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新區金州小學校緊扣“數字重慶、智慧兩江”發展大局,在“有品有樣”辦學理念指導下,構建“品質、品位、品格”三位一體的“品樣”課程體系,以“思政+學科+智慧”的數字化融合創新為路徑,在思政引領、學科教學和校園管理等三大領域,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全動員、全學科、全場景,以“三域融智”模式,一體化整校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培育數智金州新生態。
黨建引領強化先鋒示范,校本研訓加強信息化能力
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是培養智慧教師的前提。學校將教師思政建設與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訓納入統一規劃,借助智慧教育教科研專家、黨員數字教育骨干、智慧教育課程工作坊“三級領航”型培訓團隊,借助黨建、團建活動系統開展“面向未來而教”的教師思政引領與業務研訓,充分發揮黨員教師在數字教育改革中的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賦能教師智慧成長,以思想政治教育領航教師數字教學能力提升。
線上線下相結合。每學期開學的前一周為校本“培訓周”,學校聘請專家、名師,針對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對全體教師開展線下集中培訓。黨員教師和信息科技教師組成智慧教育課程工作坊,圍繞“教學融合技術”主題,研發線上線下相融合的道德與法治課、心理健康課、安全教育課等“雙師”智慧課堂。學校還在北師大教育技術學院的指導下開展智慧教育實踐課題和課例研究;組織師生參觀北京大學大數據研究院;與市科技融合學會開展“新工科”項目共建等,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教師數字化能力培訓。
通識專業互補充。智慧教育課程工作坊常態化開展教學融合技術的“微教研”,研發“菜單式”線上課程供教師自主學習。“培訓周”中,學校邀請智慧教育教科研專家到校,以聽評現場課、專題講座等方式,進行專業指導和理念引領。此外,學校定期邀請新技術研發企業到校,圍繞智慧終端和應用在課堂的融合創新開展實操培訓。
教學相長共發展。教師要用跨學科素養組織學科結構,用跨學科思維和方法進行課程引領。學校是重慶市首批編程試點校和重慶市德育品牌課程學校,基于道德與法治、信息科技各學科開展“數字中的思政課”等學科融合教學研究,全體教師接受數字倫理道德和編程課程培訓,各科教學均注重價值觀引導和信息科技核心素養培養。
教學融合信息技術,確立跨學科融合育人的課程觀
學校以全員參與的方式探索“教、學、評”通用方法,研發技術常態化融入教學的課程,形成“學科+智慧”教學融合創新的金州模式。
機制保障。學校堅持“需求驅動、應用為王、服務至上”原則,建網、建庫、建隊伍,統籌規劃數智環境。強化智慧教育工作專班建設,成立智慧教育中心和課程思政工作坊,以“觀念先行、示范先試”的思路,全學科探索教育數字化課程思政形態。
特色加持。戲劇教育是金州小學的名片,其教學方法和實施策略已應用于全學科。全學科以戲劇特色為抓手,以課程思政推進為方向,繼續拓展和深化藝術與數字技術融合的教學方法,并通過數字化手段采集數據、提取成果,在教、學、評和課程建設等方面融合數智,再樹金州的一面特色旗幟。
目前,學校已舉辦六屆戲劇節,圍繞智慧教育和紅色教育主題創作戲劇十余部。如原創戲劇《夢想時間》將智慧教育和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踐成果轉化為舞臺表演,借助燈光、音效等數字技術提升戲劇表現力,使演員和觀眾能沉浸式、具身性地體驗了解時事政治和傳統文化,增強愛國情懷,培養審美意識,從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校被評為重慶市戲劇藝術特色學校,多部原創劇登上國家話劇院舞臺。
同時,學校以市級編程教育試點校為契機,每周開設編程課,使用《小學編程》教材,結合開源硬件編程,為學生“慧學”增效;成立編程精品社團18個,拔尖培養,發展學生編程特長;開發項目式、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性思政課,圍繞生命安全、生態文明等主題,提升學生編程技能和問題解決能力。
評價助力。學校依據教育部“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緊扣“五育并舉”教育方針,以“立德有樣、博學有品、強體有樣、尚美有品、勤勞有樣”為維度,構建“品樣耀童年”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利用現代數字技術,一個平臺采集數據,一張畫像呈現素養,一體展評激勵成長,為更加科學、精準的教育評價改革提供數字支撐。制定一體化實施方案,一盤棋推進,完善體系頂層設計,落實管理主動智動,推動技術迭代升級。建立班主任、學科教師和家長三方數據互通和管理互動模式,加強數字評價的完整性和實效性。創建互動聯通的評價場域,在部門之間,在評價主體和受體之間,實現數據互通互聯,形成共建、共享、共成長的育人格局。
學校管理互聯數字底座,建立教育與技術雙向驅動的生態觀
智慧校園的重要特征是數字化管理。學校是重慶市智慧校園建設示范校和教育部智聯學習環境建設與應用示范聯盟校。學校利用數字技術,構建“金州釘”數字集成中樞,實現德育、教學、教研、管理等全場景數字聯動,線上線下聯動育人場域,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特色化的智慧校園生態。
全局性設計,建設校園數字大腦。學校以師生為中心,構建了“金州釘”數字中樞,包含“謙謙金州·校園慧”“榮耀童年·學生慧”“守望教育·教師慧”“和融共生·家校社慧”四個模塊,用一站式、輕量型、無紙化、易交互、能感知的應用平臺,實現統一應用、統一認證、統一數據的校園管理,為教育數字化轉型夯實底座。
一體化破局,構建校園數據環島。學校用“金州釘”整合辦公、財務、后勤、德育、教學、安防等應用,提供全流程數字化服務,支持教、學、管、評、服,使行政工作更高效,部門協作更緊密,數據流動更通暢,實現了校園各項業務的全面數字化,助力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提升管理效率,構建智慧校園管理新格局。
點線面貫通,構筑數智校園生態。學校遵循“形式承載內容,保障有用;使用即培訓,保障會用;機制與系統并進,保障在用”的三原則運行數字孿生空間“金州釘”,使其成為一線貫通的引擎,推動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方面協同發展。“金州釘”覆蓋了部門、年級、班級,以及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個層面,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慧聯時空”,促使每位師生成為數據的使用者和供應者,使學校育人邏輯更清晰,管理更科學,從而提升校園智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