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育人是智慧教育的底色。中學的智慧教育,并非簡單地傳遞信息技術知識,而是全面育人,筑牢未來創新拔尖人才必備的科學素養、意志品質、理想信念、創新意識和人文素養,以教育的確定性迎接和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重慶兩江巴蜀中學堅守教育初心,主動擁抱智慧教育技術,在全面發展、全員育人、全程教育中制定發展藍圖,堅持從小處著手奔大局、靈動課程建體系、精準管理出效益,培育具備信息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創新人才,努力創建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學術型基礎教育學校,走出了具備時代特點和校本特色的智慧教育發展新途徑。
素養導向,構建智慧教育課程體系
智慧教育的本質是建構扎實的基礎學科知識體系,培育學生求真務實、科學進取、人文底蘊全面發展的素養品質和精神內涵。基礎教育既是創新拔尖人才培養的出口,更是涵養精神和智慧教育的入口。學校堅持素養導向用智慧,大思政引領育人方向,“小靈準”落實育人實踐,研發關于智慧教育的校本課程,助推學生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提升,同時打造基于校本資源的課程體系,使其成為切實長效的素養發展載體。
激活創新意識,提升綜合“智慧”素養。新時代對于人才培養的需求,已經從合格的產業工人走向了各行業創新拔尖人才。建設一支規模大、結構好、素養高的創新型拔尖人才隊伍,必須在基礎教育階段激發人才的創新意識,保持創新活力,培養創新潛力,具備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學校開設關于智慧教育的校本課程,如三維創新設計、人工智能機器人以及信息學奧林匹克等信息領域課程,以培育未來創新拔尖人才必備的學科知識、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以信息學奧林匹克課程為例,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多學科,能夠充分發掘邏輯、創新等多種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智慧”素養。
涵養人文底蘊,實現智慧教育升階。傳統文化是源頭活水,也是智慧根基。智慧教育課程體系,應貫通全學段知識,回歸通才素養導向,建立更加扎實的基礎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核心素養。巴渝文化具備一種頑強、堅韌的文化性格,英雄兒女、文豪詩客是這片土地上鮮活的教育素材。建設智慧教育校本課程過程中,學校重視城市傳統文化,以項目化活動涵養現代科學精神。“AI渝州旅游推廣課程”“山城拍客行動”“智慧文創巴蜀會”等系列智慧勞動課程,融入智慧AI和科技手段,將簡單的體力活動轉變為智慧教育與人文底蘊的融合實踐,進而以勞樹德、以勞啟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在具體實踐中,學生既提高了運用新技術的能力,又加深了對巴渝文化的認識,在現代學科知識中涵養人文底蘊的科學素養,奠基仁心禮用的科學精神,并實現智慧教育升階。
技術助力,探索特色教師成長路徑
推進卓越教師發展的校本實踐,是探索教育技術現代化、全面育人體系化、教書育人科學化、校園文化生態化的必然之舉。學校利用智慧教育技術助力教師教研,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師成長路徑,從小處著手,實現長效生成。這是素養育人實踐的一小步,更是智慧教育生成的一大亮點。
AI賦能,實現教學相長。激發教學活力,意味著教育不是流水線上的批量化生產,而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呈現教與學的意義。為深化教育數字化改革,引領課堂教學變革,學校設立了大數據教研中心,將人工智能技術、信息化手段與教研結合,搭建AI智能研訓平臺,對教師教研進行精準的管理支持。如智慧錄播課技術平臺提供教師智慧復盤輔助功能,教師可通過AI分析自己的課堂活動環節是否充分,教學情境是否有效,學生動態生成是否充足,進而反思課堂,動態調整教學模式,推動教學模式從傳統的教師單向輸出調整為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同時,學校重視并關注每個學生的學情特質,利用學生數據的階段性分析,構建個體學習能力檔案,助推個性化特長發展。教師以此為依據精準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實施差異化教學策略,因材施教,促進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學生借助智慧教育系統,高效提升學習能力,進而實現教學相長。
多層級培訓,打造創新教師隊伍。智慧教育校本課程研發,要求教師的“教”不僅是系統教授學科知識和高效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培育學生高品質思維能力。學校堅持教師全員培養,尊重個體需求,依據教師不同的成長階段開展多層級培訓,建立了“同儕互助+個性自主”的教師專業成長模式。學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網絡協同備課、現場觀摩指導、集中研修、量表評價等多形式的教研活動等,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促進教師之間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打造了一支師德師風好、專業素質強、學習積極性高、學術水平一流的創新型教師隊伍。
多維融合,打造智慧校園生態環境
智慧校園是智慧教育環境的具體承載者。學校利用信息技術升級基礎設施建設,成立“智慧校園專項建設小組”,推動物理空間與網絡空間一體化建設,打造“無處不智慧”的多維智慧校園生態環境。
學校實現了辦公管理、數字監控以及物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形成了覆蓋全校的高效網絡體系。比如,學校以一卡通系統為中樞,串聯多個業務模塊,涵蓋師生日常用餐、消費支付、電子門鎖、圖書借閱等場景,極大地提升了校園生活的便捷性與管理效率;著力建設數字化教學空間,以智慧黑板、智慧講臺、錄播設備、人臉識別等設備與技術助力教育教學改革。此外,學校利用5G技術、高清直播互動教學設備、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可視化實驗直播設備等手段,創建“巴蜀云校”數字孿生智慧教育應用平臺,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共享。
智慧教育的本質,是創新教育,是以智能發展為方向的教育實踐。未來,學校將繼續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推動基于核心素養本位的智慧教育體系建設,培養個性鮮明、特長突出、創新力強、責任擔當的新時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