能夠與教師形成高效的互動,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明確教學任務,并在教學中通過精心設計,將教學任務融入教學中,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
(三)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促使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發生重大的變革,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由主導者變為組織者與引導者,學生的角色變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同時,教師的教學內容不僅傳授基礎知識,而且更加注重為學生空余更多的時間用于思考與探究,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并逐漸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發生變化,推動教學不再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是融合了生活實踐部分,延伸了課堂教學知識,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與視野,有利于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培育核心素養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促進教學方式創新
隨著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而學科核心素養更加注重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多樣性,以及教學觀念的與時俱進,無形中推動著教師積極學習專業技能與知識,并加強自身的學科素養。在教學模式方面,不斷探索與優化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方面,開始側重知識的規律性、拓展性、綜合性等內容的優化,以此不斷創新教學方式。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數學核心素養為教師的教學明確了方向,明確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應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地位,并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探究能力、學習方法、解題技巧等,從而實現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由此可見,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拓展學生的知識存儲范圍,并能夠將理論與實踐進行完美融合,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促進學科快速發展
核心素養實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結合,并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數學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不斷探索數學知識,并在探索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工具性與實用性的價值。同時,學科理論知識能夠指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能夠使其靈活地聯系其他學科知識,并加以運用,這樣可以實現知識運用的最大化,并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水平。不僅如此,學科理論知識與生活的結合,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理論知識,并在生活實踐中掌握知識的互通性,有利于學生創新運用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科的快速發展。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一)設計導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前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對整體的課堂教學效果,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具有深遠影響。另外,課堂導入環節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重視課前導入環節的作用,并以核心素養為中心,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促使導入環節具備趣味性。
例如,在講解“有理數”中“負數”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將北方某地區冬季天氣預報中關于氣溫的圖片進行展示,如該地某天的溫度為-10-20℃,教師提出問題:圖片中溫度所表示的確切含義是什么?學生根據生活常識回答完畢后,教師可以以生活中的負數為主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案例列舉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列舉案例數量最多的小組獲得比賽的勝利,并獲得教師的物質獎勵。教師通過問題法、合作法、情境教學法設計導入環節,使課前導入環節具備了高效性特征,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同時,也促使學生能夠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目標,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
(二)創設問題情景,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創設問題情景是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加強師生互動的重要方式,也是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重要部分。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時,應以核心素養為基本框架,并使設計的問題符合實際學情,且具有層進式特點,以及設計的數量具有合理性特點。這樣才能夠使問題具備科學性與合理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講解“等式”的相關知識時,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等式的含義,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提前準備的天平放在講桌上,教師提出問題:怎樣才能讓天平平衡呢?學生根據日常經驗,以及自身的猜想回答完畢問題后,教師選取幾位學生驗證后給出的答案。學生通過多種實驗方式,確定天平保持平衡的條件是:兩邊秤盤中所稱物品的重量需要相同。學生實驗完畢后,教師繼續提出問題:如果同時減去天平兩側具有同樣重量的物品,天平是否依然平衡?學生通過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滿足天平平衡的條件。此時,教師可以將天平理論引入等式之中,并提出問題:根據天平理論,如果a+2=b+2,a是否等于b?如果a=b,a+c=b+c是否成立?a-c=b-c是否成立?在本案例中,教師通過設計具有層進式的問題,使問題的設計從形象具體的事物過渡到抽象的理論知識,這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三)結合信息技術,培養數學抽象能力
信息技術是近些年應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設備的應用,信息技術中含有豐富的網絡資源,為課堂教學帶來了豐富的內容,并提升了教學的效率。另外,信息技術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能夠通過視覺、聽覺等方式為學生打造立體教學情景,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具體,對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在應結合信息技術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將其完美融入教學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時,如果僅通過定義內容去理解軸對稱圖形,對于學生來說有些困難。對此,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具有典型代表的軸對稱圖片,如蝴蝶、蜻蜓、窗花等。同時,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相關圖片,并要求學生根據圖片內容,分析圖片中的相同點。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圖像特點,教師可以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如將展示圖片的對稱軸運用直線進行標識等。學生了解圖片的特點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闡述軸對稱圖形的定義與特點。由案例可見,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適合學生理解的形象內容,從而達到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數學抽象思維能力的目標。
(四)開展小組合作,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小組合作的優勢十分明顯,可以凝聚多人的力量,共同對某個知識點進行探究學習,彌補了個人知識儲備與思維能力的局限性。同時,小組合作模式,可以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并使其具備自主探究能力,對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具有重要影響。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精心設計小組任務,促使小組合作最大化的發揮其作用,從而實現核心素養下的數學教學目標。
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相關知識時,考慮到學生理解勾股定理時面臨困難,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在導入環節通過設計生活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如生活中,有一根電線桿,需要從距離地面8m的地方拉一條鋼索,但目前只知道電線桿頂端與繩索在地面的固定地點之間距離為6cm,那么,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能夠計算出所需繩索的長度?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結合教材內容探討如何進行繩索長度的計算。學生通過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并經過小組成員的討論,確定勾股定理可以解決此類問題。在授課環節中,根據勾股定理的內容,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自身的知識儲備,探究運用什么樣的方式對勾股定理進行驗證。通過小組探討,學生最終確定可以運用測量的方式進行驗證,或者在正方形中運用“割”與“補”的方式進行驗證。上述方式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又可以在小組探究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五)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數學思想體現的是解題的方法與思路,目的是使學生根據知識之間存在的相互關聯性,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并具備探究問題本質的能力。數學思想包含函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轉換思想等內容,這些思想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將數學思想融入教學過程中,從而達到提升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目標。
例如,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解決實際問題。如學校的教室地面為一個長方形,已知該地面的長為9m,寬為6m,準備在地面正中間位置涂一個面積為17m2的長方形圖案,如果教室四周未涂漆的條形區域的寬度都相同,如何計算出未涂區域的寬度呢?為了便于學生探究,教師可以將所求未涂漆區域的寬度設為x米,并結合圖形的方式幫助學生探究問題的答案。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長方形,將該長方形的長度與寬度進行標識,同時將涂漆的條形區域長度標為(9-2x)m,寬度為(6-2x)m,該圖形的面積為17,根據圖形可以很容易得出方程:(9-2x)(6-2x)=17。這樣,通過在解題過程中滲入數學思想,促使學生快速理解題意,并能夠準確列出解題方程,這對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六)結合生活實踐,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我國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著名教育理論,理論中的核心思想要求教師跳出教材的束縛,利用生活完善教育內容,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同樣,核心素養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更是明確提出了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生活中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并能夠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例如,在講解“概率”相關知識時,為了測驗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與概率相關的案例,并要求學生運用概率的計算方式計算結果。如生活中的概率事件有彩票的中獎概率、食品飲料的中獎概率、密碼鎖的破解概率等。不僅如此,教師可以設計與概率知識相關的比賽活動,并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知識搶答,每搶答一題積1分,積分最多的小組將獲得比賽的勝利,并獲得教師給予的物質獎勵。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運用概率的計算方式,分析火車、飛機、公路、海運等交通方式的安全性。通過上述內容可知,組織多樣的生活實踐活動,既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方式,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對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核心學科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推動教師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上進行重大革新,有利于教師突破傳統教學觀念束縛,促進教學質量實現實質性的飛躍。但是,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擺正心態,不應急于求成,并將核心素養作為長期的教學任務,以此使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在落實的過程中不流于形式,能夠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并激發學生探究與學習數學的動機。同時,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之間的規律性,并逐漸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