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我有幸跟隨內蒙古藝術學院的師長,開啟正藍旗金蓮川草原采風寫生之旅。正藍旗元上都遺址,作為國內保存較為完整的元代城址之一,一直以其獨特的地貌、鮮明的色彩、豐美的水草和宜人的氣候吸引著無數藝術家前來寫生。她,不僅是遼、金、元朝皇帝的避暑勝地,更是蒙古文化的發祥地和察哈爾蒙古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歷史的車輪碾過歲月的塵埃,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叱咤風云的成吉思汗,以他的雄才大略和勇往直前的氣魄,用鐵騎建立起一個令世人敬仰的帝國。這位偉大的蒙古族領袖,帶領著他的子民,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無畏的勇氣,開疆拓土,縱橫捭闔,最終締造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他的功業,如同一座巍峨的豐碑,矗立在歷史長河中,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忽必烈繼承了祖父的事業,在元上都建立了金蓮川幕府,并將首都遷至開平城。在這里,他統領四方,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偉業。在忽必烈的治理下,元上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商賈云集,萬國來朝,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座城市,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廣袤的草原上,散發著奪目的光彩。如今,雖然歲月的洗禮讓這里不再喧囂,但依舊有眾多藝術家為之著迷,用手中的畫筆將她別樣的風采展現給世人。
我自幼在呼和浩特長大,對周邊平坦的草原早已習以為常。然而,當我驅車穿行在前往正藍旗的路上時,眼前起伏的草原和遍野的牛羊,還是讓我驚嘆于草原竟有如此多樣的面貌。初秋的微風拂面,難得的寫生機會讓身為高校油畫教師的我心潮澎湃。夜宿草原藝術公社這個正藍旗有名的藝術家聚集地,更讓我對第二天的采風寫生充滿期待。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灑落在古老的元上都遺址時,我早已背起畫具,迫不及待地踏上這片沉淀著歷史煙云的土地。抬頭仰望,氣勢恢宏的古城墻雖已矗立740余年,經歷了歲月風霜,卻依然散發著昔日的光芒。斑駁的磚瓦,訴說著往昔的輝煌;堅實的基石,昭示著不屈的精神。我登上城墻,放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一望無垠的廣袤草原,與整齊排列的城墻交相輝映。不見一絲人煙,唯有風吹草低,牛羊悠然。
我靜靜地坐下,任憑思緒在時空中自由穿梭。腦海中,蒙古騎兵在城墻邊整裝列隊,他們身著厚重的盔甲,手持長矛,英姿勃發,宛如鐵塔。城內百姓貿易往來,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一派繁榮的景象。新人舉辦婚禮,紅綢飄揚,歡歌笑語;白事人家送別親人,哀樂低回,淚水漣漣。恍惚間,我仿佛化身為一位意氣風發的年輕公子,騎著駿馬在市集中穿梭,感受著元上都的煙火氣息,體驗著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
良久,我才從恍惚中回過神來,提筆作畫。我走到城墻一角,遠眺連綿起伏的草原山脈和蜿蜒盤旋的羊腸小道。草原由遠及近的色彩變幻,從深沉的墨綠到明亮的黃綠,再到近處的翠綠,層次分明,令我如癡如醉。面對如此美景,我內心的創造力被瞬間點燃,猶如一簇熊熊烈火,迸發出無盡的靈感。我揮動畫筆,在畫布上自由飛舞,以行云流水般的筆觸,將眼前的美景迅速地凝固在畫面上。筆下的草原、城墻、山脈、小路,都在我的筆觸下栩栩如生,仿佛在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千年故事。
夕陽西斜,余暉灑滿古城墻,給它染上了一層金黃。微風拂過我的發梢,送來草原的芬芳。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已是筋疲力盡,手腕酸痛,腰背發硬。然而,當我望向畫布上的作品時,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畫面上,元上都的風采躍然紙上,那些歷史的片段、草原的色彩、內心的感悟,都在這一刻得以永恒。
那一刻的疲憊,因完成了《站在元上都城墻上眺望》而變得無比欣慰。元上都,這個記憶中的圣地,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藝術的滋養地。她以其獨特的魅力,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用筆墨丹青為世人留下一個個鮮活而永恒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