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這些知識有什么用?還不如去當網(wǎng)紅,分分鐘收入過萬!”說這話時小豐臉上滿是倔強,我絲毫看不出他藏在心底的那一點挫敗感。但在另一些時候,他也曾非常沮喪地詢問我:“老師,我怎么才可以愛上學習?”在給他做心理輔導的初期,這個少年在這兩種狀態(tài)中“反復橫跳”,我知道他需要一些方法讓自己變得更加穩(wěn)定和自信。
“無聊”與“有趣”的反差
剛上初中的小豐就開始讓父母“頭疼”,不僅學習總是跟不上,還沉迷上了手機。
小豐:“英語好難背,數(shù)學好無聊,還是(網(wǎng)絡)游戲有意思。”在我們的對話中他常常會出現(xiàn)這種“調(diào)侃”的話,每當這時我都會配合著笑一笑。
我:“你都玩些什么游戲呢?”我知道如果想要讓他對學科的認知發(fā)生改變,最先要做的就是走進他的世界,我得真心地關心他喜歡的東西,用心地去了解他可以從游戲世界中獲得什么。
小豐先是一愣,便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著他玩的每一款游戲,自豪地向我展示他的游戲戰(zhàn)績。他告訴我放學后他常和同學“開黑”,同學都對他在玩游戲時使用的策略贊不絕口。后來他說我是第一個關心他在玩什么游戲的大人,其他人只會告訴他“少玩游戲”。在小豐的認知中,他感興趣的東西和學習似乎有著天涯海角的距離。
在輔導的初期,我并不會急著告訴他一些道理,而是讓他自由地呈現(xiàn)聚集在他身上“有趣”和“無聊”之間的反差。我采用了澄清、具體化等參與性心理輔導技術了解小豐喜歡網(wǎng)絡游戲的原因,為進一步分析小豐所具備的優(yōu)勢做鋪墊。
“無聊”含“有趣”的內(nèi)核
剛升入初一的小豐面臨著環(huán)境適應問題和同伴交往問題。在和小豐媽媽的溝通中了解到班里的許多同學都是小學直升,所以之前就認識,但是小豐是從別的小學升入本校,所以在班級中的歸屬感不強,常常會有孤獨感。除了學習和打游戲,他的娛樂方式比較少。現(xiàn)在學生普遍通過游戲建立關系,小豐也在用這種方式融入團體。
我:“我看到你的游戲等級很高,而且你也說同學經(jīng)常會夸獎你游戲玩得很好,你是怎么做到的?”任何一件事情想要做好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是打游戲。我嘗試挖掘他游戲玩得好的原因,試圖找到那個讓他引以為豪的品質(zhì),這個品質(zhì)或許是打開“無聊之門”的一把鑰匙。
小豐解釋說因為每次的任務都不同,角色的技能也不同,他就會根據(jù)已知信息綜合分析,去找到勝利的最優(yōu)方法。他享受的不僅僅是勝利的結果,分析的過程同樣也讓他感到興奮。
我:“我相信你的獲勝率那么高,絕不僅僅是因為運氣好那么簡單。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所具備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在理科學習中至關重要。每一道數(shù)學題都需要根據(jù)已知條件去求解,需要分析各種可能,找到一個最優(yōu)解。”我把小豐的勝利歸因為能力和努力而非運氣從而增強他的成就感。在游戲中他所享受的“分析過程”同樣在解題中也可以獲得,這便是“無聊學科”具備的“有趣”內(nèi)核。
小豐的眼里終于有了一點光,他說:“真的嗎?”可能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本就具備學好數(shù)學的核心能力。我們嘗試把他在游戲中的成就感遷移到數(shù)學的學習中。小豐告訴我當他試著把每一道數(shù)學題當成一道游戲關卡后,好像對于數(shù)學的本能抗拒減少了許多。
在輔導中,我采用了敘事療法中關注“支線故事”的輔導技術。“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是小豐的“主線故事”,“小豐在游戲中展現(xiàn)了較強的分析能力”是他的“支線故事”。關注“支線故事”能夠發(fā)現(xiàn)小豐的優(yōu)勢,該優(yōu)勢的發(fā)掘可以遷移到小豐的學科學習中。
“無聊”到“有趣”的變身
小豐告訴我他最喜歡的文學作品是《哈利·波特》系列,關于《哈利·波特》的全套書籍和電影他都看了無數(shù)次。他說如果能像哈利·波特一樣擁有魔法的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這樣他就可以保護家人和朋友。
了解了小豐對于《哈利·波特》的興趣后,我建議他看純英文原版書籍。他雖然有一點期待,但更多的還是畏難情緒。對于初一的他來說,這似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你對故事的情節(jié)那么熟悉了,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和英文對應。你可以只從一百字開始,每天讀到一百字就結束。手邊備著一個英文詞典,有不會的單詞就查一查然后記錄下來。下一周我們見面時可以一起看看有什么收獲,又遇到了什么阻礙。你覺得這樣可以嗎?”我告訴他一些具體的方法,讓開始變得觸手可及。但我也知道,即使是再容易做的事情也需要得到他的同意,這樣他才有實施的動力。后來,我們又一起商量了在閱讀英文書籍時的一些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策略。
再見面時,他的狀態(tài)明顯變得很不一樣。還沒等我詢問,他就展示了這一周的學習筆記,說著自己認識了幾個生詞,英文和中文的差異等。從他的描述中我看到了“無聊”到“有趣”的變身。他說很巧的是,有一個詞是他在《哈利·波特》的書里學到的,在課堂上老師提問時只有他很快速地回答了出來。這一點一滴的成就感讓他不再視英語為洪水猛獸。
家庭助力改變
經(jīng)過心理輔導后,小豐對于學科的認識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動力也有所增強。我知道這種學習狀態(tài)的維持離不開父母的輔助,于是我與小豐的父母進行了溝通。
首先,轉(zhuǎn)變舊有觀念,看到孩子的個性。放掉“別人家孩子”的標準,看到小豐的獨特性和優(yōu)勢。其次,關注情緒和感受多于關注學習。在剛進入初一的適應階段,這個階段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他的孤獨感可能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最后,平等交流,共同努力。未來可能還會遇到一些學習上的困難,父母可以少一點要求多一點陪伴,和孩子一起共同想辦法。
案例反思
對于剛上初一的小豐來說,一些學科內(nèi)容枯燥,因此學習動力不足。相比于電子游戲?qū)Ω泄俚母邚姸却碳ぃ瑢W科學習明顯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從形式上看后者也并不像前者那樣有趣。事實上,打游戲所帶來的“有趣感”是一種外在的刺激,這種趣味往往很短暫,過后甚至會產(chǎn)生空虛和內(nèi)疚。樂趣是思維層面的刺激,當小豐聚焦某件感興趣的事物,樂于主動探索,他的能力和思維方式也在樂趣中不斷積累,成就感也會不斷提升。在本案例中,我?guī)椭∝S將學習內(nèi)容與個人興趣關聯(lián)以喚醒內(nèi)驅(qū)力,讓他感受到了樂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