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術課堂上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可以讓美術課堂更加精彩,同時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文章提出了巧用信息技術、融入生活元素、創設問題情境等在美術課堂有效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期望可以幫助廣大教師打造精彩紛呈的美術課堂。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美術;新課標
良好的美術教育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將情境教學法引入美術課堂,能夠給美術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使學生感覺美術課堂生動、有趣。為了有效應用情境教學法,美術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巧妙地將教學內容與多樣化的情境聯系起來,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思考、探究,讓美術課堂更加精彩。
一、巧用信息技術,創設靈動情境
當教學情境有趣,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時,學生會更愿意積極地探索教學內容?,F代化教學技術的發展,讓創設直觀、有趣的教學情境變得更加簡單。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育資源打造直觀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的步伐,結合視覺、聽覺理解美術作品,從而逐步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
(一)巧妙設導,激發興趣
精彩紛呈的導入環節可以吸引學生,讓學生跟隨教師的腳步進入美術的世界,積極地學習新知識。在實踐中,個別教師受應試思想影響,不重視導入環節,也沒有著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照本宣科地講解美術知識,導致學生對學習美術知識提不起興趣,學習效率得不到保障。在使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有必要在導入環節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直觀31a09060fd5358213940a4546386c35e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對美術知識產生好奇心,愉悅地開啟學習之旅[1]。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上冊教材第四單元第2課“設計我們的校園”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印象最深刻的‘春晚’節目是什么呢?”在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春晚”節目后,教師可以播放這些“春晚”節目的視頻片段,并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春晚”節目美在何處。由此,學生自然會意識到,藝術家們借助美術的力量,讓“春晚”節目變得美輪美奐。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道:“其實我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使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美好。大家要不要一起動手嘗試一下?”由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興趣會得到激發,他們會想要了解自己可以通過什么方式裝飾校園,以及自己要如何動手制作裝飾品。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順利地帶領學生進入新課,指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
(二)降低難度,幫助理解
初中階段的學生仍傾向于通過視頻、圖片等較形象的內容理解知識。如果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直接講解教材中的美術知識,學生往往會不得要領,無法真正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有必要利用多媒體技術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以相對輕松、愉悅、簡單的方式學習美術知識、欣賞美術作品[2]。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美術九年級下冊教材第三單元第1課“形式和內容豐富的動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展示幾個學生喜愛的動畫角色,然后詢問學生“這幾個角色出自什么動畫片呢”,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可以播放《獅子王》《花木蘭》《大鬧天宮》等動畫片的片段,并提出“這幾部動畫片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異同呢”等問題,鼓勵學生討論與動漫藝術有關的知識。此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想法以及教材內容講解動漫藝術的特點,幫助學生順利掌握相關知識。在學生掌握有關動漫藝術的基礎知識后,教師提出“你們知道動畫片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嗎”等問題,然后播放介紹動畫片制作流程的紀錄片,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有關動漫藝術的知識,激發學生動手創作的熱情。
二、融入生活元素,創設生活情境
美術作品往往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要積極融入生活元素,創設生活情境,給學生搭建將美術作品與現實生活連接起來的橋梁,幫助學生切實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到廣闊的社會環境中展開美術實踐。
(一)使用生活素材,鼓勵動手實踐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大多將教學重點放在美術理論的講解上,很少將生活素材引入課堂。但美術教學的目標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美術知識,還應當包括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應該適當引入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改造生活素材,讓學生嘗試創造美[3]。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人教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上冊教材第二單元第2課“手工書設計”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將自己喜歡的書籍帶到教室來”的任務,讓學生產生期待,為后續參與實踐活動做好準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圍繞學生帶來的書籍提出問題,如詢問學生:“你為什么喜歡這本書呢?它的哪些部分吸引了你?”在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道:“聽了這么多同學的回答,老師發現,吸引人的書籍不僅有精彩的內容,還有美觀的設計。同學們,你們對書籍的設計有哪些了解呢?如果有機會設計與制作屬于你自己的手工書,你會怎么做呢?”在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之后,教師可以介紹與書籍裝幀形式有關的知識,以及如何改變書籍的造型與裝飾。而在學生扎實掌握上述美術知識后,教師則可以布置“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嘗試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材料制作一本至少四頁的可折疊的手工書”的實踐任務,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材料和靈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完成手工書的設計與制作。
(二)開放學習空間,引導進行創作
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育思想影響,習慣將教育的場所局限在教室內。然而,這樣做其實在無形中阻礙了學生將美術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陶行知先生是我國教育領域的先驅,他提出了“社會即學校”的觀點,倡導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廣闊的空間中探索。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不妨組織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在室外展開美術創作,并指導學生利用美術知識表現生活、記錄生活[4]。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上冊教材第四單元第1課“描繪我們的校園”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自己在課前拍攝的校園風景,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熟悉照片上的風景嗎?這些照片是在哪里拍攝的呢?”由于學生對校園十分熟悉,他們會積極地指出這些照片的拍攝地點。隨后,教師可以展示一組校園線描寫生作品,并通過“寫生的第一步是什么”“如何取景呢”等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學內容上。此后,教師可以結合優秀的校園線描寫生作品介紹取景、構圖、透視的知識,提醒學生取景時視平線在畫面上的位置十分關鍵,主體景物在畫面的黃金分割線時效果最佳。在學生基本掌握上述知識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實踐:“相信通過之前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學會線描寫生的方法了。接下來的課堂時間,讓我們一起走出教室,嘗試進行線描寫生吧!”至此,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廣闊的校園空間展開線描寫生。
三、創設問題情境,指導探究學習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引導學生高效學習。
(一)以問啟思,指引思考方向
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厘清學習思路,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在將情境教學法引入美術課堂后,教師有必要圍繞重難點知識設計多樣化的問題,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探索美術知識。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上冊教材第三單元第2課“精美的報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連串問題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進行思考、探究。在課堂伊始,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讀過什么報紙和期刊呢?你們認為這些報紙和期刊的設計合理嗎?”在學生分享自己平時閱讀的報紙和期刊,并說出自己對于這些報紙和期刊的設計的看法后,教師可以展示一些學生提及較多的報紙和期刊的圖片,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這些報紙和期刊的版面給你的總體感覺是怎樣的呢?你覺得這些報紙或者期刊有哪些地方一下子吸引了你的目光呢?你認為這些報紙或者期刊在設計上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嗎?”在帶領學生學習有關版式設計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你在閱讀報紙時,一般會按照什么順序閱讀”“在閱讀期刊時你又會如何閱讀”“你會被報紙和期刊的什么內容吸引呢”等問題,讓學生明白圖片、標題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些內容具有較強的視覺效果,可以吸引讀者。除此之外,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白,版式設計的基本法則包括對稱與均衡、變異與秩序、空白與疏密、比例與分割、對比與調和、節奏與韻律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逐漸知道如何描述版式設計的視覺之美。在講解知識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總結:“那么,版式構成要素主要包含什么呢?”如果學生順利掌握了上述知識,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在版式設計上存在不足的報紙和期刊,并提出問題:“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報紙和期刊,大家認為它們在版面設計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嗎?如果需要修改這些報紙和期刊的版式,你會從哪里開始呢?”在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動手繪圖,把自己的想法展現在紙上。
(二)組成小組,推動合作探究
在提出問題后,教師往往會發現,面對相同的問題,不同學生的探索方向、探究進度存在較大的差異。為了幫助全體學生高效解決問題,提高美術教學效率,教師不妨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展開合作探究[5]。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上冊教材第三單元第1課“有創意的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有關字體設計的知識。在介紹字體設計的基本方法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并給學生布置“進一步探究字體設計的方法,合作設計有創意的組合文字”的探究任務。接下來,教師應當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充分探究。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為學生營造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確保學生愿意參與小組討論,共同完成探究任務。在學生順利完成任務之后,教師則需要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情況稱贊學生,認可學生付出的努力,激勵學生繼續通過合作學習完成相對復雜的探究任務。
結語
總之,在初中美術課堂應用情境教學法是切實可行的做法。為了有效應用情境教學法,美術教師應當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主動學習美術知識,參與美術實踐,逐步提升核心素養,從而有效發揮美術學科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耿曉月,史肖.初中美術核心素養時期的多媒體情境教學實踐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3):213-214.
[2]陳奇.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7):94-95.
[3]李鋆.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初中美術教學情境創設的實踐研究[J].知識文庫,2023(7):1-4.
[4]李文靜.基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初中美術課程教學情境創設[J].學園,2022,15(34):13-15.
[5]李碧原.學科核心素養下初中美術情境教學的應用研究[J].智力,2022(30):41-44.
作者簡介:徐振軍(1976—),男,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忠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