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個城市相繼推出外賣騎手電動車限速新規,要求騎手在配送過程中車速嚴格控制在每小時25公里以內。
7月8日,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深入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青島、淄博、哈爾濱、珠海等地區也對外賣騎手的騎行服務推出了相關規定。
7月8日,據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消息,該局將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
其中,對騎手的違規行為給出了更明確的處罰。計劃指導行業協會完善騎手管理系統,與市交警部門騎手交通違法信息實現實時對接,對一周內有三次以上違法行為騎手實施全行業停單一天以上限制,遏制騎手交通違法行為多發現象。
關于外賣平臺方面,重點督促配送企業對使用電動自行車配送的,按照最高速度25km/h守法行駛可完成配送任務的標準,設定配送時限、路線;配送企業補充優化配送人員使用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的工作程序,強化動態監測核驗。
6月,青島市市場監管局也發布《關于規范線上經營和即時配送企業安全使用電動自行車的告知書》,要求建立并落實配送騎手使用車輛的入職審查備案制度,督促即時配送企業優化完善配送機制,合理制定配送規則,按照最高速度25km/h守法行駛可完成配送任務的標準設定配送時限、路線,并將配送騎手的守法守規情況納入考核評價體系。
7月11日,淄博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關于規范電動自行車線上經營和即時配送企業安全使用的告知書》,對即時配送企業及運力合作商提出了安全管理要求:優化完善配送機制。合理制定配送規則,對使用電動自行車配送的,按照最高速度25km/h守法行駛可完成配送任務的標準設定配送時限、路線;優化考核規則,將配送騎手的守法守規情況納入考核評價體系。
7月10日,哈爾濱市監局官方賬號發布,哈爾濱市全面部署推進即時配送平臺企業電動自行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要求建立健全電動自行車配送相關制度規則,對使用電動自行車配送的,要按照不得超過最高速度25km/h守法行駛完成配送任務的標準設定配送時限、路線;要全面開展電動自行車使用環節風險隱患排查及問題整改,嚴格落實配送人員使用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的前置審查備案程序相關要求,及時提醒配送人員完成審查備案工作。引導配送人員使用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和強制性產品認證的電動自行車,定期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自檢自查。
去年8月,珠海城管推出《外賣騎手有序騎行服務公約》,在全國率先將全市外賣騎手納入數字城管網格監管。公約內容包括建立溝通渠道、設置編號管理、明確獎懲機制、實現數據資源共享等六大項。
從監管數據看,外賣騎手的超速頻次較高。根據珠海此前發布的數據,在2023年7月24日至28日五天時間,珠海數字城管就收集到騎手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超速1325人次、未佩戴安全頭盔805人次、騎行過程中操作手機735人次。
近年來,隨著外賣服務的迅速發展,外賣騎手的隊伍不斷擴大,生活中隨處可見外賣騎手“風馳電掣”的身影。外賣小哥為追求送餐速度與送餐效率,不時通過“踩油門”搶時間,漠視交通規則,屢屢上演“生死時速”。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近幾年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暴增,2023年比2022年上升63%,2024年目前看有相較于2023年數據繼續上升的態勢。類似于非法改裝、逆行、闖紅燈、不按道路行駛、橫沖直撞的電動自行車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從現有案例看,騎手與行人發生碰撞造成健康損傷的案例不在少數。根據河南省羅山縣人民法院,2023年8月,外賣騎手李某駕駛二輪電動車送外賣途中,與王女士駕駛的二輪電動車相刮擦,致王女士受傷,后經專業機構鑒定,其傷情已構成十級傷殘。該事故經羅山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認定,外賣騎手李某承擔事故全部責任,王女士不承擔事故責任。
另據裁判文書網,以“外賣騎手”為關鍵詞搜索到的交通事故達1208起,其中涉及人身損害賠償的案例為856起,涉及殘疾賠償金的案例460起。
從安全的視角來看,多地提出對外賣騎手限速確有必要。飛速行駛的電動車,到了必須要踩一踩剎車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