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意是作文的根本,直接關系到作文的選材、布局,乃至整篇作文的深度。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換句話說,明確了寫作目的,我們就能在選材、布局、語言上做出選擇,不至于偏離題意。因此,“好立意”方能成就佳作。那么,什么是“好立意”呢?
一、“好立意”作文的標準
(一)立意須正確
所謂“立意正確”,說的是作文應該呈現符合現代社會價值取向的觀念、觀點。立意還要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作文當中表達出來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要健康、積極向上。正確的立意是寫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評價文章的重要標準。如果一篇作文所表現的都是負面的、片面的、偏激的思想和觀點,也注定為世人所“不容”。
可能有的學生追求個性的表達,但要明確的是任何個性的表達都要建立在“共性”認識的基礎上。為此,作文應該肯定人的美好品質、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贊美生命的偉大力量,或是感恩親情、友情、師生情等。反對的是消極的態度、不文明的現象、腐朽的作風、落后的思想等;呈現的是積極面對和戰勝挫折困難的可貴勇氣,展現出腳踏實地、奮發有為、志存高遠的可貴品質。
(二)立意須鮮明
所謂“鮮明”即作文的主題應旗幟鮮明、觀點集中。這就要求我們在寫作的時候,針對時事熱點問題、生活中的現象,該批判的批判,該歌頌的歌頌,立場要堅定,不能含糊其詞、模棱兩可。而且,在語言表達當中要飽含感情。只有厚重的、博大的情感才會讓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凸顯出來,才能引發讀者的深刻共鳴。同時,感情的抒發,觀點的鮮明表達還要立足社會發展現實,那些夸大其詞、沒有分寸的觀點和言論也注定不會有好的“市場”。
(三)立意須新穎
蘇軾的《題西林壁》談及:“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他說的是不同角度能觀察到不同的景物狀態。這給我們寫作以啟發:同一生活現象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會有不同的觀點。我們要克服以往的思維定式,打破常規去思考、分析,找到自己獨特的見解,才能給人以深刻啟迪。因此,立意要在緊扣題目的基礎上,巧妙地從另一個角度構思立意,寫出與眾不同的體驗,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四)立意須深刻
我們要透過事物的現象去挖掘其內在的本質,思考對人生、對社會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能在一般人的認識上再進一步,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那一點,給人以生活和工作的啟示。想要立意深刻,最常用的寫作手法就是“以小見大”。如莫懷戚的《散步》從一家人一起散步的平常小事中體現濃濃的親情。再如朱自清的《背影》,故事中父親為兒子買橘子這事可謂“微小”,但作者能從中道出“父愛”這一感人的主題。當然,我們在強調觀點要深刻的同時,也不能隨意引申話題,更不能無原則地提高和升華。必須立足生活實際,立意才能具體、真實、可靠。
二、“好立意”作文的方向
跨入新時代,當有新思想,這應該是學子們的共識!要想作文與時代相契合,那就要把握住新時代的風帆,才算是作文的“好立意”。細細說來,有以下幾種。
(一)涵養家國情懷,砥礪奮進力量
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中曾這樣表白:“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們腳踩自己國家的土地,我們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一個成員,怎能不愛呢?比方說在新高考全國I卷中,圍繞“講好中國好故事”這個話題,可以從時代驕子的角度,寫如下人物:“中國衛星之父”孫家棟、鉆研數控技術的秦世俊、堅強不屈的孟晚舟女士等為祖國、為民族灑熱血、拋頭顱的中華好兒女。立意鮮明如此,閱卷老師怎能不青睞有加?我們肩上有使命,我們的未來很輝煌,我們的前途命運都與祖國密切關聯。我們寫自己心系祖國、情系民族的心境,作文才充滿家國情懷之厚重。
(二)傳承傳統文化,厚植民族根基
中華上下五千年,誕生了悠久的、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在當今這個時代,這些博大的、厚重的文化成為我們面對國際社會的重要精神印記,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此,我們需要在課外積淀關于傳統文化方面的素材,將其融入我們的作文當中,讓我們的作文充滿文化的韻味。
新高考全國I卷中,圍繞“講好中國好故事”這個話題,有的同學從文化經典入手,以《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談及以“羊易牛之事”宣揚“保民而王”的善心善舉;有的同學以《種樹郭橐駝傳》中主人公種樹的故事來告誡為官者應居官為民,這些故事都取材于經典,顯得別有深意。有的考生立足本土的文化習俗故事,如龍母故事、媽祖故事等,這些民俗故事來自豐厚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當地的民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將這些寫進作文當中,是文化自信的體現。
(三)突出人文關懷,引發成長思考
對身處的大自然、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我們都有自己的真情實感。既然有這份情感,為何不將其寫進我們的作文中去呢?比方說,在2023年北京卷“續航”的命題作文中,很多考生都被題干中的“為青春續航,科技為經濟發展續航”所引導,將自己的作文內容引向了這兩點。但是有的考生另辟蹊徑,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生活。一個考生的文章立意為“為生命續航”,他從神農嘗百草開始談起,到扁鵲治病,再到疫情中兢兢業業的醫生、護士……他們每一個都是為百姓、為民族生命續航的英雄;有的考生將目光投向了那些打造青山綠水的護林員和環衛工人,他們也是為綠色中國“續航”……這些充滿人文關懷的立意,讓閱卷老師看到了一代青年學子的成長。這樣具有新穎立意的文章,很深刻。
(四)關注社會科技,提升思想認識
當今社會科學與技術迅猛發展。關于生活和科技的話題一直都是人們茶余飯后的重要談資。所以,關于科學和社會發展的話題也將持續地出現在高考作文中。
比方在2023年全國甲卷中,“人·技術·時間”是一個話題。有的考生的觀點很深刻,一篇題為《挽技術長弓,擊時間長空》的考場作文談及“憑借技術才能掌控逐漸流逝的時間,才能不悔今天,讓科技為民族的發展服務”。另一篇考場作文《科技與生活齊飛,成就更美好生活》中談到“科技振興了我們的民族和國家,善于利用科技方能讓我們始終立于不敗之地”??梢哉f大多數考生都認識到技術有助于實現個人的、民族的、國家的飛躍。有的考生的觀點更為深刻,他們將話題投向了哲學的深度:技術在變化,但人心和勤奮不能變,否則會淪為技術的“奴隸”。這些作文都很深刻,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
三、結束語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為高?!币敫呖甲魑摹耙圾Q驚人”,正確的、鮮明的、新穎的乃至于深刻的立意必不可少。但是筆者仍要給各位考生一點溫馨提示——立意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根植于日常積累。
這就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一,要豐富自身閱歷,拓寬知識面?!傲⒁狻碑斎粊碓从谏?,只有珍惜生活的點滴才能有好的立意。同時,廣泛閱讀,在閱讀中培養自己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才能形成好的立意。其二,培養敏銳的觀察力。要善于關注生活的細節,比方說從一片落葉看出生命的輪回、從一朵鮮花看到多彩的世界……從細節入手,文章才有深刻的立意。其三,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時刻關注社會,把握社會發展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