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遼寧省鄉村振興專委會副主任,遼寧遼錦生態旅游中心主任,遼寧理工大學文化旅游學院教授、體育學院老師,遼寧工業大學旅游管理學院副教授……
這些不同的身份都指向同一個人,他的真名叫魏新河,但很多時候,他化名為魏鑫,或是魏新,出生于1978年10月。至少從2021年起,魏新河便以各種不同的身份,參加各大高校、學會、協會組織的會議,甚至擔任發言嘉賓。
2024年6月25日,有人將魏新河“偽造教授、官員身份參加多個學術會議”的消息發到社交平臺上,消息隨后大范圍傳開。
魏新河究竟是誰,為什么大費周章地到處參加學術會議?錦州市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透露,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確有一名科長叫魏新河,與網傳身份造假者為同一人。
7月4日,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通報稱,魏新河為提高知名度等個人目的,多次以虛假身份參加線上線下學術交流活動,因涉嫌招搖撞騙罪,已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7月24日,錦州市古塔區人民檢察院對魏新河批準逮捕。
2024年6月24日,魏新河最后一次更新朋友圈,表示自己受邀將前往浙江一所雙一流高校參加會議。第二天,作為這場會議會務組的負責人之一,劉誠(化名)在網上曝光了他。
這是一場由學院組織,與文化遺產保護有關的研討會。會議開始前,魏新河也投了稿,標題為《賡續傳承遼沈戰役精神,踔厲奮發一起奔向未來》,落款單位是“遼寧理工大學紅色教育發展中心”。
劉誠將這篇文章上傳至查重軟件,發現90%的內容都來自百度文庫、百度百科、豆瓣等公開信息,屬于簡單的復制粘貼。會務組選擇了拒稿,并將郵件發回魏新河的郵箱中。
不久后,會務組收到魏新河郵箱的自動回復,落款卻是“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
但在當時,最讓劉誠和其他會務組成員困惑的,在于全國并沒有“遼寧理工大學”,而在網絡上,又確實有很多“遼寧理工大學魏新河”參加學術會議并發言的報告。
“我們以前從未聽過有人冒充高校教授參會,因此核實了很多次,一直很怕因為我們的失誤而得罪了老師?!眲⒄\回憶,從6月開始,魏新河多次更換手機號、微信號,撥打會務組成員聯系電話,同時添加微信好友。
“他當時的態度很好。”劉誠他們決定,讓魏新河前來參會旁聽,并請他再次提交參會回執。
在更正后的信息中,魏新河使用了化名“魏鑫”,稱自己是遼寧理工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的講師,并填寫了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的辦公所在地作為通信地址。
不僅單位、職稱變了,甚至姓名都更換了,這讓會務組頗為震驚。會務組與遼寧理工學院、遼寧理工職業大學、渤海大學取得聯系并求證,結果查無此人。6月23日,會務組將魏新河的兩個微信賬號都移出了研討會群聊。次日,魏新河發朋友圈,稱自己受邀將前往劉誠他們組織的研討會。
“他發朋友圈后,我多次打電話讓他刪除朋友圈,他拒絕并辱罵我?!眲⒄\發現,魏新河所使用的微信賬號共有5個,且微信名很接近。此前,魏新河還更新了自己前往中國人民大學參加會議的內容,并在高考后發布了多條與東北高校招生宣傳有關的圖文。
在2024年7月4日發布的通報中,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提到,自2022年以來,魏新河假冒“遼寧理工大學教授”等虛假身份招搖撞騙。但事實上,早在2021年11月,王鵬(化名)就曾在一個學術研修班上遇到過魏新河。
這個研修班主要圍繞濕地科學基本理論與方法、濕地生物多樣性與棲息地保護等內容展開,原定2021年11月1日至5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中國生態學學會為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東北項目辦公室等6家單位為承辦單位。除了往返交通費由學員承擔外,住宿費、伙食費、場地費、講課費等費用均由主辦方承擔。培訓結束后,承辦單位還將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王鵬曾是這個研修班的會務工作人員。研修班開始前,魏新河填寫了報名回執,兩人因此取得聯系。當時,魏新河使用的身份為遼寧紅海灘海洋濕地保護公園的工作人員。
“這個研修班只是推廣濕地生態恢復技術的,參加的基本都是高校師生,還有各濕地保護區工作人員,屬于公益性質?!蓖貔i介紹,研修班原計劃設有審核機制,參加者不僅需要提交工作證、職稱證書之類的復印件,線下簽到時,還要攜帶原件證明。不過受疫情影響,這個研修班轉到線上進行,參加人數因此遠遠超出原來設定的100人限制,身份審核工作也就此作罷。
但在一眾參加者中,魏新河依舊給王鵬留下了印象。
培訓期間,在提交的答題作業中,魏新河更改了自己的工作單位,稱自己為“遼寧省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生態旅游辦公室主任”。培訓結束后,統計培訓證書信息時,他給出的信息也是“遼寧省錦州市林草局主任”。
不僅深諳濕地保護、鉆研紅色歷史,過去幾年,魏新河還以多種身份,參加了多個領域的多種學術活動。
例如,2021年5月,參加第六屆中國汽車救援行業大會時,魏新河是遼寧省錦州市生態旅游房車露營辦公室主任;2022年11月,參加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暨“中國式現代化與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論研討會時,魏新河是遼寧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同月,在河北省舉行的第十二屆公共政策智庫論壇暨“新時代、新征程、新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魏新河的單位又變成了遼寧理工學院。
發帖曝光前,劉誠曾托人打聽,得到的結果是,錦州市確有一個名叫“魏新河”的人,當兵轉業留在錦州,愛好文化藝術,喜歡寫作。
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官網顯示,2020年起,魏新河曾多次撰文,介紹錦州市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情況,部分文章還曾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轉載。 2022年11月,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官網發布了一篇題為《錦州市林草局為企業辦實事》的文章,配圖中,苗木企業負責人舉起一面錦旗,魏新河就站在右側。
像魏新河這樣的人能夠輕易出入各類學術會議,是否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學術會議的質量并不高?
“魏新河事件”在網上發酵后,有評論直稱學術會議是“草臺班子”“高校用來揮霍經費用的”“需要更嚴格的審查和準入制度”。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郭英劍不認同那些批判聲音,在他看來,“魏新河事件”尚屬特例?!拔蚁?,這應該是絕大多數學者的一種共識。就是這樣一個不知何種學術背景的人,居然愿意冒名頂替去參加各種會議。”郭英劍認為,如魏新河這樣的人,在圈內、圈外被識破是早晚的事情。
對于這一事件出現的原因,郭英劍表示,主要還在于當前的學術會議采取通知型的廣泛邀請,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分發,開放報名,因此任何符合條件的學者和研究人員都可以提交論文或報名參加。
除了純粹的學術會議外,魏新河還參加了很多由社會組織、協會組織的論壇和研討會。
而在此之前,2023年7月,文旅部、中宣部等11個部門曾下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行動,對于在黨政機關、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企業等舉辦的各類論壇活動中,打著官方旗號、假冒正規組織名義舉辦的各類“山寨”論壇活動;對黨政領導干部和專家學者出席情況進行不實宣傳,誤導公眾的論壇活動;對超出主辦單位職能范圍,主題交叉重復、內容空泛、導向有偏差的“表演式”“形式主義”論壇活動進行清理整治。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