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科的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連,各個學科之間相互交叉,可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跨學科知識融合,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生物教學中的自主探究。
生物學科是一門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其內容也非常廣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物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出不同學科之間的協同效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初中生物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跨學科知識融合引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到不同學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例如在講授“細胞”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生物學、醫學、化學等知識相結合,以細胞為核心講述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
生物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主要體現在生物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關聯上,即在學習生物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要掌握相關學科的相關知識,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兩個小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學生在學習“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先對“光合作用”進行簡單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使學生對“光合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將教材中關于光合作用的內容進行回顧,使學生對光合作用有更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按照自己對“光合作用”的理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行探究活動。
項目化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將社會熱點、學科知識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有機整合的一種教學方法。項目化學習把學生帶到一個真實的社會情境中,讓他們在做中學、學中做,從而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生物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圍繞同一個主題或同一知識點設計項目。在設計項目時,教師要注重問題的開放性、情境的真實性和綜合性,以及活動的探究性。
在生物教學中,探究式學習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跨學科知識融合方法。教師要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激發學生探究生物學科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動力。例如,在“基因突變與染色體變異”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操作:將玉米、豌豆、小麥等不同的植物種子進行浸泡后放在一個培養皿中,然后分別對它們進行觀察;或者把3種植物種子放在一個培養皿中,并對它們進行種植。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來觀察不同植物種子在不同培養皿中發芽情況等。通過一系列實驗操作,學生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初中生物教學中進行跨學科知識融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從教育教學的角度看,進行跨學科知識融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知識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從學生的角度看,進行跨學科知識融合,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進行跨學科知識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生物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來設計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與生活實踐之間的連接點。同時要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生活實際來設計問題,通過跨學科知識融合來解決問題。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以更好地促進跨學科知識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單位:湖北省利川市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