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這為我們主動變革、積極作為,用數字化轉型助推教育強國建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今年是國家數字化戰略行動實施第三年,也是數字教育“擴優提質年”。大渡口區教育人把握歷史性機遇,圍繞“多維一體、教育大渡”區域教育發展理念,聚焦學校發展的迫切需求,將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推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數字教育向智能社會教育治理創新轉型,形成了“智慧教學新常態、個性學習新形態、教育治理新樣態”的教育新范式,答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命題,辦有品質、有內涵、有情懷的“大渡教育”,奮力譜寫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的大渡教育新篇章。
強化統籌謀劃,激活區域數字教育“新引擎”
“大比武”催生數字化轉型動力。大渡口區以全局視野深度謀劃、大力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為激活基層數字化探索“源動力”,一場精彩絕倫的智慧教育“大比武”在大渡口區教育系統掀起了一股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熱潮,全區30所中小學、幼兒園同臺競技,一批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打造的智慧教育實踐方案,一批將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智慧教育試點學校,還有一批具有數字化領導力和治理能力的校長、骨干教師從“大比武”中脫穎而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創新解決教育發展新瓶頸,激活了區域教育資源優化“一盤棋”,大力推動數字化思維引領大渡口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大平臺”破解數字化轉型瓶頸。大渡口區教委以全市教育數字化建設思路為指導,積極部署建設“互聯網+”智慧教育大平臺,構建教育應用新生態,優化適配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推動教育數字化迭代升級。擬定建設“1+2+3+4”教育大腦的長遠目標,即:1個核心,以“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為核心;2個機制,智慧教育平臺推廣機制、服務保障機制;3大場景,教學應用全覆蓋、校園管理全覆蓋、教研應用全覆蓋;4種模式,資源再生更迭模式助力實現資源共建、共創、共享,新老資源交替形成完整的數字化資源;多維教研模式助力培育名師、名校,以點帶面、幫扶結對的模式助力帶動一線教師向名師靠齊,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學校向名校靠齊;靶向教學模式促進教師精準化教學、學生個性化學習,逐漸實現因材施教;共生教育模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根據區域統籌、“三融五跨”整體推進的“入學一件事”,被納入全市迭代升級項目,成為全市樣本。
“大融合”豐富數字化轉型場景。以“云+端”的方式搭建混合式學習環境。全面推進課堂數字化改革,引進“智慧課堂”項目,打造智慧課堂創新班;以“AI+”融合創新應用打造教學新模式。依托智慧教室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推進“AI+”的教育融合創新;以“體驗教育”為基礎構建區域教育服務供給。實現數字裝備全覆蓋,以感知學生泛在行為,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豐富教學形態,優化學習體驗;以數據驅動形成畫像助力探索閉環評價新體系。借助“國家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教、以評促研、以評促創、以評促學”的閉環模式。根據“三融”學科建設機制、“四級”館教結合模式、“四化”素養提升舉措,繪制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生態圖”,有關成果讓我區成功入選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
強化多元目標,創生區域數字教育“新模式”
“夯平臺”構建區域智慧教育平臺體系。打造一個融互聯網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功能為一體的多元“互聯網+”智慧教育體系,搭建區域智慧教育平臺體系,是加快實現、推進學校教育數字化的重要戰略關鍵。大渡口區教委在多元、互通、包容、共享、適用、發展的數字化理念下,建立“工作專班+教育信息化專家庫+校級CIO”三級運行機制。在充分考慮年齡、專業、區域和學科教師的需求和特點的前提下,協調好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區域整體與局部、全面與重點的關系,有計劃、有層次、分階段地統籌推進數字化建設,實現對轄區內各校的精準管理。
“創機制”構建教師數字素養提升體系。在當前黨和國家高度關注和支持教育科學化與教育數字化的重大政策背景下,大渡口區創新“雙層三環五機制”培訓模式,高質量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積極構建聯通互補的教師數字素養培養體系,為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厚植土壤、培育環境。根據教師不同年齡、不同專業的認知特點,兼顧短期、中期和長期發展,從通識教育和專項培訓兩方面進行道德規范、信息技術、信息能力的“三維一體”螺旋式梯度培養,通過健全完善的培養體系為教師數字素養提升提供有力保障,進而轉化為教育生產力,實現教師線上自主學習常態化。
“拓路徑”構建學生數字素養培養體系。為適應數字化教育發展,學校、教師和學生都需要進行數字化轉型。為此,我們制訂了數字素養培養目標和計劃,確保學生在不同階段都能得到系統的數字素養培訓;整合課程資源,將數字素養培訓融入各個學科的課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地接觸和使用數字技術;提供實踐機會,組織學生參與實際項目,讓他們在實際場景中應用數字技能;創設數字化學習環境,學校提供豐富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和工具,讓學生在數字化環境中自主學習和探索;深化家校合作,共同努力,共同培育,支持學生的數字素養培養。
強化關鍵領域,構建區域數字教育“新樣態”
“強師能”以數促研深度融合。師生是教育數字化的主體,而教師則是落實教育數字化戰略的關鍵。大渡口區依托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以重慶市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載體,以優質資源評比大賽、優質空間評比活動、優質課評選活動為抓手,全面提升教師數字化核心素養,教師通過智慧教育平臺教學助手完成日常備授課,達到教師精準教,學生精準學,新時代的教育教學教研模式已成為大渡口區校園“新風尚”。今年啟動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我們緊緊抓住數字化賦能教學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開啟了專業支撐與數字賦能行動,提升了教師和教研員專業化水平,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促成長”以數增效智慧育人。學校開展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知識衍新、創新涌現”。大渡口區以數字賦能評價改革為突破口,扎實推進信息技術支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工作,全區遴選14所中小學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構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基礎數據體系,學校的課程管理、教學管理、作業管理、課后服務、家校溝通等方面的智慧教育能力提升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