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年來,靜安區大寧路街道人大工委通過建“家”、立“站”、布好“點”,實現了“三家十站二十五點”,讓群眾有地方說話、發表意見有人聽,也為代表服務群眾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建強“家站點” 為多方參與搭建平臺
街工委不斷健全代表之家學習與調研、工作與交流、服務與協調、展示與宣傳、立法征詢和全面普法基地六大功能,在對代表建議和民生實事項目開展督促查辦的過程中,暢通多方參與渠道,推動人大代表與政府部門協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2018年,大寧路700弄小區更換了主干道水管,但支干道和污水管依舊照常使用,水管生銹污染飲用水源和自行爆裂的情況時有發生,居民要求改造的呼聲日益強烈。為此,靜安區人大代表林曉玨、凌云峰多次走訪調研,在全面了解相關情況后形成了相關建議。為推動代表建議高質量辦理,街工委在代表之家先后組織召開了代表建議溝通會,代表和選民到場反映情況,與承辦單位共同商議辦理思路。靜安區房管局多次聯合街道共同邀請施工單位專業人員實地走訪查看老舊管道、路面修復情況,聽取居民群眾的意見建議,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最終,該項目被納入2024年“美麗家園”建設工程。
與此同時,街工委建強“站點”,逐步建成了第十人民醫院、上海大學、德必易園等10個人大代表聯絡站,同時實現了25個居民區代表聯系點全覆蓋。
管好“家站點” 為居民打造“幸福閉環”
“家站點”不僅是民意“收集點”,更是人大代表聽民聲、解民憂、紓民困的有效載體。街工委持續深化代表接待日制度,將每周二設定為代表接待日,每月首周周二晚間定為“錯峰”接待時間,市、區人大代表輪流到代表之家接待選民。
“從小區去最近的商場不到2公里,走路廢腿,打車又不劃算。”家住永和南居民區的孫阿婆向人大代表趙俊無奈地說道。原來,距離永和南居民區最近的車站只有705路公交車停靠,但這條線路無法直達附近的醫院和商圈,乘坐其他線路則需要步行十幾分鐘到共和新路主干路上乘車。為解決居民的出行難題,趙俊結合居民需求,提出“建立大寧社區環線”的建議,通過實地踏勘,召開居民代表、醫院、巴士公司等多方參與的議事會等,在多次溝通協調下,912路公交車提出愿意改線,重新制定可以連接居民區與醫院及周邊商圈的線路,為居民打造家門口的“幸福閉環”。
用活“家站點” 為代表履職提質增能
在做實“規定動作”的基礎上,街工委創新“自選動作”,用活“家站點”,為代表履職提質增能。
為更廣泛收集社情民意,街工委開啟“線上”代表履職“六步走”模式。在“通熱線”“連微信”“建專群”基礎上,2020年通過網上預約代表、網絡視頻接待實現了代表與選民“云互動”。2021年,推出“云評議”6.0版,對代表進行評議。2024年,街工委開展《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立法意見網上征詢,得到了大量選民的支持。
為更好處理選民意見建議,街工委建立了“一體二翼三會”的選民意見處理的閉環機制。“一體”是以人大代表為主體,“二翼”是為服務代表履職的律師團和“民生事務顧問”(區政府行政部門業務骨干),“三會”是協調會、約談會、聽證會。通過這一機制,為代表履職提供專業支撐和法律保障,打造處理選民訴求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