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曝光罐車化工油食用油混裝,一些油罐車既承接糖漿、大豆油等可食用液體,也運送煤制油等化工類液體的現象,7月初一經報道,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7月9日,河北省市監局工作人員回應已經介入調查。
9日,廊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回應稱,目前事件由三河市政府正在調查中,后續會公布最終調查結果。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傳與應急處9日上午回應媒體稱,目前調查正在進行,近期會向社會通報。
據媒體報道涉事運輸罐車大多出自河北省邢臺市。9日,邢臺市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回應,已擬定成立調查組摸底排查全市罐車,后續將向邢臺市政府及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報告調查情況。
新華社7月9日報道,針對媒體反映的“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問題”,國務院食安辦高度重視,組織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等部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成立聯合調查組徹查食用油罐車運輸環節有關問題。
國務院食安辦表示,對于違法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將依法嚴懲、絕不姑息。同時舉一反三,組織開展食用油風險隱患專項排查。調查處置結果將及時公布。
7月2日,有媒體記者曝光罐車運輸亂象,發現國內許多普貨罐車運輸的液體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漿、大豆油等可食用液體,也運送煤制油等化工類液體。
為了節省開支,不少罐車在換貨運輸過程中不清洗罐體,有些食用油廠家也沒有嚴格把關,不按規定去檢查罐內是否潔凈,造成食用油被殘留的化工液體污染。
報道稱,一輛從寧東煤制油廠區運輸煤制油到河北秦皇島的罐車卸油后,行駛至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匯福糧油集團的生產廠區,裝載一級豆油駛出,期間沒有洗罐。
另一罐裝車同樣從寧夏運送煤制油到河北,在石家莊將煤制油卸貨后趕到天津,駛入了一家名為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廠區,在未洗罐的情況下,裝載35噸大豆油離開。
據報道,有罐車司機透露,食品類液體和化工液體運輸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車運輸行業里公開的秘密。
7月6日,涉事企業之一中儲糧官方微博@中儲糧集團 回應,稱公司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在7月2日要求下屬油脂公司開展排查的基礎上,從7月5日開始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專項大排查。當天,#中儲糧#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7月8日,中儲糧食用油品牌金鼎食用油作出回應:“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支持去檢測。”
8日,另一涉事企業匯福糧油集團工作人員表示,“這個油罐車不是我們單位的油罐車,涉及我們公司‘匯福’品牌的油是沒有任何質量問題的。”
隨后多家上市公司皆否認煤油食用油混裝。就在金鼎食用油回應的四個小時后,中儲糧金鼎食用油下架。事件持續發酵,引發各行各業廣泛關注。
7月9日,有視頻博主根據此前媒體抓拍到的涉事罐車的車牌號,追蹤其行車軌跡后發現,6月1日,涉事車輛在中紡糧油(東莞)有限公司裝車,之后一路向北,6月4日在陜西咸陽咸興路的金龍魚工廠卸貨。
9日晚,金龍魚官網就“油罐車事件”發布聲明稱,該集團組織了全面自查。自查結果顯示,集團各企業在散裝食用油安全運輸中充分履行了監管責任,運輸車輛都進行了嚴格的查驗、檢驗手續。
同日,魯花食品旗艦店的賬號回應稱:魯花集團堅持“質量問題零容忍”。
魯花集團自有食用油專用罐車用于食用油業務,確保食用油運輸罐車符合質量安全要求。油罐內外壁進行徹底清潔干燥驗收合格后方可裝載,同時保留詳細的清罐記錄。
京糧控股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經全面評估,不存在此類情況,公司相關子企業均滿足《食品安全法》《GB/T 30354-2013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中關于食用油運輸的相關要求。
道道全相關工作人員回應媒體時表示,該事件目前對公司沒有直接影響,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包裝油,且具備壓榨的產能,原料端主要通過采購大豆、菜籽等原材料,壓榨及至包裝出廠。
西王食品也表示,公司雖然對外采購部分原料油脂,但有自己的物流團隊運輸,不存在報道所說的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