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教授學生基礎文化知識,更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文化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閱讀教學中的滲透,利用其內涵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塑造學生的良好道德品格,使學生從中汲取力量,在文化的熏陶下健康茁壯成長。以“中華傳統節日”的教學為例,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巧妙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
一、閱讀滋養心靈,提升文學素養
閱讀不僅能獲取知識,還能滋養心靈,讓人在文字的海洋中盡情想象與徜徉。通過閱讀,學生能“看到”不同的文化與風景,也能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與思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入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與學習能力。
在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搜集一系列與傳統節日相關的文章以供學生閱讀。教師需要在教學開始階段以閱讀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以便讓學生更好地在閱讀中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習能力。
教學片段: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探索一個非常有趣的主題——中華傳統節日。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每個節日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意義和美麗的傳說。現在,讓我們一起探索這些節日的秘密吧!
教師:在開始之前,我想問問大家,你們都知道哪些中華傳統節日呢?
學生:我知道春節!春節時,我們會放鞭炮、吃餃子,還能收到壓歲錢!
學生:還有中秋節,我們可以吃月餅、賞月!
教師:你們真棒!那接下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希望大家能夠想象自己就在那個節日的現場,感受那種氛圍。讀完之后,我們可以一起分享你們從文章中了解到的有趣故事或者新知識,好不好?
學生:好!
教師: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記得,閱讀不僅僅是看字,更要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內容和情感。大家開始閱讀吧!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與節日相關的文章,如《年的故事》《粽子飄香》等。學生在閱讀中了解、認識傳統節日。)
教師:現在,誰愿意來分享一下自己從文章中了解到的有趣內容呢?
學生:我讀到端午節的時候,知道了屈原的故事,原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都是為了紀念他。
教師:很好!屈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故事不僅僅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他同學還有什么發現嗎?
學生:我讀到春節的部分,知道了“年”的傳說。原來“年”是一種怪獸,人們用鞭炮和紅色的對聯來驅趕它。
教師:非常棒!這些傳統習俗背后都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通過閱讀,我們不僅了解了節日的由來,還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希望大家能夠繼續保持這種閱讀熱情,去探索更多的文化知識。
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儲備更多文化知識,也能讓學生提升文學素養。學生可以在閱讀中了解更多修辭與寫作手法,也能在閱讀中體會情感與思想的正確表達。教師需要通過閱讀教學構建系統的語文教學體系,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知識,在閱讀中獲得成長。
二、挖掘潛藏文化,激發探索興趣
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潛藏的文化元素,并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索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教學活動,學習更多文化知識,增強語文學習能力。
在“中華傳統節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關于傳統節日的信息挖掘出來,運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關于節日的視頻,給學生營造立體化的學習氛圍,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代入感,也進一步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片段:
教師:同學們,大家還記得我們之前學過的關于端午節的習俗嗎?
學生:記得!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
教師:非常好!那么,你們還知道哪些中國的傳統節日呢?它們又有哪些特別的習俗呢?
學生:我知道春節!春節要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還要拜年。
教師:很好,春節的確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那么,除了春節,還有哪位同學能分享一個你知道的節日?
學生:清明節!清明節要掃墓、祭祖,還會踏青。
教師:清明節是個表達我們對先輩思念之情的節日。那么,有沒有同學知道重陽節呢?
學生:知道!重陽節時,大家要登高望遠、賞菊花、吃重陽糕。
教師:沒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是老人的節日。今天,我們將通過幾首古詩更深入地了解這些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首先,我們來看《元日》這首詩,它描寫的是哪個節日呢?
學生:春節!
教師:是的,這首詩描繪了春節的喜慶景象。大家想象一下,當爆竹聲聲響起,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到來了,那是一個怎樣的場景呢?(多媒體播放與春節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春節的氛圍。)
教師:接下來,我們看《清明》這首詩。清明節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學生:清明節是祭祖的節日,要去掃墓。
教師:很好。那么,在清明節這一天,大家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是喜悅的,還是沉重的?
(引導學生感受詩中表達的情感,體會清明節的意義。)
教師:最后,我們來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大家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節日嗎?
學生:重陽節!
教師:對,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重陽節對遠方兄弟的思念之情。那么,在重陽節這一天,除了登高望遠、賞菊花、吃重陽糕,我們還可以做些什么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呢?
(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進一步理解重陽節的文化內涵。)
挖掘教材中潛藏的傳統文化知識展開教學,能夠讓學生更有學習、探索的動力與興趣。教師將傳統文化與教學內容進行結合,既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文化素養,又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養成積極探索的習慣,這對學生將來的學習、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傳承文化內涵,培養道德品格
我國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其間產生了許多優秀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語文知識進行緊密結合,可以成為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格的標桿與明燈。
在“中華傳統節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節日習俗,講述節日背后的故事以及所蘊含的情感與思想。教師也可以借助傳統節日,給學生講述禮儀與規范,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教學片段:
教師:同學們,我們之前已經了解了許多關于中華傳統節日的知識。接下來,我們將更深入地探討這些節日背后的文化內涵,以及它們對我們道德品格的培養有何重要意義。
學生:節日和文化品格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問得好!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道德教育意義。比如,春節,它不僅僅是一個慶祝新年的節日,更體現了家庭和睦、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大家在春節期間有沒有注意到我們要給長輩拜年,這體現了什么文化習俗呢?
學生:尊敬長輩!
教師:沒錯!尊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那么,清明節呢?我們為什么要去祭祖掃墓?
學生:為了緬懷先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和尊敬。
教師:很好!清明節不僅是對逝去親人的懷念,更是對歷史的尊重和傳承。這告訴我們要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再來說說端午節。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賽龍舟呢?
學生:因為屈原!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吃粽子和賽龍舟都是為了防止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
教師:非常棒!端午節的習俗不僅是對屈原的紀念,更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愛國情懷和團結精神。現在,請大家思考一下,這些傳統節日對我們個人道德品格的培養有哪些啟示呢?
學生:我覺得這些節日告訴我們要尊敬長輩、銘記歷史,還要有愛國的精神。
學生:還有團結和互助精神,如端午節賽龍舟就需要大家齊心協力。
教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傳統節日不僅是我們對文化的傳承,更是我們道德品格培養的寶貴資源。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些傳統節日,從中汲取文化的營養,培養自己的道德品格,成為有文化底蘊和道德修養的新時代好少年!
講述傳統節日中承載的道德思想不僅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學習印象,還能創造更加具有文化氛圍的教學環境,可以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不斷學習成長,形成正確的“三觀”。
四、實踐開闊思維,提高綜合能力
長久的教學實踐證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成長的有效教學手段,因此,教師需要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多元化的實踐活動,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在教學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時,教師可以借助不同地區節日的傳統元素,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或利用民間傳統工藝開展多種實踐活動,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也能讓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活躍,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教學片段:
教師:同學們,我們之前學習了“中華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今天,我們就來開展一次與傳統節日相關的實踐活動。
教師:首先,我想先了解一下,你們知道不同地區的節日傳統元素有哪些不同嗎?比如,我們剛剛提到的中秋節,南方和北方在吃月餅上有沒有什么不同的習俗?
學生:我知道!南方喜歡吃咸味的月餅,而北方喜歡吃甜味的月餅。
教師:非常好!說明了不同地區對同一節日的慶祝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接下來,大家根據興趣和特長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選一個節日,并結合某一地區的傳統元素設計一項實踐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并設計實踐活動。)
教師:我看到大家都很積極,那么哪個小組先來分享一下你們的設計呢?
學生小組代表:我們小組選擇了春節。我們打算制作一些傳統的剪紙窗花,來裝飾我們的教室,營造春節的喜慶氛圍。
教師:這個主意很不錯!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手工藝,能夠很好地體現春節的文化內涵。那么,在制作過程中,你們需要注意什么呢?
學生小組代表:我們需注意剪紙的圖案要寓意吉祥,如“福”字、鯉魚躍龍門等。
教師:很好!除了剪紙,你們還可以考慮其他與春節相關的傳統元素,如春聯、年畫等。接下來,哪個小組愿意分享?
(其他小組依次分享,教師給予點評和建議。)
教師:看來大家都準備得很充分,那么接下來,就請大家開始動手實踐吧!記住,在實踐過程中,大家不僅要注重成果,更要注重過程,通過實踐來開闊思維,提高綜合學習能力。
(學生開始實踐活動,教師觀察記錄學生的實踐表現,為學生提供指導、幫助。)
教師:今天的實踐活動非常成功,大家不僅展示了自己的才華,還深入了解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希望大家能夠繼續保持這種探索和實踐的精神,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學習能力。
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文化內涵,還能提高語文閱讀的整體質量。在實踐中,學生可以開闊思維、提升能力,教師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從而保障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五、科技發揮優勢,拓寬視野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融合與應用不僅給教學帶來新的生機,也讓教學更加立體、生動,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專注度,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在“中華傳統節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網絡中收集與節日相關的圖片、視頻、動畫、音頻等多種教學資源,并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動畫,用“虛擬人物”帶領學生領略不同的節日特色,學習多種傳統文化知識。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開闊學生眼界,助力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與探索習慣。
教學片段: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開啟一場特別的傳統文化之旅。老師已經為大家準備了一系列與“中華傳統節日”相關的動畫視頻,里面有一個可愛的“虛擬人物”——年年,它會帶領我們一起領略不同節日的魅力。準備好了嗎?
學生:準備好了!
教師:首先,我們先來跟隨年年走進春節的喜慶氛圍。請大家認真觀看,看看春節有哪些特別的習俗和文化內涵。
(播放春節動畫視頻,學生觀看。)
教師:同學們,看完視頻,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學生:我覺得春節好熱鬧啊!家家戶戶都貼春聯、放鞭炮,有些地方還有舞龍、舞獅的表演,真的太有年味了!
教師:是的,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象征著團圓和新的開始。接下來,讓我們跟隨年年一起走進下一個節日——清明節。
(播放清明節動畫視頻,學生觀看。)
教師:清明節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學生:清明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我們要緬懷先人,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教師:很好!清明節是一個充滿敬意的節日,它教會我們要尊重歷史和先人。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端午節。
(播放端午節動畫視頻,學生觀看。)
教師: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
學生:端午節我們要吃粽子、賽龍舟,還要掛艾葉和菖蒲,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教師:非常棒!端午節是一個富有文化意義的節日。最后,讓我們跟隨年年一起走進中秋節。
(播放中秋節動畫視頻,學生觀看。)
教師:看完了這段視頻,誰來說說中秋節有哪些特別的習俗和情感呢?
學生:中秋節我們要賞月、吃月餅,還有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感覺特別溫馨和幸福。
教師:說得真好!中秋節是一個團圓和感恩的節日,它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通過這些動畫視頻,我們不僅學習了不同節日的習俗和文化內涵,還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使語文閱讀課堂更生動自然。教師需創新教學方法,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助力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提高文化素養。
教師不僅要利用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更要借助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這樣才能實現教育培養的最終目標,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創新教學方法,并且借助教學道具和教學資源開展豐富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讓語文教學更加生動、立體,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與綜合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麻沙中心小學)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