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評”一體化是新課改下教育教學的主要發展方向。將教過程、學方法及科學評價進行有效融合,能夠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限制,構建一體化的教學課堂,促進初中化學教學的高效開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文章對初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進行研究,論述“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及其對初中化學教學的積極作用,并從教學導入、教學過程及課后評價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充分發揮“教學評”一體化的價值,為初中化學教學的改革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計劃進行合理調整,并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從而發揮教學評價的價值,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提供助力。為充分發揮“教學評”一體化的應用優勢,初中化學教師應對教學策略進行深入探討,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教學評”一體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全面滲透。這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為化學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助力。
一、“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
“教學評”一體化指從教師的授課情況、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出發,形成整體性教學體系,為學生打造一體化的學習環境。“學”是“教學評”一體化的核心,主要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成果及方法。“教”是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策略,旨在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1]。“評”是“教學評”一體化的關鍵。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通過優化評價設計,能夠為教與學的發展方向提供指引;在課中,評價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后,教師可通過評價結果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評價結果了解自身在學習中的優點和不足,進而制訂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
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落實“教學評”一體化,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還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為教學改革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評”一體化對初中化學教學的積極影響
(一)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教師能夠從多個角度審視教學過程,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制訂更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計劃。如此,教學評價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考試成績,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發展。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2]。另外,“教學評”一體化強調評價對學生的指導作用,通過及時的評價反饋,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更加科學的認識,并在后續的學習中進行合理調整,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為后續的化學學習奠定基礎。
(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角度、多層次的評價,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在化學學習中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下,教師會注重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化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化學的魅力和實用性。由此,在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資源及活動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設計具有啟發性和探索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掌握化學知識。另外,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還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初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策略
(一)善用評價標準,逆向設計教學
在初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利用評價標準,對教學內容進行逆向設計。逆向教學指根據預期的教學結果來設計教學活動,確保學生能夠達成教學目標[3]。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設計教學評價,并對教學任務和評價標準加以明確,從而實現對教學活動的合理規劃,確保教學活動能夠圍繞評價標準有效實施。
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制取氧氣”的教學為例。通常情況下,實驗室主要采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為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筆者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設定如下評價標準: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及方法;明確制取氧氣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學會記錄并分析實驗數據。筆者根據這些評價標準逆向設計教學活動。首先,給學生播放實驗視頻,直觀展示制取氧氣的具體流程,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其次,帶領學生閱讀教材,明確實驗的重難點內容。再次,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要求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及記錄實驗數據,利用口訣加深學生對操作流程的記憶。最后,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組織學生討論影響氧氣純度的原因,探討“集氣瓶未裝滿水”“導管未伸到集氣瓶底部”等因素對氧氣制取過程的影響,并得出結論。
由此可見,通過逆向設計教學活動,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難點,促進化學教學活動的有序
開展。
(二)優化課堂導入,創設教學情境
課堂導入是課堂的起點。教師應關注導入環節,通過有效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生活化情境能夠通過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遷移生活經驗,積極探究知識。在開展化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在導入環節創設生活化情境,降低學生理解新知識的難度[4]。
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燃燒和滅火”的教學為例。筆者創設蠟燭燃燒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燃燒的原理、規律。首先,筆者給學生分發蠟燭,引導他們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燃燒的現象,思考燃燒的條件。在此過程中,學生紛紛根據生活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如蠟燭燃燒需要空氣、蠟燭燃燒會產生光和熱等。其次,筆者讓學生觀察蠟燭熄滅的過程,探討滅火的原理。再次,筆者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明確燃燒的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及溫度達到著火點。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滅火的方法,如隔絕空氣、清理現場的可燃物等。
通過上述教學,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自然而然地開展多元評價活動,這對“教學評”一體化的全面落實有著積極作用。
(三)設計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關鍵環節。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深化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實踐能力。基于此,教師應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合理設計實驗教學,以實驗為載體,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析、總結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化學知識,提升化學素養。另外,教師還應注重實驗教學評價,從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實驗結論的合理性等方面出發,對學生的實驗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實驗教學的效果[5]。
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學為例。本課題主要研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過程。通常情況下,實驗室主要用稀鹽酸與石灰石反應來制取二氧化碳。需要注意的是,碳酸具有不穩定性,很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在實驗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原理,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正確方法。另外,筆者還強調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化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
(四)設置課堂練習,鞏固學生的基礎
在初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設置課堂練習能夠幫助學生及時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習效果。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及實際教學情況,對練習的題目進行科學篩選,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另外,教師還應合理安排課堂練習的時間和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間,確保學生學有所得。
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金屬的化學性質”的教學為例。本課題主要涉及金屬的化學性質及置換反應的原理和條件。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筆者在理論教學結束后,為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題目。
將一根潔凈的鐵絲伸入裝有稀鹽酸的試管中,可觀察到什么現象?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通過觀察實驗,學生發現鐵絲逐漸發生溶解,稀鹽酸溶液則逐漸變為淺綠色,且有氣泡產生。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為鐵單質被置換為二價鐵離子,致使溶液顏色發生改變,其反應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
隨后,筆者帶領學生對該反應進行總結,得出“鐵能置換出鹽酸中的氫”的結論。這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充分發揮化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五)采用多元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多主體參與評價
在以往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學評價缺少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僅由教師單方面評價學生的表現。這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但是無法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身的問題。為落實“教學評”一體化,教師應增加評價主體,讓學生參與其中。
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的教學為例。首先,筆者利用動畫軟件,向學生展示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的反應過程。其次,筆者帶領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實驗,共同探究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在實驗的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從合作情況、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最后,筆者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這種多主體參與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他們主動參與化學學習。
2.檔案袋與成長曲線
為保障“教學評”一體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持續應用,教師可以利用檔案袋與成長曲線來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長軌跡。檔案袋可以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類作品、成果和反思,如實驗報告、課堂筆記、學習心得等,以展示學生的努力和進步。成長曲線則可以直觀地展示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的表現和變化,幫助學生和教師制訂有針對性的改進計劃。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回顧和分享檔案袋中的內容,討論成長曲線的變化趨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促使他們持續進步。
通過應用檔案袋和成長曲線等教學評價工具,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從而為“教學評”一體化的深入實施奠定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教師應發揮教學引領的作用,重視“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有效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海紅,程麗靜.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化學教學[J].教育藝術,2023(12):70.
[2]王開萍.新課標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開展路徑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2023(35):21-23.
[3]李欣愷.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的初中化學教學[J].家長,2023(34):80-82.
[4]趙虎銀.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化學教學研究[J].學周刊,2023(36):79-81.
[5]張穎.構建“教—學—評一致性”化學教學范式[J].文理導航(中旬),2023(12):43-45.
作者簡介:李生滄(1969—),男,甘肅省永登縣武勝驛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