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6個學習任務群中有4個跟閱讀有關,每個任務群對不同學段都有相應的要求。可以看出,閱讀在每個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中對第一學段提出了“誦讀表現自然之美的短小詩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與變化”和“學習兒歌、童話,閱讀圖畫書,體會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體驗文學閱讀的樂趣”的要求。
在“整本書閱讀”任務群中對第一學段提出了“閱讀富有童趣的圖畫書等淺易的讀物,體會讀書的快樂”和“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書,想象故事中的畫面,學習講述書中的故事”的要求。
《山谷花園歡樂季·春》正是這樣一本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書,它的主題是“兒童游戲橋梁書,在大自然中學習與成長”。結合學生特點和課標中的相關要求,我設計了本書的導讀課。現將教學實踐做如下呈現。
一、背景介紹
(一)文本分析
《山谷花園歡樂季·春》是一本兒童故事書,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暉創作。主人公楠楠和茜茜和一年級學生差不多大。楠楠有一只小狗叫樂樂,茜茜有一只小貓叫歡歡。兩個人跟隨著自己的寵物在家附近的“秘密花園”——棋盤山景區的一個角落相遇了。整本書寫了秘密花園隨著時間推移發生的變化,主人公也隨著秘密花園的變化進行著一系列的活動:編花環、行飛花令、踏青放風箏、到池塘邊看蝌蚪、觀察松鼠種松塔、分享端午節禮物……整本書呈現了春季萬物復蘇的美好畫面,讓孩子在閱讀中了解自然,增進友誼,收獲快樂。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一年級學生對整本書閱讀有過初步的接觸,已經初步養成了一些閱讀習慣,比如看封面、知道目錄的作用,可以在閱讀時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并能跟自己的生活相聯系。但是,對于系統地閱讀整本書,還缺乏認識,在課堂上需要進行引導。
結合整本書閱讀的特點以及學生情況,將本次課的教學目標設為以下三點:
第一,進一步鞏固閱讀的基本習慣,認識書的組成部分。
第二,了解故事的主要信息,知道主人公以及山谷花園的特點。
第三,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四大部分:看封面、封底,通過插圖、文字發現書的主題;發現目錄特點,感受主題;共讀第一個故事,提取信息,整體了解故事內容,走進山谷花園;讀文本,聯系生活,感受秘密花園的特點,激發閱讀期待。
(一)走近圖書
本環節通過觀察封面上的插圖,發現封面的顏色,明確書的主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1.探索四季,感受自然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讀一本書,大家能說出它的名字嗎?
生:《山谷花園歡樂季·春》。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它可能有四本,因為題目里有“春”。
師:這個在這本書里已經為我們揭曉,我們一起看這里。
師:大家看這四本書的封面(展示四本書封面圖),上面都有什么?
生:書的名字,還有一幅圖。
師:看一看這四幅圖,每幅圖上都有誰,在哪兒,在做什么?
生:每幅圖上都有兩個小孩,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關于春天的這本書上還有一只小狗。春天這本書在一棵樹旁,夏天在花叢中,秋天在楓樹下,冬天在雪地里。春天他們在聊天,夏天在欣賞花,秋天在看楓葉,冬天在堆雪人。
師:誰能試著把剛才說的這些連成完整的句子,分別說一說每幅圖?
生: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在樹林里野餐。小男孩和小女孩在花叢中賞花。小女孩和小男孩在楓樹下看楓葉。小男孩和小女孩在雪地里堆雪人。
師:大家看,這些事情都是在哪兒發生的?樹林、花叢、雪地都跟什么有關?
生:大自然。
師:就像這本書的封底上寫的“兒童游戲橋梁書,在大自然中學習與成長”。請大家再看這四本書的封面,有什么發現?
生:每本書的顏色不一樣。選取了這個季節代表性的顏色。春天春暖花開,所以它是粉色的。夏天花開了,草也嫩綠嫩綠的,所以是綠色的。秋天樹葉黃了,它就是黃色的。冬天因為那些雪特別冷,所以是藍色的。
2.了解書的其他信息
師:大家運用了美術的知識說明藍色跟冷有關系,能融會貫通,很好。看繪圖的人根據所描寫季節的特點給書設計了不同的封面。我們接著看這本書的封面,除了有書名,還有什么?
生:作者、畫圖的人、出版社。
師:讀一讀這些信息。
(學生開口讀相關信息。)
師:翻開封面,你們看到了什么?(指著封面折回來的地方)這個叫勒口,上面有作者的一些信息。請大家看看,作者除了這本書,還有哪些作品?繪圖者還有什么作品?
(學生閱讀相關內容。)
師:再過來是什么?
生:書名頁。
師:也叫扉頁,就跟窗戶一樣,是對封面的補充。這一頁上面有什么?
生:也有一幅圖。小女孩和小男孩在河邊喂鴨子,旁邊還有一只貓,河邊長滿了草。
師:和封面上有什么不同?
生:小狗變成小貓了。
師:再往里是什么?
生:版權頁。
師:版權頁中,告訴了我們一些更詳細的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看封面,了解圖書的基本信息;通過看四本書封面上的插圖,發現活動地點——都是在大自然中,而且主人公在慢慢長大;通過封底上的文字信息,發現、確定本書的主題;通過整體觀察封面,發現不同季節對應的書的顏色不同,再一次感知整套書跟自然的緊密聯系。通過看圖說話,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發現目錄
本書的目錄中各章節的名字很有特點,都契合了主題,而且很整齊,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奧秘。
師:下一頁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目錄。我們能根據目錄知道書的內容,更快翻到自己想看的部分。
一個學生讀目錄。
師:看這些篇目的名字,你有什么發現?
生:都是三個字。“小山谷”“池塘邊”都是地方,“花間詞”“樹真好”都是植物,“放風箏”“端午粽”都是做的事情。
師:這些故事又都跟什么有關?
生:都在大自然里。
師:還記得在這本書里的什么地方出現過嗎?通過目錄,我們也能發現這本書跟大自然有關。
生:封底。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書的組成部分,知道目錄的作用;與教材中要求培養閱讀習慣的要求相結合,在閱讀中培養、鞏固看目錄的習慣;通過讀發現目錄與主題之間的關系,多角度感知主題。)
(三)走進山谷花園
師生共讀第一個故事,通過闖關游戲,明確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發生的地點等主要內容。
師:書里有這么多有趣的故事,下面我們一起讀一讀第一篇——《小山谷》。
(教師朗讀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師:這個故事我們就讀到這兒,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闖關游戲。
問題:
1.故事中有誰?和題目有什么關系?
生:歡歡、樂樂、茜茜、楠楠。
生:歡歡和樂樂的名字是歡樂。
師:歡歡樂樂除了可以表示很高興之外,還是我們這本書里面歡歡和樂樂的名字。
2.封面上有誰?封面上的茜茜和楠楠和書中的有什么不同?
生:茜茜、楠楠。
生:他們長大了。茜茜頭上戴花了,是在花園里采的。
師:這說明這個故事很長,是在一段時間內發生的,就像我們剛才說的那句話,在大自然中學習與成長。他們有變化。
3.星期天中午,樂樂有什么不同?
生:吃東西心不在焉,急急忙忙往門外跑。
4.跟著樂樂,楠楠到了哪些地方?為什么不選“筆直平坦的密道”?
生:無人的小院、柵欄后面的灌木叢、寧靜清幽的小山谷。書里寫的是一條狹窄細長的秘道。
5.楠楠認識茜茜是因為什么?
生:他們都在少年宮上興趣班。
師:楠楠和茜茜分別學的是什么?
生:楠楠學的是象棋,茜茜學的是畫畫。
師:大家看這一頁上是不是還有兩個圖啊?左邊這個是誰?
生:楠楠。
師:右邊這個是誰?
生:茜茜。
(設計意圖:師生共讀第一篇,走進整本書,感受文本特點;梳理故事中主人公及其關系;通過答題闖關,在練習中讓學生走進文本,提升閱讀能力,培養閱讀習慣;觀察人物變化,感受“在大自然中學習與成長”的主題。)
(四)走進“秘密花園”
再次走進文本,體會感受“秘密花園”的特點,聯系生活,說一說自己的秘密花園,激發閱讀興趣。
師:接下來就沒有這么容易了。他們的秘密花園里有什么?
生:草地、樹林、池塘、小花、八角亭。
師:這些是我們看文字找到的。你們看看圖上還有什么?
生:蝴蝶。
師:這個秘密花園有什么特點?
生:很美,很安靜,人很少。
師: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看圖、讀書上的文字。放眼看去遠遠近近見不到一個人,不時有鳥兒飛過,留下清脆悅耳的鳴叫聲。
師:為什么是“秘密花園”?
生:只有他們四個知道。
師:一開始只有誰知道?
生:歡歡和樂樂。
師:你們有沒有屬于自己的秘密花園?都在里面做什么?
(學生自由表達。)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園,可以做這么多有趣的事情,看來作者真是寫到了我們的心坎里。你們想知道楠楠、茜茜、歡歡、樂樂在秘密花園里都做什么了嗎?那應該怎么辦呢?那就帶著好奇與快樂繼續閱讀這本書吧,相信你會跟著它“在自然中學習與成長”。
三、板書設計
山谷花園歡樂季·春
楠楠 茜茜
封面 封底
樂樂 歡歡 版權頁
秘密花園 扉頁
美麗
目錄
安靜
(設計意圖:通過文本走進“山谷花園”——秘密花園;通過閱讀、看圖知道秘密花園里有什么、有什么樣的特點,進一步滲透圖文結合的閱讀策略;和學生生活相聯系,拉近“秘密花園”和學生的距離,使其產生閱讀興趣。)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整本書閱讀的特點出發,在符合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的基礎上進行設計,起到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作用。具體分析如下: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在閱讀過程中培養閱讀習慣很重要,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給予特別關注。本教學設計力圖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設計的最開始,從認識封面、封底開始,到勒口,再到扉頁、版權頁、目錄頁,引導學生關注書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及其作用,重視封面以及目錄在閱讀中的作用,關注書上的每一個細節,知道圖書的來龍去脈。后面“走進‘山谷花園’”這一環節,通過答題方式引導學生多次走進文本,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關注細節描寫,說出答題的依據,這樣才能順利闖關,重視文本在閱讀過程中的作用。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
整本書閱讀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本教學設計也關注到了這一點,即在教學過程中關注閱讀策略的滲透。在了解封面時,除了關注文字,還要求學生認真看插圖,關注圖片信息;在找一找山谷花園里有什么時,除了看文字,還引導學生看一看圖中有什么,如此圖文結合,發現更多信息;通過對比插圖中和“小山谷”中茜茜楠楠的不同,體會他們的成長,明確書的主題,讓學生感受對比的樂趣。
除了關注閱讀能力的培養,本教學設計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看圖說話在低年級語文學習中貫穿始終,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本教學設計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發揮書中插圖的作用,關注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在讀封面、讀扉頁的時候,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說出圖中的要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組織語言,形成通順連貫的表達,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多角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導讀課重在讓學生走進圖書,產生閱讀的興趣,整個教學設計體現了這一點。兒童對大自然、對成長充滿了好奇,而本書的主題也是“兒童游戲橋梁書,在大自然中學習與成長”,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在看封面時,讓學生發現封面顏色與季節之間的對應關系,感受封面與自然的聯系;在學習目錄時,發現每一個小故事的命名都跟自然有關;在讀第一篇時,讓學生沉下心,發現秘密花園里的景色,感受自然之美。教學設計的最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說一說自己有沒有秘密花園,在里面做什么,讓閱讀和生活產生聯系,從而產生讀這本書的興趣。
綜上所述,本教學設計注重發揮導讀課的作用,結合所選書目的優勢,關注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圖畫,走進山谷花園。除了閱讀本身,本設計還注重在閱讀中引導學生練習表達,達到綜合學習的目的。我通過這些設計,讓學生感受“在大自然中學習與成長”的快樂,從而產生閱讀興趣,讓整本書閱讀在學習中真實發生,最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亞太實驗學校)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