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8月1日至2日,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全市法院院長座談會暨第五次數字法院建設推進會,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賈宇出席會議。
今年以來,上海法院各項工作實現了新的進步,上半年,上海法院一組工作數據十分亮眼:全市法院收案44.46萬件,同比下降13.88%,收案量近年來首次下降;上訴率、一審裁判被改判發回重審率、萬人起訴率等重點指標持續向好,在最高人民法院26項審判質量指標中,上海法院11項指標位居全國前五,其中,“案—件比”等5項指標位居第一;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庫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政治建設彰顯新擔當
法院干警政治能力素質持續提升。全市法院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推進黨紀學習教育,制定實施方案和學習計劃,抓深抓實學習教育全覆蓋,集中開展司法突出問題整治,推進案件質量、審判管理、司法作風等領域問題整改落實。制定黨建融合發展實施意見,開展黨建融合發展優秀案例評選,深入推進“一院一品牌”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審判工作現代化。
主動在大局中謀劃推進法院工作。全市法院圍繞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新質生產力發展等戰略部署,持續抓好服務保障專項意見落地見效,充分發揮專門法院的專業審判優勢,司法對中心工作的貢獻度不斷提升。對標世界銀行新一輪營商環境評估要求,制定實施專項行動計劃7.0版,細化53項具體任務,市場主體訴訟時間成本進一步降低。
把高素質隊伍建設作為推進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隊伍建設現代化“1+6+X”工作體系,推動專業化審判人才培養、年輕干部培育等68項具體舉措落地落實。深化院校合作,全市法院與高校合作開設“司法實務課程”,啟動第二期實習法官助理項目。
司法質效實現新提升
堅持司法辦案第一要務,審判質效持續走在全國法院前列。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加強“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探索符合超大城市治理模式的“楓橋經驗”,推動全市各區把“萬人起訴率”納入地方法治建設和平安建設考核,上半年全市法院收案量近年來首次下降。
以糾紛實質化解為重點促進案結事了政通人和。認真落實新的審判質量指標體系,圍繞“糾紛一次性實質化解”“案件三個效果統一”目標,積極推進矛盾糾紛實質化解和程序空轉治理,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案—件比”為1:1.35,保持全國第一。
以司法責任制為牽引促推審判質效提升。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制定案件閱核工作實施辦法,推動院庭長辦案常態化,上半年全市法院院庭長辦案10.3萬件,閱核案件數占同期結案數的40%。
數字法院建設取得新突破
大力推進數字法院建設,數助辦案、數助監督、數助便民、數助治理和數助政務五大板塊齊頭并進,在提升審判質效、方便群眾訴訟、助力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成效持續顯現,社會關注度、全國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央政法委、市委、最高人民法院對上海數字法院建設給予充分肯定。
自去年年初啟動數字法院建設以來,上海法院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覆蓋立案、審判、執行、訴訟服務、社會治理等各個領域的場景模型,對內輔助法官辦案、全程監督預警,對外方便公眾訴訟、參與社會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各級法院共申報應用場景近6000個,推廣應用600多個,嵌入系統300多個,系統發出各類預警提示信息23萬余條,其中八成反饋“可靠有效”,數字潛能正被快速激發并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