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古詩三首,分別是陸游的《示兒》、林升的《題臨安邸》,以及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這三首古詩都與國家、時局有關,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時事和國家命運的關心。從題材的角度來看,這組古詩具有相似性,但風格卻有差異。《示兒》為七言絕句,語言非常質樸,雖沒有過多修飾,但字字流露著真摯的情感。《題臨安邸》為七言律詩,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作者運用對比的方式體現了統治者的不思進取。《己亥雜詩》是七言絕句組詩中的一首,這首作品氣勢磅礴、富有激情,很符合詩人龔自珍的性格。教師在教學這組古詩的過程中應善于抓住關鍵詞語、句子,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古詩中一些字詞的讀音,正確地朗讀陸游、林升、龔自珍的這三首作品。
2.借助信息技術輔助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
3.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古詩的能力,提高對古詩的欣賞水平。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
2.難點:體會古詩的意境,領悟詩人的表達技巧。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四、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大部分學生能熟練掌握常見字詞的書寫和讀音,詞匯基礎比較扎實。在句子和語法的理解上也有了一定的進步,能夠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和句式進行表達。閱讀能力方面,學生能夠初步理解文本的內容,提取關鍵信息。但對于一些含義深刻的文章,就需要教師酌情指導,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古詩教學應從學情出發,實現育人目標。
五、課時安排
3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新課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通過PPT播放一段古代愛國志士的視頻片段,在學生觀看后,提出難度適中的問題,逐步引入課題,讓學生了解今天要學習的主題。
學生結合視頻內容發言:匈奴的單于用多種方式逼迫蘇武投降,但擁有強烈愛國情懷的蘇武并沒有背棄自己的國家,最終在漢昭帝登基后回到了漢朝;南宋末年,元軍攻打宋朝,文天祥積極參軍,后來被元軍俘虜,元軍統帥極力勸降,文天祥拒不接受,還寫下了經典詩篇《過零丁洋》。
教師播放圖片,和學生一起欣賞:
①一位臥在病榻上的白發老者,緊緊握著兒子的雙手。窗外的落葉片片凋零,他正幻想著國家軍隊凱旋的畫面。
②一個留著辮子的男子,在夕陽西下之時獨自站在馬車上望著京城的方向,心中感慨萬千……最終他還是無奈地駕車離去。
③一群衣著華麗的男男女女正在游船上玩耍,女性翩翩起舞,男性飲酒唱歌,周邊的百姓衣衫襤褸,吃著粗糙劣質的食物。普通百姓與游船上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師:中國是一個有著強烈民族氣節的國家,從古至今流傳著很多愛國故事。今天我們跟隨三位詩人,一起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國家命運與普通人的關系吧。
教師板書課題“古詩三首”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展示生動的圖片、精彩的動畫或有趣的視頻,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古詩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初讀古詩
師:古詩要反復讀、認真品味,才能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接下來請你們自由朗讀這三首古詩。
教師播放慷慨、激昂的背景音樂,借助PPT出示《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隨機邀請三位學生上臺朗讀。
生A點讀《示兒》,一邊讀一邊用鉛筆劃分節奏,同桌聆聽后進行糾正。
生B自由朗讀《題臨安邸》。朗讀結束后打開資料書對照,查看古詩節奏劃分是否正確,接下來對照資料書在教材中的相應位置畫上“/”。
生C向同桌讀《己亥雜詩》,邀請對方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再進行針對性的改進,直到讀出節奏感、情感為止。
教師認真傾聽并糾正讀音,將PPT中的古詩劃分停頓節奏。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古詩的注音和朗讀音頻,學生跟讀,糾正讀音。
同桌之間相互讀,指出對方的優點和不足,并主動幫助他/她改正不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初讀古詩,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掌握正確的讀音和古詩朗讀方法,如感知韻律與節奏,體會古詩獨特的音律美、節奏美。另外學生可能會被古詩的語言美吸引,繼而產生學習興趣。)
(三)品味詞語
師:你們在朗讀過程中覺得詩句中的哪些詞語用得好,將這些詞語找出來,并簡單分析好在哪里。
學生一邊輕聲朗讀,一邊圈畫出“九州同、無忘、幾時休、萬馬齊喑、不拘一格”。
學生向自己的同桌陳述圈畫理由:
“九州同”表達了陸游迫切希望國家統一的心愿。作此詩時,陸游已是風燭殘年,生命的旅程即將到達終點,可是他仍然關心國家大事。
“無忘”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心,即便在不久的將來,自己可能已經身處另外一個世界,但是仍然會對祖國念念不忘,并希望兒女能在墳前告知他國家近況。
“幾時休”表達了林升對統治階級這種醉生夢死般生活的憂慮和厭惡,同時他也希望國家能夠恢復往日的盛況。
“萬馬齊喑”描述的是一種死氣沉沉的局面。當時清政府統治下的社會沒有生氣,這對于國家、民族而言是一種悲哀。
“不拘一格”表達了作者希望清政府能破格錄用各種人才,以提高國家的實力。
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在臺上借助本組成員共同制作的課件(如圖1)進行輔助說明,帶領全班同學一起學習本單元的古詩。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古詩用詞的精妙之處,領略詩歌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另外,在課件的輔助下向全班同學講解詞語,既能促進口語表達,又能培養審美能力。通過品味優美、精準的詞語,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鑒賞能力。)
★第2課時
(一)理解詩意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你們已經品味了古詩中的詞語,通過圖片、視頻看到了古詩中的畫面。相信你們能憑借目前掌握的知識,解析詩句的意思。接下來請你們與同桌、前后桌合作,一起解讀詩意。
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解析詩意,跟隨作者的視角一起進入特殊的時代。
生H和同學合作,完成了《示兒》的詩意解讀:
人死之后,這世上的一切都和我沒有關系了,但是我很遺憾沒能看到祖國統一的樣子。我的心始終關心著國家大事,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時候,你們(兒子)可別忘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生J和同學合作,完成了《題臨安邸》的詩意解讀:
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風吹得人沉醉,貴人們簡直是把杭州當成汴州了。
生G和同學合作,完成了《己亥雜詩》的詩意解讀:
只有依靠風雷的巨大力量,才能讓中國人徹底從混沌中驚醒,中國的大地才能煥發勃勃生機。當下的社會政局死氣沉沉,這對于國家、民族來講,的確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人才選拔的形式,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人才。
學生運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上傳答案;教師運用電子白板打開學生上傳的資料,面向全班點評。
教師結合多媒體課件,逐句講解古詩的意思,展示相關的圖片、動畫等,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句,引導他們走進文本。
(二)體會情感
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說一說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利用在線互動平臺收集學生的疑問并解答。
教師播放與古詩情感相符的音樂。學生在音樂中朗讀古詩,體會詩人的愛國之情。
學生運用投影儀展示自己在課前搜集的資料,說出這三首古詩中作者愛國情懷的具體體現。
生C:中年時期陸游進入軍營,投身軍旅的他第一次正面抗金。他努力用實際行動實現愛國之志,而只有八個月的軍營生活,卻給他帶來難以磨滅的影響。陸游這一生都懷有抗金復國、收復失地的志向,二十歲時就立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雄心壯志。
生U:林升的《題臨安邸》以諷刺的語言,巧妙地揭露了“游人”的本質,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憤恨。金人的軍隊已經侵略了宋朝,但是統治者卻不思進取,偏安一隅縱情享樂。作者透過這首詩表達了自己對民族命運的擔憂。
生K:林則徐當欽差大臣主張禁煙事務時,龔自珍表示非常支持,并和林則徐一起南下開展禁煙運動。龔自珍因清廉、為人不拘小節而不被權貴包容,所以他的仕途極其不順。盡管如此,他依然關心國家,關注普通百姓,多次呼吁國家大膽錄用人才。
教師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歷史背景資料視頻,加深他們對詩人在作品中賦予的情感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投影設備展示資料,以及播放教學視頻、動畫等形式,將古詩中描繪的景象,或者人物形象展現出來。學生在觀看、聆聽、思考的過程中,能更清晰地感知詩歌的情境,走進詩人描繪的世界,從而透徹地理解詩人的情感。)
(三)融合VR,身臨其境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VR設備,觀看教師精心制作的VR視頻。視頻中呈現了這樣幾個場景:
①陸游臨終前無力地臥在病榻上,盡管面色蒼白、雙手無力,但仍然用盡全力囑托兒子。周圍環境已盡量還原為宋朝的風格。
②兩邊的垂柳倒映在湖面上,湖中的游船上傳出絲竹管樂的聲音。游船上權貴正在飲酒、欣賞歌舞。在不遠的地方,普通百姓正在側目,大家悄悄評論著游船上的人。
③清朝末年民生凋敝,普通百姓生存困難,但是統治者依然過著享樂的生活,朝廷的官僚制度也極其混亂。當時的中國人民處于黑暗、混沌的環境中。在這樣的背景下,龔自珍無奈地辭去官職。
在VR視頻中,通過旁白和音效,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感受著詩人深深的遺憾和悲哀。
接著,教師展示宋朝和清朝末年山河破碎的景象,以及百姓生活的困苦,幫助學生理解三位詩人對國家和平、統一、富強的渴望。
sGMqNNHdfPmhoH65HSbZEg== 最后再展現祖國今天的面貌:壯麗的山河、發達的經濟、人民幸福的精神面貌,讓學生在觀看中萌生愛國之情。
教師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觀看感受,啟發學生從社會安定、國民面貌等角度詳細闡述,以充分發揮VR教學的作用。
(設計意圖:VR能立體化地呈現知識,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將古代的景象、人物和事件直接呈現在學生眼前。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環境中,既能讓學生萌生探究古詩的興趣,又能讓他們掌握更豐富的知識,從而提升語文素養。)
★第3課時
(一)學習總結
師:這節語文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能與同學一起討論、總結嗎?
教師指導學生先用語言表述,在自主探究中梳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運用信息設備與伙伴分享感受(如圖2)。
《示兒》詩句的意思:
人死之后,這世上的一切都和我沒有關系了,但是我很遺憾沒能看到祖國統一的樣子。我的心始終關心著國家大事。當大宋軍隊收復中原失地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祭祀先人時,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主題思想: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全詩表達了他對祖國統一的真摯期盼之情。
《題臨安邸》詩句的意思:
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風吹得人沉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汴州。
主題思想:
這首詩揭露了南宋統治者不思進取,只求茍且偏安,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和對統治者的憤怒譴責。
《己亥雜詩》詩句的意思:
只有像風雷這樣的巨大力量才能震撼人心,讓中國重新煥發生機,我希望你們(清政府)能振作起來,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同時要打開格局任用人才,用人才的力量改變國家的命運。
主題思想:
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達了他對國家建設、人才選拔的想法,希望統治者能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腐朽。作品反映了詩人高度關心民族、國家命運,展現了他的愛國之情。
教師借助電子白板呈現思維導圖(如圖3),隨機選擇一位學生根據探討結果并進行完善,最后教師面向全班同學講解。
(二)布置作業
①背誦并默寫本課的三首古詩。
②利用網絡搜索這三首古詩的賞析文章,在邊讀邊想中理解作品,然后將自己的觀點、看法發送至學習交流群中。
七、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重視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初讀古詩、品味詞語、理解詩意、體會情感,讓他們在運用AR技術中“走進”古詩描繪的場景。我努力從視覺、聽覺方面給予他們刺激,如此一來就讓古詩的學習更加生動有趣了。
這堂語文課充滿活力、熱情,但是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沒有關注到個別學困生,導致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不夠。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我將著重運用有趣的教法吸引學困生關注課程。
(作者單位:甘肅省皋蘭縣黑石小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