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起步階段,小學生本身年齡較小,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較為薄弱,在學習外語知識時經常容易出現對抽象詞匯理解不足、應用能力不佳等問題。引入項目式學習,能夠更好地幫助教師攻克教學難點,啟發學生基于真實的項目情境進行學習實踐。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從項目準備、工程啟動、工程實施、工程成果展示等幾個方面進行實踐探討,為學生創建一個真正的交流環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單元的主體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進行信息整合,主動進行協作思維,進行探索式的創新評價。
一、明確學習價值,做好目標設計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學生學習資源應由生命體驗、學習體驗、思想情感三部分組成。因此,教師必須意識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必須將學生的學習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和利用,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的環境,讓他們的知識經驗、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得到激發。將項目式學習作為一個契機展開教學,能夠更好地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Module 9 Unit 2以Did you have a nice holiday為主題。從本單元的重點單詞來看,主要包括holiday, people,earth等。本單元需要掌握的重點句子為Did you have a nice holiday?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為:
1.熟練掌握重點詞匯earth,holiday,people。
2.能熟練運用Did you have a nice holiday的句型、用法,并用一般疑問句詢問過去的行為。
從語篇的研讀分析來看,我們可以用2W1H進行總結。
What:本課的語篇是小學生的日常對話,在對話中了解主人公在杭州的旅游經歷。
Why:結合Ms Smart、Xiaoyong以及Sam的對話,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引導。
How:學會如何詢問和回答他人的問題,如何表述自己的假期旅游經歷。
在本次教學中,課文對話的主要內容是談論了Xiaoyong的假期生活,涉及的具體詞匯,包括earth,holiday等。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項目式學習,在交流活動中使用本節課的核心語言、核心詞匯,如Did you...?Yes,I did./ No,I didn’t.這一對話內容豐富,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教育價值。
二、創設項目情境,做好項目支架
教師在熱身環節,先為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線索來激活學生的情感認知,促進學生生成情感動機,啟發學生逐步形成深層次的情感體驗。這也是項目學習的一大優勢。不同于以往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教師需要為學生最大程度上搭建情感支架,使學生對項目具有選擇權、發言權。
Question one:教師結合課本中外星人對話的內容,詢問學生What about the aliens where did they go?
教師結合視頻啟發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動畫視頻,理解文章大意并給出相應的回答。
Question two:教師詢問學生是否有過度假經歷以及有怎樣的感受。
從學生的假期經歷出發,教師引出本節課的主人公Xiaoyong假期的休閑時光。
教師:Xiaoyong had a nice holiday. Let’s have a look.
教師結合這一話題,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主題:Did you have a nice holiday?
教師為學生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提出在項目式學習中的具體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教師以旅游情境導入項目實踐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通過項目情境,還能將抽象的英文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能夠使原本枯燥的英語學習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把握英語詞匯和短語的真實含義。教師在設計項目情境前需要做好內容分析,如教材主題、教材的主要句式和詞匯。)
三、有序啟動項目,促進項目生成
(一)自學單詞,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Now, boys and girls, move on. We’ll see what we do with it. First , we’ll learn about the new words. OK?
教師為學生安排本節課的第一項學習任務——學習單詞。學生跟讀錄音,初步學習單詞。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單詞共讀。先由小組長領讀,然后,組內成員互幫互助突破單詞難題。對讀不準的單詞,學生可以先畫橫線將其重點標注出來。
教師結合各小組實踐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并帶領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單詞進行再次學習。
教師:Boys and girls, have you finished?Please hands up ,then I will check you.
教師利用單詞卡片檢查各小組學生的單詞掌握情況,配合PPT,以“我愛記單詞”為主題情境,檢查學生的單詞識記情況。學生需要根據PPT中的圖片結合黑板上出示的單詞,口頭說出單詞的含義,然后進行英漢互譯。PPT出示單詞的中文含義,學生需要回答出單詞的讀音以及拼寫。針對學生掌握不牢的單詞,教師將其寫在黑板上,進行再次教學鞏固。
(二)初學課文
教師:Boys and girls, now let’s learn the next one together. Listen to the music and circle the word, and phrases you do not understand.
You can learn by yourself, then talk to your partner, OK?
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給學生播放課文錄音,讓他們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把自己不懂或不會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然后,教師再次播放錄音,學生跟讀。
教師結合學生的自學情況,為學生出示自學檢測習題。學生需要在組內進行討論,給出習題的判斷結果。
Do alien went to the earth?( )
Xiaoyong went to Shanghai. ( )
He visited the famous West Lake. ( )
Xiaoyong went to see his friend Lili. ( )
Lili went to Shanghai for vacation. ( )
學生在小組探究中完成檢測題。教師利用PPT為學生出示檢測結果,學生對照并修改。
在教學環節,教師設計真實情境,以更好地驅動學生理解項目內容,理解語言,打通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壁壘。結合真實情境展開教學,還能夠驅動學生提高對情境內容的學習力和應變力,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對此,教師需要結合單元內容為學生設計明確的學習方向。在任務安排上,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設計學習理解類情境。例如,教師結合本篇課文的主題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資源,為學生設計與外國友人交流互動的場景,并結合圖片文本為學生創設沉浸式情境,帶領學生深入研讀與主題相關的文化信息。
第二,教師可以結合應用實踐場景,啟發學生遷移應用所學知識 Introduce Chineses ymbolic animal panda to Kate 。
第三,設計創新遷移類場景。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投票選舉 Promote more Chinese symbolic animals to people,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投票選出自己認為的最能夠代表中國特色的動物,并將其介紹給外國友人。這種基于具體情境進行的教學設計,能夠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理解,也能夠與課文教學進行聯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教師在開展項目式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探究實踐方法,為學生創設豐富、真實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基于問題開展深入學習。這需要教師向學生傳授系統知識的同時,也要指導學生正確運用知識。例如,教師可以以思維導圖為載體,總結梳理本節課的課程內容,并為學生搭建學習發展的平臺,鼓勵學生主動實踐。
(三)合作探究
學生在組內自學課文,對一些不理解的單詞和句子,互幫互助,確保理解其意思。然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實踐任務,結合教師提供的案例,探討如何用英語表示各種交通方式。
教師提問:Did you travel by train?I come here by plane.
教師結合乘公交車、騎自行車、乘小汽車、乘船、乘出租車、乘地鐵、步行等不同的交通工具,啟發學生思考如何用英語表達這些交通工具的乘坐方式。
結合課文內容,如乘火車、乘飛機,教師對此進行拓展式講解,帶領學生延伸至by bike,by car,by bus,by subway。
學生進一步總結,在表達乘坐某種交通工具時,可以用by+交通工具的方式來表示。
這時教師提示:同學們,大家剛才已經總結出了使用交通工具的表達方式。那么,老師想問大家,如果表示步行的時候,該怎樣表達呢?
學生:by foot。
學生:不,應該是 on foot。
教師:沒錯,在步行時我們應該用on foot而不能用by foot。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地名進行翻譯。與課本第二單元中的某些地名相聯系,教師在PPT上呈現并展示圖片。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地名的認識,也能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例如,New York紐約,Washington 華盛頓,San Francisco舊金山,Bigbang大本鐘,Tower Bridge塔橋。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課本上活動三的任務。接著,學生展示和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和同伴一起演示答案,引導學生邊聽邊跟著朗讀,并模仿朗讀時的發音和語調。結合前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課文情景中是如何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與句型的。
四、提煉結構知識,助推項目學習
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分角色朗讀游戲,即學生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在練習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在講臺上為大家展示小組成果,同時對其他小組的表現進行點評、打分,最后選出表現最優秀的小組。
■
在練習環節,教師和學生對話。I went to a village last year ,did you travel by ... Yes,I did./No,I didn’t. I went there by... 結合這一對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拓展。學生兩兩合作,加強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理解。
教師為學生展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從中任選一個省份,結合其特色城市或特色景觀進行小組猜謎比賽。Did you go to ... Yes,I did /No,I didn’t.Did you go there by...?Yes,I did./No,I didn’t.利用這些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猜謎的形式,了解同伴的旅行過程。這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主動性,又能夠更好地彰顯英語的語用性目標。配合中國地圖,結合中國城市景觀進行學習,還能增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讓學生在互動實踐中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生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五、呈現項目成果,豐富項目評價
在成果展示環節,教師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啟發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以did you為主線引導學生結合問題進行回顧總結。
問題一:Did you have a nice holiday?
問題二:Did you go to visit the famous West Lake?
問題三:Did you see your friend Lili in Hangzhou?
結合這些問題,教師啟發學生進行回答交流,引導學生展示本節課的學習成果。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其他形式的體驗活動,安排學生利用肢體動作或者對話表演故事情境。
最后,教師設計本節課的作業內容read the tests of this Module. Revive the target language.
在評價環節,教師需要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結合特色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成果的總結分享。例如,教師可以簡化評價過程,可以結合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的表現,總結學生的共性問題,如在搜集資料時準備不足、在項目實踐中思路不夠開闊等。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存在的問題轉化為具體的討論話題,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提出解決方案。這樣能夠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提升學習效果。
效果評估是項目化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英語素養有著重要作用。當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后,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展示項目學習成果。例如,讓學生以口頭匯報的形式匯報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或者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呈現。具體來說,在效果評估時,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明白項目實施的意義所在,并鍛煉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進行項目成果的評價考核時,需要摒棄傳統書面考試或測試的模式,要多利用評估匯報等方式來完成項目式學習。同時,教師要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能力素養。教師可以在設計項目方案時同步設計評價量表。評價量表要涉及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項目推進度、完成情況。
此外,在評價方面,除了教師評價,還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在靈活多樣的效果評價標準下,學生能夠在項目完成的各個環節認真嚴謹,在遇到問題時也能更主動地與他人商討解決方案。這對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增進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書寫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六、教學總結
從本次教學實踐來看,學生比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通過項目學習,學生掌握了本單元的重點句型,對于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疑問句等有了基礎的了解和掌握,比較好地達成了預期的學習目標。經過本次項目學習的實踐,學生學會了如何制訂計劃,如何有序推進項目式學習,并且在項目學習中經歷了完整的資料搜集、資料整理、計劃設計和改進等全過程。學生在真實情境下,在聽、說、讀、寫、畫的綜合演練中有效提升了英語核心素養,也為后續更高質量的學習實踐奠定了基礎。
項目式學習并不是一個新的理論概念。最初的項目式學習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從做中學”和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項目式學習是指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科和跨學科知識的驅動性問題進行深入持續探究,進一步調動所有知識、能力,實現對核心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從而更好地實現知識的聯動、共通。教師需要認識到項目式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加深對項目式學習的理解,具備項目式學習的組織能力,統籌安排各語篇教學,系統規劃教學任務,實施單元持續性評價,關注學生對課程主題的認知發展能力,引導學生在項目實踐中發展核心素養。
教師在開展項目式學習時,需要在“學用結合,課內外結合,學科融合”理念下進行英語綜合實踐,使學生的學習走出書籍,走向更加廣闊的生活。總的來說,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引入項目式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單詞、語法的理解和記憶效率,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促進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第七實驗小學)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