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學習特點,整體規劃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課程實施的整體性。大單元教學具有整合性,符合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合理應用大單元教學能有效解決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重復、知識關聯度不強等問題。文章簡述大單元教學的特征,多維度探究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中開展大單元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
化學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大單元教學具有系統性、連續性,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積極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的特征
(一)強調整合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多以知識點為切入點設計教學活動。大單元教學則是教師由大概念、學科觀念出發,搭建系統的教學框架。
在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應從整體出發,考慮學科知識與學科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并將知識、能力和素養加以整合,通過層次分明的內容,在不同的階段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417d4f3553c90febc11f60eaf33784767dd543a72d1bc1f62bece5a68e1a9424二)注重真實學習
對于學生而言,很多專業能力并非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后天對知識和技能的廣泛應用中遷移形成的。
在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課堂的深度,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展開積極交流,實現學以致用[1]。
(三)突出教學評的一致性
大單元教學包含的元素有教學內容、學習任務、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在大單元的統整下,這些元素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指向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的實踐
(一)明確教學目標
1.全面思考教學目標
大單元教學的目標需要教師全面思考,以保證全面性、科學性。對此,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確定教學目標。第一,注重分析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對核心素養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圍繞化學課程特點、教學階段,展開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以達到教學目標。第二,注重分析核心素養。在課堂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前提是教師充分理解核心素養的內容及其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2]。第三,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是化學課堂的主體。教師所設計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教師應立足學生的化學學習基礎和思維特點深入分析,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二冊“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的教學為例。為了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助力大單元教學的順利開展,筆者在備課時加強對課程標準、核心素養和學生情況的分析。首先,通過對課程標準的分析,筆者認識到本節內容不僅涉及基礎的化學知識,還與時代主題相符,體現了化學學科的新理念、新思維方式,為解決人類生存問題提供了建議。其次,從核心素養的視角分析,筆者認識到應采取案例教學、討論交流、演示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發展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并在切身體驗中感受綠色化學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環保意識和綠色消費觀念。最后,從學生能力的視角分析,本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且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化學基礎。基于上述分析,筆者將大單元教學目標確定為:讓學生了解綠色化學的興起與發展,掌握綠色化學的原理與方法,熟悉綠色化學技術在現代化學工業中的應用,樹立以綠色化學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觀,為未來從事相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拆分教學目標
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應綜合考慮學情,將教學目標拆分為多個子目標。具體來說,教師在拆分大單元教學目標時,應突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還能助力學生在課堂中深入理解知識,有效發展核心素養[3]。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二冊“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學為例。首先,筆者結合教材內容和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將大單元教學目標拆分為以下四點:第一,認識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多種形式存在;第二,以類別和化合價兩方面為切入點,認識硫及其化合物;第三,大膽預測含硫物質的性質,并以建模的方式認識物質的性質;第四,通過實驗探究驗證物質的性質,鍛煉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其次,筆者整合知識點,并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螺旋式的結構劃分課時內容,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課堂知識,加強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最后,考慮到部分學生的微觀意識較為薄弱,思維缺乏靈活性,對于部分含硫物質化合價的變化情況不熟悉,筆者精心設計實驗活動,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培養。
(二)科學設計活動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多樣化學習中掌握知識點。
1.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能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習化學知識,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結合教學需求來確定情境類型,保證情境類型與大單元知識緊密聯系。如在講解生活化知識時,應聯系日常生活創設情境,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在講解抽象性知識時,則應借助直觀的課件創設情境,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4]。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金屬材料”的教學為例。在大單元教學中,筆者以“高鐵建設中金屬材料的選擇”為主題創設真實情境,精心設計大單元任務。首先,筆者在課堂初始階段播放視頻“到2035年,中國鐵路是什么樣的”,讓學生了解中國高鐵的建設進程。其次,筆者圍繞情境提出問題:“如何選擇制造鐵路軌道的金屬?選擇鐵路軌道合金的方法有哪些?選擇制造高鐵車體合金的方法有哪些?主要考慮哪些因素?未來高鐵的制造材料可能具有哪些性能?”最后,筆者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學生圍繞教學主題展開討論和探究,將課堂所學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真正啟發學生的思維,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部分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并未綜合多種因素選材。因此,筆者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引導,以保證大單元教學的有效性。
2.設計層次性問題
問題是引導學生探究的前提。在大單元背景下設計問題時,教師應提前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發展水平,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圍繞大單元主題提出核心問題,再將其拆分為問題鏈,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依次提出。這樣一來,學生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并通過假設、推理、分析等學習過程,提出具體的解決問題方案,加強對大單元知識和技能的掌握[5]。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鐵及其化合物”的教學為例。筆者在講解Fe2+與Fe3+相互轉化的相關知識時,提出貼近生活的層次性問題:“缺鐵性貧血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多通過食補、藥治等方式治療。那么,這些治療藥物含有哪些可以補血的物質呢?去藥店購買補血藥物時,店員經常會推薦與維生素C一起食用,其中蘊含著哪些化學原理呢?補血藥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亞鐵,那么,能否利用廢棄鐵屑制作硫酸亞鐵呢?”此外,筆者還結合層次性問題制作相關的課件,利用視頻和圖片來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調動學生的思維和視覺感官,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探究問題,提升大單元教學的有效性。
(三)注重實驗開展
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方式,能夠達到掌握化學知識、豐富學習體驗的目的。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視角出發,單純按部就班地開展實驗,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實驗,即根據學習中產生的疑惑去設計實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在無形中掌握實驗的主動權,提高組織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1“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為例。筆者利用實驗教學引導學生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首先,筆者在實驗活動開展前,組織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大膽猜測,分析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這一過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學生結合學習經驗大膽猜測,他們認為溫度、濃度、壓強、催化劑、光線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筆者引導學生圍繞若干設想,設計對照組實驗,通過控制變量法,觀察溶液的反應速率,記錄實驗數據,將其歸納整理后作為后續探究的依據。最后,筆者組織學生回顧實驗的過程,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探究,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總結能力。
(四)完善教學評價
在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模式下,課時中的知識容量更大、邏輯性更強。教師立足大單元開展教學評價,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第一,重視日常學習評價。教師應以課堂教學活動為背景,靈活運用學生自評、學生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第二,重視作業評價。作業能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教師應通過對作業的評價,分析學生的學習盲區,有針對性地調整后續的教學計劃。第三,單元知識學習情況評價。教師在大單元教學結束后,應整體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第四,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評價。大單元教學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教師應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情況。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3“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掌握分離、提純的方法及其中蘊含的原理,筆者為學生布置任務,引導學生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并對其進行合理的評價。首先,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并根據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分工合作情況等多個維度對其進行評價。此外,筆者還要求學生圍繞自己在任務中的真實表現開展自評。由此,學生能對自身的大單元學習情況有初步的認識,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其次,筆者結合大單元主題,向學生提出課堂問題:“苯甲酸樣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鈉和泥沙,請問提純苯甲酸需要經過哪些步驟?”學生結合課堂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筆者則通過問答或批改的方式,根據學生的解題情況對其進行評價。最后,筆者在大單元教學結束后,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并在師生互動中促進學生內化理論知識。基于此,筆者根據合理的教學評價,對教學活動方案進行調整,動態優化教學過程。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基于核心素養開展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應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優化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要素,保障大單元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龍昭忠.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分析[J].高考,2023(31):9-11.
[2]周媛.新課標下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3(32):4-6.
[3]馬俊,楊寶權.高中化學教材的創造性建構與使用[J].江蘇教育,2023(42):55-58.
[4]黃英姍.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策略探究: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為例[J].高考,2023(28):120-122.
[5]何軼,時怡,鄭越.基于“雙減”打造特色化學優質課堂[J].中國教育學刊,2023(S2):139-142.
作者簡介:陳碧華(1984—),女,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