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語文知識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和口語表達能力,從而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培養目的,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本文深入分析了跨學科融合的優勢與意義,以及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提出結合廚藝比賽講解,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融合菜地種植講解,開展多樣實踐活動;通過口語交際方法強化實踐應用效果,拓展延伸實踐活動,發揮聯合教育作用等。旨在全面增強跨學科教育培養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為小學語文的教學創新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一、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跨學科融合講究不同學科在教學內容與形式上的有效結合,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將勞動實踐內容融入語文口語教學中。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嘗試一種特別的教學方式,將勞動實踐內容融入我們的語文口語教學中,你們知道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嗎?
學生A:是不是為了讓我們在勞動中學習,同時鍛煉我們的口語表達?
教師:說得對。通過勞動實踐,我們不僅能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還能在真實的場景中提升我們的口語交際能力。那么,大家覺得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對我們有哪些幫助呢?
學生B: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勞動的意義,同時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口語練習,提升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分析得很到位。通過勞動實踐,我們可以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使學習更加生動有趣。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能讓我們更加全面地提升跨學科學習的綜合能力。
跨學科教學的優勢在于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使學生接觸到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和知識體系,從而提升自身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性。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利用跨學科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探索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學習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強化語言認知,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強化語言認知和拓展交際能力是培養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目標之一??谡Z交流作為學生實踐語言的重要途徑,能夠深化學生對語言結構、語法規則和詞匯運用的理解。而在交流過程中,學生需精準表達自我意圖,這要求學生對語言進行深入剖析與思考,進而提升其語言認知能力。此過程不僅助力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更鍛煉學生的思維與邏輯能力。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課堂將會有一個特別的環節,那就是通過一系列活動來提升我們的語言認知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你們準備好了嗎?
學生A:我們都很期待這個環節。請問我們具體要怎么做呢?
教師:首先,我會通過一些語言認知游戲來豐富你們的詞匯量,提高你們的語言理解能力。然后,我會模擬一些實際場景,讓你們在這些場景中運用所學到的語言進行口語交流。
學生B:這樣的活動聽起來很有趣。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學習新的詞語和表達方式?
教師:沒錯。通過語言認知游戲,你們不僅可以學習到新的詞匯和表達方式,還可以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而在模擬場景中,你們則需要運用這些語言來進行有效的交流。
(教師組織語言認知游戲和模擬場景活動,學生積極參與,互動交流。)
教師:今天的活動非常成功,大家都展現出了出色的語言認知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繼續保持這樣的狀態,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
教師需通過系統的口語交流訓練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交際技能,以此來實現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助力學生成長發展的最終教育目的。
三、通過廚藝比賽講解,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活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教師也要秉持跨學科融合理念,將勞動實踐與口語教學進行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語文口語交際課有一個特別的主題——“我是小小講解員”。我們將結合廚藝比賽來提升大家的口語表達能力。首先,我會把大家分成“講解小隊”和“參賽小組”。講解小隊的任務是擔任比賽的講解員,介紹比賽內容、流程,并對菜品的制作進行點評分析;而參賽小組的同學則需要親自下廚,展示自己的廚藝。
學生A(講解小隊成員):我覺得這樣的活動很有意思,但我很擔心自己講不好。
教師:別擔心。講解員的角色確實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自信,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你可以提前準備一些介紹比賽規則和流程的稿子,然后在比賽中注意觀察參賽人員的動作和菜品特點,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和點評。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夠做得很好。
學生B(參賽小組成員):我很期待參加比賽,但我不知道該怎么講述制作過程。
教師:講述制作過程時,你可以按照步驟逐一介紹,注意用清晰的語言描述每個動作和材料。同時,也可以分享一些你在制作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這樣可以讓聽眾更好地理解你的菜品制作過程。
(廚藝比賽開始,講解小隊的學生開始介紹比賽規則和流程,并觀察參賽小組學生的制作過程。)
學生C(講解員):現在,我們看到的是B同學正在制作他的拿手菜——紅燒肉。他先將五花肉切塊,放入鍋中煸炒,然后加入調料和水慢慢燉煮。你聞!香氣四溢,真是讓人垂涎欲滴!
(比賽結束后,講解員對參賽人員進行采訪。)
學生C(采訪):同學,請問你在制作紅燒肉時有什么特別的技巧嗎?
學生B(被采訪者):我覺得關鍵是火候要掌握好,還有就是調料的搭配也很重要。通過多次嘗試,我逐漸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制作方法。
教師:非常好!大家通過這次的廚藝比賽和講解活動,不僅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還提高了觀察力和反應力。講解員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比賽內容和菜品特點,參賽者則通過講述制作過程展示了自己的廚藝。希望大家能夠繼續積極參與這樣的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四、菜地種植講解,開展多樣性實踐活動
口語交際與勞動實踐的深度融合,彰顯了跨學科教學的成果,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元的學習與實踐平臺。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能夠自由發揮,靈活運用口語技巧來表達情感與思想,從而在日常人際交往中能更加自信。在設計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可以構建一系列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的教學內容。
教師:同學們,上一次的“廚藝比賽講解”活動大家都表現得非常出色,我相信大家都從中收獲了不少。那么,接下來我們將開展一個新的活動——“菜地種植講解”。這次,我們要繼續扮演“小小講解員”,來詳細介紹蔬菜的種植過程。
學生A:聽起來很有趣。我們是要去菜地實地講解嗎?
教師:是的。我們會組織大家去學校的菜地,實地觀察和講解各種蔬菜的種植過程。你們不僅可以了解蔬菜的生長周期,還能學習種植技巧,這對于你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體驗。
學生B:老師,我們小組想從種植技術的角度進行講解,可以嗎?
教師:當然可以。你們可以從種植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注意事項和實用方法等方面入手,這樣可以讓聽眾更深入地了解蔬菜的種植過程。記得在講解時要注重條理性和邏輯性,讓聽眾能夠準確地理解你們的內容。
學生C:我們小組想從菜品的視角出發,介紹種植出來的蔬菜怎么做成美味的菜肴。
教師:這個思路也很不錯。你們可以將種植與烹飪相結合,介紹蔬菜的營養價值與健康益處,并分享一些簡單的菜譜。這樣既能拓寬大家的知識視野,又能讓大家對蔬菜產生更濃厚的興趣?,F在就讓我們開始活動吧。
(教師組織學生到菜地進行講解活動)
學生D(代表小組講解):大家好,我們小組今天要講解的是西紅柿的種植過程。首先,西紅柿喜歡陽光充足的地方,所以種植時要選擇光照好的位置。其次,澆水也很關鍵,要保持土壤濕潤但不過濕。在生長過程中,我們還要及時除草、松土,保證西紅柿的健康生長。
教師:很好,你們的講解很詳細,也很生動。種植蔬菜確實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我們應該學會珍惜和感恩。
通過這次活動,學生紛紛表示收獲滿滿,不僅對蔬菜的種植和烹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提升了口語交際能力,拓寬了知識視野。
五、拓展延伸實踐,發揮聯合教育作用
教師為學生設計的融合性教學實踐活動應具備一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拓展延伸實踐活動可以是學校內外的合作項目,也可以是跨學科或跨院校的合作,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廣泛且更深入的學習體驗和教育機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實際技能培養。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校最近與當地的紅色革命博物館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大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成為“紅色講解員”,親自講述革命人物的光輝事跡,傳承紅色基因。這次活動不僅能鍛煉你們的口語交際能力,還能深入了解紅色革命的歷史,培養你們的愛國情感。我相信,通過這次活動,你們會有更深的體會和收獲。
學生A:我們要怎么做才能成為合格的“紅色講解員”呢?
教師:首先,我們會組織大家去博物館參觀,了解展z5x/iSfUrObQZR4jZRwF7DTrSxYzjJTMC5wegkyLAPU=品背后的歷史故事和相關知識。同時,博物館的導游會給大家進行專業的講解培訓,教你們如何運用恰當的語言和方式,將革命歷史生動地呈現給游客。
學生B:老師,我有點緊張,怕講不好。
教師:不用擔心,每個人都會有第一次,重要的是勇于嘗試和不斷練習。而且我會在培訓中提供充分的指導和幫助,讓你們逐漸熟悉和掌握講解技巧。而且,你們也可以通過與同學們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學習和鼓勵。
(學生通過系統性培訓,已經掌握講解技巧。)
教師:同學們,現在你們將以“紅色講解員”的身份,向游客介紹展覽內容。記住,要自信、大方地表達,同時盡量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學生D(作為講解員):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將帶大家了解這段波瀾壯闊的紅色革命歷史。請看這件展品,它是革命先烈們使用過的物品,見證了先烈們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斗爭的歷程……
教師:同學們,這次的“紅色講解員”活動你們表現得非常出色。通過實踐,你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還更深入地了解了紅色革命的歷史和意義。希望大家能夠繼續保持這種學習的熱情和態度,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
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不僅加深了對紅色傳承的認識,還提升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為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深入了解跨學科融合的教育意義,通過將口語交際教學與勞動實踐相融合的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給學生提供更多口語表達機會,也讓學生學習了更多跨學科知識。在之后的教學創新與設計中,教師需要增強自身的創新意識,運用更有趣味的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練習口語。
(作者單位:寧德市古田縣大甲中心小學)
編輯: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