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巴黎,夏季奧運會,中國奧運軍團,活力滿滿。
獲得亞洲歷史上首枚奧運會網球單打金牌的鄭欽文:是拼搏精神讓我取得金牌。自由式小輪車中國運動員首次參賽就獲得金牌的鄧雅文:騰空的時候,我看到天空好藍。和隊友攜手沖破美國隊40年壟斷,為中國男子游泳實現兩次歷史性突破的潘展樂:哪有什么玄學,就是靠實力奪冠!體操“雙杠王”鄒敬園: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場比賽,珍惜自己的職業生涯。沖浪首次參賽就闖進前16名大涼山15歲姑娘楊思琪:夢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成為你想成為的人。11歲的鄭好好在女子碗池預賽中位列第18名,無緣決賽,但在她眼里,奧運會是她來“玩”的地方:相比我在家樓下滑滑板,奧運會沒什么太大的區別,這里就是人多一點兒。中國游泳隊2金3銀7銅,獎牌總數比里約奧運會和東京奧運會翻了一番;射擊5金2銀3銅,創歷史最好參賽成績……活力滿滿的中國奧運軍團敢于爭先、敢于爭第一,用爭先爭第一的競技體育精神,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爭先爭第一的行列之中,延伸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之中,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激發活力”躍然紙上: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9月第18期《求是》雜志刊發重要文章《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并明確:在深化改革創新中激發教育發展活力。
活力:旺盛的生命力,朝氣蓬勃,剛勁有力。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基礎教育既要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也要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培養其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要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成才觀、教育觀,加快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環境和生態。
踐行總書記對教育的要求,必須打造健康活力校園,在充滿健康活力的校園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
國際大體聯啟動實施健康校園項目: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將健康融入到校園文化的各個層面。以國際大體聯《“健康校園”標準》為指導,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和北大特色,北京大學積極推進“健康校園”建設,于2021年2月成為全球首批4所被國際大體聯授予“健康校園”鉑金級認證的高校之一。
教育部實施全國健康學校建設計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鼓勵學校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各領域創新發展,辦出特色,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五育并舉、五育融合、五育協調的育人環境,提升學生健康素養和綜合素質。
由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耐克體育(中國)有限公司聯合開展,中國教科院體衛藝教研所專業指導的活力校園項目,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和活動設計,更注重個性化和差異化教學,滿足學生不同需求,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其終身運動習慣和自主參與意識。
新的學年度即將開啟,活力校園的建設,學生創新活力的激發,需要打破思維極限,破除路徑依賴,以身心健康為突破點強化五育并舉,推動育人方式、培養模式改革,讓不同稟賦、不同發展興趣的學生能夠有效地學習、多樣化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