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河“幾字彎”既是傳統化石能源主要產區,又是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主要蘊藏地,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綜合能源保障基地,肩負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生態安全的歷史使命和責任,要將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與煤炭為代表的傳統能源融合發展,構建新型能源體系,走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關鍵詞:內蒙古 黃河“幾字彎” 新路徑
《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意見》不僅為未來內蒙古的發展規劃了藍圖,也為黃河流域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戰略指導。
一、黃河“幾字彎”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既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又是重要的經濟地帶。流域范圍內9省(區)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的1/4,總人口約占全國的1/3。黃河流域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已成為全國最大規模農牧業生產基地和能源資源基地,更被稱為“能源流域”。流域范圍內運輸干線與樞紐眾多,形成了涉及機械制造、國防軍工、交通運輸設備、電子信息設備以及部分高端合成材料、精密機械設備等眾多實力雄厚的產業集群。黃河流域對于國家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年來,黃河“幾字彎”所轄4省區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力度空前加強,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決定了黃河“幾字彎”在我國能源供應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
長期高強度的資源開發使得本已十分脆弱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滯后,內生動力不足,發展質量有待提高。黃河“幾字彎”是我國重要的化石能源開發核心區域,也承擔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和霧霾治理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內蒙古長遠發展布置“五大任務”,既包含“重要能源與戰略資源基地”,也突出“生態安全屏障”。
(一)資源開采破壞生態環境
傳統化石能源資源開采及其利用都會深刻影響資源所在地的生態環境,對于可持續發展造成重大影響。黃河“幾字彎”煤炭產量約占全國70%,集中在3.3萬平方千米范圍內,也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水土流失面積114萬平方千米,生態環境損害修復代價巨大。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產權明晰、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所有者權益遭受損害。缺乏國土規劃,致使資源無序開發,過度開發,分散開發占用優質農田和生態保護區土地。環境破壞嚴重,生態失衡反過來造成經濟社會不可持續。
(二)能源產業爭奪當地水資源
黃河流域水資源匱乏,河道流量嚴重衰減,水資源緊缺與用水增長矛盾十分突出,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剛性約束。煤炭、石油、天然氣、煤電、煤化工等各類能源項目用水耗水量普遍比較高。黃河“幾字彎”所轄各省能源行業用水量快速增長,存在用水結構和方式不合理,用水效率總體不高,侵占農業和生態用水需求,用水分配競爭激烈,矛盾突出。區域總體規劃的長期缺失,造成礦權疊加,煤炭和能源化工基地無序建設。各地興建的基地同質化問題突出,基本都是圍繞煤炭、煤電、煤化工,直接造成重復建設和低水平競爭。同時,這一區域各類能化基地都規模巨大,由此造成用水量需求巨大,與當地水資源稟賦和配額不匹配,經常擠占生態和農業用水配額。
(三)減排壓力巨大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各國紛紛制定碳達峰和碳中和時間表,我國也向全世界鄭重承諾: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達到碳中和。我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大約103億噸,其中約92%來源于傳統能源使用。2022年1月24日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體工作安排做出部署,提出“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雙碳”目標的制定對于傳統能源產業提出了明確的轉型要求,能源產業低碳綠色轉型任務十分艱巨。
二、黃河“幾字彎”高質量發展指導方針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座談會,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強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施大保護大協調的方針,為黃河流域沿岸各省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一)節水控碳
《意見》中要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扎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大草原、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力度,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構筑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
各類能源項目必須強化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持續提高節水技術水平,不斷降低水資源的破壞以及廢水排放量。黃河“幾字彎”大型綜合能源基地眾多,各能源基地的項目整體規模巨大,發展用水總量必須處理好與流域用水調配、生態補水、農業用水之間的關系,嚴守水資源利用總量紅線,避免對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的沖擊。黃河“幾字彎”發展理念要摒棄單純注重能源資源開發的錯誤觀念,把生態環境和水資源作為能源開發首要約束條件。不僅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水資源利用水平要達到國內外先進行列,而且污染物排放總量和用水總量要持續減少,從源頭上降低能源開發對于水資源和生態環境負荷,協調能源安全與生態安全的關系。
《意見》中針對“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黃河“幾字彎”能源基地基本都是圍繞煤炭、煤電和煤化工,直接造成該區域減排壓力巨大。黃河“幾字彎”亟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需要以“節水控碳”為核心目標,捋順相關產業整體發展思路,實現產業綠色低碳轉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生態安全。
(二)優化布局
《意見》中要求“立足內蒙古資源稟賦、戰略定位,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延長資源型產業鏈、創新驅動發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相結合,切實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優化黃河“幾字彎”開發結構與空間布局,化石能源開發需要綜合考量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約束,加快退出生態環境脆弱區和資源枯竭地區的化石能源開發。通過發揮可再生能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紅利作用,實現環境優勢與可再生能源優勢相互促進,促進自然財富和生態財富不斷增值。能源產業要轉變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方式,瞄準能源產業技術鏈和價值鏈高端,發展生態環境友好型能源產業集群,為內蒙古經濟發展培育綠色增長新動能。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片面追求低水平供需平衡的思路,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僵尸企業。加快應用創新技術工藝,針對基地園區和產業鏈實施系統節能減排和循環性改造等,提升傳統能源基地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培育壯大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現代制造等新興產業。
(三)改革創新
《意見》中關于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支持內蒙古“研究設立區域煤炭交易中心”,“完善適應新能源參與的電力市場規則,探索開展蒙西電網電力容量市場交易試點,建立可再生能源配套煤電項目容量補償機制。開展內蒙古電力市場綠色電力交易”等能源領域重大改革舉措。《意見》中關于創新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體制機制,充分考慮資源開發對于開采地經濟社會環境的綜合影響,要求“健全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利益分配共享機制,強化資源型企業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責任和社會責任,促進綠色開發、收益共享。”同時,也鼓勵開采企業帶動當地農牧業發展,要求“探索村集體采取出租等方式利用礦區土地共建就業幫扶車間、現代農業設施和發展新能源,促進礦區居民就業增收。”制度體系轉變聚焦關鍵領域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構建流域一體化的現代能源環境治理體系。
三、黃河“幾字彎”綠色低碳轉型新路徑
《意見》對于“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新路徑”在各個領域提出了若干具體措施。黃河“幾字彎”沿岸的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和陜西省成為最具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的區域,在煤炭領域的地位不斷提升。近年來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大背景下,內蒙古自治區和山西省分別制定了11.5億噸和10億噸的控制目標。未來,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和陜西省保障煤炭供應的核心地位不會改變,但是煤炭綠色減量和優化開發進程將進一步加快。轉變化石能源為主的開發方式,加快構建“清潔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的新型能源體系。
(一)推廣光伏+荒漠(沙漠)治理模式
《意見》中關于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提出“加快建設庫布其、騰格里、烏蘭布和、巴丹吉林等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支撐性電源及外送通道。”地處干旱半干旱區域的黃河上游地區,水資源極為珍貴。圍繞減少水資源蒸發量的光伏+農業(牧業)的綜合發展,將光伏與沙漠治理并舉,從而帶動當地農業和畜牧業發展,充分利用水資源,實現光伏和沙漠治理聯合減碳。太陽能板下的水資源揮發量減少,可發展農業和草業;光伏板定期沖洗,沖過的水可用來給農作物(或者草)做滴灌。太陽能發電的同時,可在光伏板下搞生態修復或者發展農業。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引進大型央企建設規模宏大的光伏基地,創新庫布齊沙漠治理模式。利用太陽能光伏板樁基固沙,光伏板遮陽改善植物生長環境條件,綠化治沙也大大降低了光伏企業維護成本。
(二)促進現有煤化工與可再生能源結合實現低碳能源體系建設
《意見》中對于構建現代能源經濟體系提出“開展大規模風光制氫、新型儲能技術攻關,推進綠氫制綠氨、綠醇及氫冶金產業化應用。”同時,也提出“鼓勵新能源就地消納,支持先進綠色高載能產業向內蒙古低碳零碳園區轉移布局。”黃河“幾字彎”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同時具有顯著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優勢,適宜發展綠氫和綠醇(或者藍醇)產業。通過現有煤化工項目與新能源基地相結合實現低碳新能源體系建設。通過太陽能和風能電解水制備綠氫和氧氣,使得煤化工項目不再排放二氧化碳。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建設二氧化碳加綠氫制甲醇技術示范項目,鄂托克旗建設風光制氫一體化合成綠氨項目,采用“綠氫消納綠電、綠氨(醇)消納綠氫”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形成綠電-綠氫-綠氨(醇)全產業鏈示范,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把風能和太陽能以甲醇(氨)液體的形式儲存下來。甲醇儲運方便,是比較理想的能源載體,可以承擔風能和太陽能儲能需要,是促進黃河“幾字彎”資源型地區綠色低碳轉型現實選項。
新能源的使用存在諸多技術和經濟成本障礙,如何消納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問題。能源行業本身就是研發和產業投資巨大但技術進步緩慢的行業。放棄現有的傳統能源基礎設施,另起爐灶再建一套新能源供給體系,既不經濟也不現實,還可能造成極大的浪費。圍繞“雙碳”目標制定戰略和技術路徑一定是以已有的、證明的、現實的技術路徑為基礎。
能源行業處于經濟系統基礎地位,涉及生產、運輸、儲存和消費等復雜而廣泛的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經濟和社會平衡發展的綜合性問題和復雜系統工程問題。故此,黃河“幾字彎”探索綠色低碳轉型新路徑,應當建立在技術創新突破且安全可靠基礎上,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綜合平衡。
因此,通過推廣“光伏+荒漠(沙漠)”治理模式,帶動農牧業發展,完成荒漠(沙漠)生態修復,利用光伏和風力發電結合本地已經發展成熟的煤化工產業合成甲醇或者氨。這樣的新路徑探索是建立在對《意見》內容的深刻體會和充分理解基礎上,結合當前乃至未來黃河“幾字彎”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努力實現資源型地區綠色低碳轉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9(11):1-4.
[2]唐家凱.沿黃河九省區水資源承載力評價與障礙因素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21.
[3]張有生,蘇銘.黃河流域能源基地轉型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22.
[4]李小建等.沿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人地協調與空間協調[J].經濟地理, 2020, 40(04):1-10.
[5]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0/content_6909412.htm.
(作者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
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