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浦東新區法規因改革開放而生、立足改革需要而制、推動改革發展而興,用好用足浦東新區法規制定權在深化立法領域改革中具有重要而獨特的價值。
浦東新區法規是立法領域改革的重要成果
浦東開發開放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在立法領域,浦東同樣是改革的重要“試驗田”。2013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授權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走深走實“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的法治路徑。2014年8月,我國首部自貿試驗區法規在浦東行政區域內正式施行,自貿試驗區建設大踏步邁上法治軌道。
從我國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來看,先行先試必須強化法治保障;浦東率先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開拓性創新對及時高效的立法供給提出了迫切要求。2021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于授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決定》,創設了“浦東新區法規”這一新的立法形式,實現了我國立法體制的創制性發展。經濟特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和浦東新區,這些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都以法定方式作出了特殊的地方立法安排。浦東新區法規是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新時代立法領域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
浦東新區法規與引領區改革發展同頻共振
“打破常規、創新突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多年走過的道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 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以下簡稱《引領區意見》)要求“建立完善與支持浦東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相適應的法治保障體系”。 “試”和“闖”意味著“破”,“改”則意味著“變”,“法治保障”強調的往往是“立”和“定”,如何使“法治保障”這一“定”的要求與“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這一“破”的趨勢做到“相適應”,是重大的理論難題,更是重要的實踐課題。
“守正創新、持法達變”是浦東的品格,也是浦東新區法規的追求。浦東新區法規以制度創新為主線,立足浦東改革創新需要,強化制度供給,以立法實踐充分釋放改革紅利、多維詮釋“試驗田”功能。其一,確保改革試點于法有據。“一業一證”改革是國務院明確批復在浦東率先開展的改革試點任務,首部浦東新區法規以此為題,以法治的方式建立行業綜合許可制度,適度變通上位法的部分規定,展開數字化條件下行政許可制度的新探索,確保改革試點于法有據、于事可行。其二,法治賦能助推改革試驗。《引領區意見》要求浦東“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 “加大金融開放力度” “依法開展金融創新試點活動”。在金融主要屬于國家事權的前提下,浦東新區法規發揮制度創新和規則供給的平臺載體功能,為國家有關部門選擇浦東開展相關金融事項改革試驗提供有效支撐,在綠色金融、融資租賃等領域將國家賦予的改革舉措系統集成,并提供銜接配套,實現國家改革事項的地方立法推進,打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金融營商環境。其三,立法適應改革需要。智能網聯汽車聚合了未來車、智慧路、互聯網、大數據、高精圖等產業動能,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賽道。減人化、無人化是智能網聯汽車必然的發展趨勢,這對產業政策、交通規制、道路管理等都產生了深刻的改革需求。相關浦東新區法規注重戰略敏捷,尊重技術邏輯、市場邏輯和治理邏輯的統一,積極穩妥賦權,強化風險防范,助力“智能車駛上法治道”。其四,立法鞏固改革成果。作為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浦東承擔了國家賦予的一系列先行改革任務,在商事制度改革、知識產權保護、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現代化城市治理等方面率先突破,分別形成了以商事登記確認制、知識產權事務“一站式”保護、新型研發機構綜合預算管理、城市管理遠程高效執法等為代表的制度創新成果。相關浦東新區法規在審慎評估的基礎上將實踐探索的制度經驗上升為法規的具體規定,確認和固化改革成果,在法治框架下助推改革事項行穩致遠。
立足改革需要更好發揮浦東新區法規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向深水區不斷推進,浦東新區法規亦將挑起更重的擔子、啃更硬的骨頭。
近一段時期以來,用好用足浦東新區法規授權,更加高頻地出現在國家各類改革決策部署中。2023年11月,國務院印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要求“用足用好浦東新區法規制定權,強化改革試點法治保障”。2024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結合本方案落實需要,制定浦東新區相關法規”。2024年2月,國務院作出《關于〈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批復》,該《總體方案》明確要求“發揮上海市人大在浦東新區立法授權作用,立足商務合作區改革創新實踐需要,遵循憲法規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規基本原則制定法規,對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作變通規定(涉及立法法第十一條規定事項的除外),在商務合作區內實施”。相關改革方案已經為浦東新區法規選好方向、劃好重點,要做到總書記要求的“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統一、相銜接”,就有必要倡導在設計改革方案時充分考慮立法需求,對改革面臨的法治問題不回避、不繞路;有必要倡導改革事項的決策和相應的立法決策“同步謀劃、同步協調、同步推進”;有必要倡導在處理改革和法治問題上提升耦合度、縮短時間差、增強協調性,不讓過時的法律法規條款成為改革的“絆馬索”。
“發展要高質量,立法也要高質量。”穩中求進推動浦東新區法規高質量發展,要立足改革創新實踐需要,充分發掘并及時回應真實世界的立法需求,堅持破立并舉、先立后破,變思維方式、破利益藩籬、探工作新路、做改革增量、求制度創新,切實提升浦東新區法規的格局和張力。在統籌用好“兩個立法權”、健全完善“兩個體系”的立法進程中,正確處理浦東新區法規獨特的變通功能和輻射效應的關系,有機互補浦東新區法規“快軌”程序與傳統立法路徑的優勢,充分發揮浦東各界在浦東新區法規制定中的作用,全面把握浦東新區法規在全生命周期立執司守各環節運行的生態,更好實現浦東新區法規在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書寫地方民主法治建設新篇章中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