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源是支持課程設計與實施的關鍵要素。而幼兒園創新開發與利用園本課程資源,在轉變幼兒學習方式、促進幼兒綜合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幼兒教師要深入挖掘本土化人文資源、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中蘊藏的教育元素,運用這些教育元素靈活設計豐富多彩的園本課程,助力幼兒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一、基于本土化的幼兒園園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意義
(一)弘揚本土文化
中華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這些文化是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和寶貴財富,將優秀文化弘揚、傳承下去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重要職責。幼兒教師將本土特色文化融入園本課程中,讓幼兒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有助于激發幼兒對本土特色文化的喜愛之情,同時對本土特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積極影響。
(二)豐富教學資源
幼兒正處于全面發展的關鍵期。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有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大自然、社會都可作為幼兒吸收知識、提升技能的“課堂”。教師創造性地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中的教育元素融入課程中,可以豐富幼兒的學習內容,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多方面能力。
(三)促進幼兒發展
教師在運用本土化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時,將為幼兒提供更多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機會,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例如,在“茶葉的奇妙之旅”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了解茶葉的生長環境、探索茶葉的制作過程以及讓幼兒與同伴合作完成茶藝表演,有助于提高幼兒的信息收集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四)引領教師成長
教師是本土化幼兒園園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主體。教師在觀察、分析幼兒園周圍環境,以及深入挖掘環境中隱藏的教育元素的過程中,將提高自身的課程開發能力。與此同時,要想開發出更高質量的課程,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加強學習,深入研究本土化資源,以及與其他教師通力合作,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二、基于本土化的幼兒園園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促進幼兒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必須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選取本土化教育資源,提高幼兒的學習質量,最大化地發揮本土化教育資源的應用價值。教師在開發本土化課程資源的過程中要多與幼兒交流,認真聽取幼兒的想法、建議,使本土化課程資源符合幼兒的心理預期。與此同時,教師要盡量用趣味性教學手段向幼兒展示本土化教育資源,激發幼兒的學習、探究興趣。
(二)合作性原則
要想提升本土化幼兒園園本課程的豐富性,教師必須與家長及社區通力合作。教師負責從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中開發適合幼兒的課程,家長及其他社會人士可以就自己的專業、特長為幼兒開發課程。幼兒園、家庭及社區三方面的合作,可以讓幼兒接觸更多優質的學習內容。
(三)生活化原則
生活是幼兒的“第一課堂”。教師立足幼兒的生活選取課程資源,是讓教育回歸生活的重要體現,更利于幼兒實現全面發展。教師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夠有效提取、創新幼兒日常生活中有教育價值的元素,切實拉近幼兒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例如,在“過新年”的主題課程中,教師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舉辦了“年味小吃評選”活動。大部分幼兒都能積極投入到制作、品嘗、評選特色美食的過程中,也能更好地感受身邊的美食文化。
三、基于本土化的幼兒園園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現狀
隨著幼兒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大部分幼兒教師都認識到創新設計幼兒園園本課程資源的重要性。而部分幼兒教師缺乏良好的本土化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家、園、社三方的合作力度有待提升,缺少完善的課程資源反饋機制等,這導致本土化教育資源在幼兒園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并不理想。
(一)教師開發與利用本土化課程資源的能力不足
當前部分幼兒教師對本土化教育資源的了解不夠深入,也缺乏良好的專業素養,不能結合幼兒的學習需求為幼兒提供高質量的本土化課程內容,對幼兒文化素養、綜合能力的提升帶來了負面影響。與此同時,一些幼兒教師缺乏科學的教學觀念,沒有將本土化教育資源以新穎、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幼兒,降低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家園社三方合作開發本土化資源的力度不足
家庭、幼兒園及社區都是本土化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主體。而當前部分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陳舊,沒有認識到自身在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中占據的重要位置,難以為幼兒園課程資源的優化建設貢獻力量。除此之外,社區的教育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社區在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中發揮的作用不突出,也降低了幼兒園本土化課程資源的開發質量。
(三)本土化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反饋機制有待健全
健全的本土化幼兒園園本課程反饋機制,有助于課程資源開發者明確課程開發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不斷提升本土化課程資源的開發質量。而現階段教育部門、幼兒園及幼兒園教師對本土化課程反饋機制的重要性認識不清,也不注重分析幼兒的課程體驗,導致本土化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創新發展受限。
四、基于本土化的幼兒園園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
(一)加大教師培訓力度
幼兒園要認識到幼兒教師在開發與利用本土化課程資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積極選聘具有良好專業能力與優秀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意識的幼兒教師,為取得理想的本土化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成績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幼兒園還要針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以期加快教師的成長速度。一是邀請研究本土化教育資源的專家、學者為教師提供專項培訓,讓教師深入了解本土化教育資源,使教師具備結合本園特點及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開發特色化課程的能力。二是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進修的機會,使教師保持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三是組織教師分析課程案例,引導教師積極吸取優秀的本土化課程開發與利用經驗。
(二)創新資源利用方式
教師具備優秀的創新能力才能不斷豐富、優化園本課程資源,并能更好地將本土化課程資源的教育價值展現出來。
首先,教師要利用好自然教材。教師要多引導幼兒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使幼兒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感知、體驗與動手操作的學習機會,有效優化幼兒的學習體驗感。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我與大樹的60天”的課程,鼓勵幼兒在為期兩個月的時間內認真觀察園內某棵大樹及自己的生長變化。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幼兒成功發現自己與大樹的細微變化,也養成了善于觀察、熱愛自然的美好品質,以及鍛煉了自己的耐心與毅力。再如,教師可以將自然元素的本地特色材料投入區域角中,使幼兒在運用特色材料開展多樣化活動的過程中,更好地感知生活、提升能力。例如,教師圍繞“自然體驗館”這一課程主題為幼兒提供體驗自然的機會。在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來臨之際,教師組織幼兒用大自然中的原材料包粽子、做月餅,在提升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秋收之時,教師組織幼兒與農民伯伯一起刨玉米、收南瓜、挖紅薯等;春天,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到戶外放風箏、挖野菜等。這些特色的自然體驗類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在“玩中學”的機會,深受幼兒對生活的喜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木工坊”的角色區,讓幼兒利用自然材料仿照本地特色建筑進行建造活動。這種情景類活動為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支持。
其次,園區環境是教師開發本土化課程資源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師要利用好園區環境,深入研究園區環境的優勢與不足,聯合幼兒園管理層的力量做好園區改造工作,將園區環境的教育價值充分展現出來。教師可以將當地特色文化融入園區環境中,支持幼兒在園區環境中感受文化的多樣性。例如,幼兒園可以開辟種植區,為幼兒提供種植、養護當地特色農作物的機會。幼兒園還可以邀請有經驗的家長作為助教,指導幼兒高質量完成種植任務。除此之外,幼兒園還可以將園區室內環境進行改造,打造本土人文、本土工藝、本土景觀、本土美食、本土民俗五大主題體驗與互動區,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本土特色文化學習氛圍。幼兒可以通過閱讀資料、上網搜集材料以及尋求家長的幫助等途徑,了解本土特色文化,并將自己了解、掌握的內容以手抄報、其他實物或者表演等形式呈現出來。教師要開辟專門的區域存放幼兒的學習成果,并定期總結幼兒的學習表現,使幼兒獲得成就感、滿足感,有效提升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要利用好活動資源。教師要多組織幼兒參加本土化區域活動,為幼兒綜合能力及思維品質的發展做好鋪墊。一是民俗類活動。教師可以將“舞獅”“舞龍”“踩高蹺”等民俗活動融入區域活動中,以此豐富區域活動的內容。可以讓家長幫助幼兒用舊衣服、舊包裝袋等制作舞獅、舞龍的道具,或者用易拉罐制作簡易的高蹺。還可以將剪紙、泥塑、刺繡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區域活動當中,并邀請民間藝術家指導幼兒開展相應的活動,使幼兒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二是親子類活動。親子類活動為家園共育創造條件。教師要運用本土資源設計新穎、有趣的親子類活動,不斷增進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感情,提升家園共育質量。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制作剪紙作品、泥塑作品等,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三是研學類活動。研學類活動具有拓寬幼兒視野、完善幼兒知識體系的優勢。教師要選擇一些本地風景名勝、文化場館作為研學場地,為幼兒深入感受特色文化的魅力奠定基礎。為了提高研學活動的開展質量,教師要提前做好研學規劃,制訂安全管理預案,優化幼兒的活動參與體驗感。例如,教師帶領幼兒參觀一些老街古巷、名勝古跡,可以提前讓幼兒準備好解說詞,使幼兒擔當“小導游”,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三)提升家園社合作質量
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就本土化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通力合作,是優化課程資源建設效果的重要途徑。首先,幼兒園管理層要制定本土化園本課程開發與利用管理制度,為教師更好地聯合家長與社區工作者開發本土化教育資源做好鋪墊。其次,教師要增強家長參與家園合作與本土化教育資源開發的意識。教師可以在微信、QQ群組里與家長溝通教育資源開發的相關事項,或者向家長推送家庭教育培訓講座,使家長掌握更多有效的本土化教育資源開發方法。教師也要及時為在本土化課程資源開發及利用中表現積極的家長頒發榮譽證書,使這部分家長保持參與資源開發的積極性。最后,教師要與社區工作者做好對接,創造性地將社區資源融入本土化課程的建設中。政府部門要為幼兒園與社區的對接提供支持,如鼓勵社區開辟幼兒活動中心,以及利用好周圍資源,安排幼兒參加本土化活動。例如,社區可以與幼兒園聯合敬老院、垃圾回收中轉站及科技館等資源合作組織一些志愿者活動,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熱愛生活、關心社會的美好品質。
(四)健全課程反饋機制
健全的課程反饋機制具有診斷及激勵作用,是提升幼兒園本土化課程資源建設質量的支持性因素。首先,幼兒園要加大在本土化課程反饋機制建設方面的資源投入力度,引導教師認識到健全課程反饋機制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評價主體地位,認真收集幼兒的課程反饋意見。待課程結束后,教師要多與幼兒溝通,詢問幼兒的學習收獲和存在的疑惑,以此為方向進行課程調整。教師還可讓幼兒將自己的學習感悟以繪畫的形式呈現出來。這種更具趣味性的課程反饋方式,有助于調動幼兒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要尊重家長及社區工作者的評價主體地位。教師要邀請家長評價親子活動的開展效果,或者邀請社區工作者,就幼兒在社區活動中取得的進步表現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提升課程反饋的科學性、全面性。最后,教師要利用好課程反饋結果,不斷優化本土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效果,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五、結語
本土化教育資源在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建設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以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豐富幼兒園課程教育內容,促進幼兒綜合發展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幼兒園在開發與利用本土化教育資源時,要堅持趣味性、合作性、生活化原則,要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升教師的本土化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教師要創新對本土化資源的利用方式,以及與家長、社區工作者做好配合,并積極健全課程反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