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重點探討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并從學科、課程、教學和學生的角度探尋其在補學科短板、助課程銜接、重個體差異、促學生成長等方面的價值意蘊,旨為后續(xù)研究和實際應用提供重要參考。
關鍵詞:國家標準;補短板;助銜接;重差異;促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8-0010-03
2024年5月28日,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由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發(fā)布[1],國標的發(fā)布對學科、課程、教學、學生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補短板:彌補體育學科評價理論之缺失
體育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肩負著重要的育人使命,但始終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評價標準的缺失,使得該學科理論體系不夠健全,導致該學科長期未受到多方的高度重視。盡管在義務教育階段國家已經將體育學科按所占學時比例定位在了第三主科的位置,但事實上仍被作為非學科、副科、小學科。究其原因,一些對體育學科的偏見固然存在,但體育學科自身的理論體系建設也存在長期未被補齊的缺口,很難徹底扭轉人們對體育學科的偏見。
體育學科和其他學科一樣都是大約每10年推動一輪改革,而每次改革都會在學科價值、學科課程、學科評價等方面做出不斷優(yōu)化,體育學科的學科地位越來越被認同。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fā)向上、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具有獨特功能[2]?!睙o論定位于基礎性工程,還是在育人方面,體育學科的地位均不容忽視。但如何全面、系統、精準地評價該學科是否實現了學科價值,也就是說,該學科是否發(fā)揮了這一重要價值和獨特功能,一直缺乏一套真正用于評價學生體育學習的標準體系。盡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已經相對完善且制度化地每年開展著大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普測和抽測工作,但只有體質的監(jiān)測并不能全面反映體育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強化體育評價”,更加明確了體育標準建設的緊迫性和時代感。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HtdbJxRbkIWfOiIUH64Umw==準將對完善體育學科評價理論發(fā)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助銜接:消除體育課程低級重復等現象
體育課程長期存在蜻蜓點水、低級重復、淺嘗輒止、半途而廢的現象[3],這些現象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也影響著學生運動能力的形成,還對體質健康的增強產生較大的負面效應。而存在這些現象的直接原因在于缺乏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標準體系,這一個學段不知道上一個學段學到什么程度,下一個學段也不知道這個學段學到什么程度了,導致后一個學段不知道從哪里開始教起,往往會出現從頭再來的現象。
體育課程如何有效實施?首先,課程實施中的教學計劃要把握學生需求,學生各自有著不同的需求,不僅僅是興趣愛好不同,其體能狀況、技能基礎都會有所不同,不同的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需求也各有不同。教學計劃的制定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所開展的項目應盡可能豐富多樣,引入新的教學組織方式,如開展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學生選擇了自己喜愛的項目,這樣有利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還要依據學生的體能、技能水平做出有差異的計劃,使學生依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更有針對性地學習,如教學計劃可分為初、中、高三個難度的細化與區(qū)分,學生可以更精準地參與學習。其次,課程實施中的教學組織要注重因材施教,以往課堂存在一刀切、大統一現象,有了不同項目、不同難度的教學計劃后,除了學生可以有選擇性地學習,教師的施教也會更清晰,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學生技能掌握程度,通過教學比賽活動的組織把握學生學會的程度,以及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便于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相應項目各等級內容的測評為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提供基礎性保障。再次,課程實施中的教學評價要強調精準監(jiān)測,從課上、課后,到單元結束、學期結束,乃至學年結束、學段結束都可以對教學效果做出評價。每個階段的評價都需要完善的標準體系做支撐,離開了標準,既不知道教師教到什么程度了,無法更有針對性地施教,也不知道學生學到什么程度了,無法更有銜接性地學習,對學生的體育興趣、運動能力、體質健康等帶來不利影響。
三、重差異;實現體育教學真正的因材施教
學生有差異是絕對的,沒有差異是相對的,不能用無差異的方式教著有差異的學生。關注個體差異,真正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升體育教育教學質量。
在體育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因材施教,首先,學段差異不容忽視,大中小幼各學段特點鮮明,除了年齡的客觀差異,其不同學段的運動也特點鮮明,只有實施有針對性的組織方式,才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幼兒處于運動的啟蒙期,體育教學應多采用游戲化的方式;小學處于運動的基礎期,體育教學應多采用趣味化的方式;初中處于運動的發(fā)展期,體育教學應多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高中處于運動的提高期,體育教學應多采用專項化的方式;大學處于運動的應用期,體育教學應多采用自主化的方式[4]。低學段過早專項化、高學段依然游戲化等不切實際的教學方式都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次,高度重視性別差異,體育課堂學習,無論是否將男女生進行分班組織,其教學工作都要重視男女差異。除了男女生之間生長發(fā)育速度有區(qū)別,青春期身體適應運動的情況有不同,心理發(fā)展也特點鮮明,他們對體育的興趣愛好也有一定差別,如一般情況下,男生更喜歡競爭類、挑戰(zhàn)類的項目,而女生更傾向于生活類、審美類的項目。在組織方式的選擇上,男女生也略有區(qū)別,男生喜歡參與直接對抗性的競賽組織方式,而女生時多傾向于間接對抗或非直接對抗的組織方式。只有關注性別差異,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性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fā)展需求。再次,能力差異重點把握,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體育新課程標準都明確將運動能力定位為要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要素。學生的運動能力不僅與運動技術、運動技能掌握情況有本質區(qū)別,即運動技術掌握是能夠把動作做對,運動技能掌握是能夠把動作練熟,運動能力形成是能夠把動作靈活運用;學生的運動能力自身還有等級區(qū)分,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將每個項目均劃分為六個等級,每個等級呈現逐級進階難度遞增的特點,因此,同樣是形成有運動能力的學生,其處于不同等級,學生的運動能力水平也各不相同。體育教學基于學生的運動狀態(tài)和運動能力差異,實施因材施教才能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的發(fā)展才能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促成長:滿足健康促進和全面發(fā)展需求
體育學科的不斷完善、體育課程的有效實施、體育教學的質量提升都共同指向學生更健康的成長和更全面的發(fā)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是體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體系建設的關鍵。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在推動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中起著根本性作用。
首先,學生的健康狀況重點聚焦在體質健康層面。多來年,體質提升艱難,小胖墩、小眼鏡、小豆芽等檢出率持續(xù)遞增且令人擔憂。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育英學校時指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長得壯壯的、練得棒棒的。”增強學生體質依然是艱巨任務,以往學生參與的體育鍛煉嚴重不足,不僅體育課堂基本上達不到鍛煉的目的,課間、課后鍛煉也不夠充分,多數又未能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僅體育鍛煉這一項就未能達到理想的質和量的要求,再加上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十分多元,睡眠不足、膳食不均都直接影響著體質健康發(fā)展水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決定性作用??偟膩砜?,學生參與鍛煉的動力不足,未能激發(fā)其內在動力;能力不強,運動能力未能形成;保障不夠,睡眠飲食基本條件缺乏保障等,學生的體質健康促進速度就難以提升,健康水平就難以持續(xù)增強。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22項均有六個等級設置,基于等級的驅動效應和未來不同學段應達到相應等級要求的逐步提出,學生自身的興趣項目就能得到更好的激發(fā)與發(fā)展,學生能自主地學起來、練起來,甚至養(yǎng)成鍛煉習慣,根據驅動效應不斷提升運動能力發(fā)展水平,持續(xù)性地增強學生的體質增進健康。其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兩層含義,一是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二是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fā)展,這都是學生發(fā)展所必備。就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而言,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因運動能力國家標準的推行將會有較大程度地推動,在睡眠和營養(yǎng)基本條件保障的情況下,形成了一定運動能力后的持久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夠讓學生在鍛煉中享受到運動的樂趣,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而且還能夠起到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作用。甚至運動水平越高,對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促進作用越突出。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言,從五育并舉每一育都重要,到五育融合協調發(fā)展,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可以推動“強化體育評價”政策落實到位,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價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衡量體育教育質量的同時,能進一步完善體育教育工作,發(fā)揮體育在五育中的促進作用,使體育在樹德、益智、強體、健美、促勞等方面得到協調發(fā)展和有效促進。
五、結語
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的發(fā)布是歷史性突破,具有開創(chuàng)性。該標準無論是對學科、課程、教學,還是對學生都意義非凡。全面把握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的多元價值,能更高地引領體育學科發(fā)展,更深地推動體育課程改革,更強地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建立高質量教育發(fā)展體系發(fā)揮體育學科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質量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于批準發(fā)布《鑄造用生鐵》等195項國家標準和1項國家標準修改單的公告,2024年5月28日.
http://zxd.sacinfo.org.cn/default/com.sac.tpms.core.std.work.approval.stdPublish.flow
[2]中共中央 辦公廳,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2020年10月.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3]毛振明.面向未來,久久為功: 新征程校園足球再出發(fā)[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4(02).
[4]于素梅.一體化體育課程的旨趣與建構[J].教育研究,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