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南岸區2019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2020年被教育部評為“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5年來,我區在教育管理新流程、教育發展新環境、教育應用新場景、教育評估新模式等方面作了大量探索,有效實現了以教育數字化轉型推進“書香南岸,幸福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學習與謀劃:應用為王,創建數字教育新機制
當前,隨著教育信息化發展,數字化變革為教育變革提出了全新挑戰。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下教育界的共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表示,發展數字教育,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改革所向,更是教育工作者應有之志、應盡之責、應立之功。
重慶市南岸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發展對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用,在深入學習數字教育政策理論、研究數字教育發展形勢的基礎上,確立了“應用為王”的數字教育發展理念,以教育信息化2.0行動為統領,因地制宜地提出“4491”工作思路:四個教育數字化轉型關鍵領域——課堂教學、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教育評價;四大改革——智慧教學、智慧教研、智慧成長、智慧評價;九大應用模式——學科教學、實驗教學、網絡教學教研、數字化教師能力發展、人工智能與編程教育、多元化研學旅行與勞動教育、智慧閱讀與智慧體育、網絡學習空間普及應用和師生評價;“五位一體”工作機制——自上而下的組織保障、部門協同的強力支撐、專家匹配的研究模式、企業參與的場景支持、學校能動的實驗局面。正是有了精準、實用的工作機制,我區的教育數字化轉型才順利推進,有力促進了區域教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探索與創新:以點帶面,探索數字教育新路徑
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回應人民群眾對更加公平更有質量教育的需要,近年來,南岸區著眼部分教師數字化轉型意識不強、重硬件輕應用、校際信息化發展不均、技術人才缺乏、新技術應用缺乏有效銜接等系列問題,堅持從智慧校園建設、教育教學應用需求著手,采用小切口應用、試點學校探索、以點帶面推廣的策略,推進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
樹標桿,探索未來學校模式。2021年9月,南岸區與阿里巴巴合作,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探索基于教育數字化轉型時代下的未來學校建設新模式。示范打造的廣福未來學校通過各類教育軟硬件的協同,形成教育數字化應用環境閉環,打造無孤島智慧校園;搭建一站式覆蓋“行政管理、教學教務、平安校園、后勤服務、家校共育”等的數字校園核心應用場景,構建高效、普惠、安全、精準、完善的智能校園大數據體系;建設以學校教育管理中樞系統為支撐的教育管理在線化平臺,將學校治理流程化、網絡化、數據化,形成高效、精準、系統的智慧學校治理體系,為后續打造的兩所未來學校廣陽灣珊瑚實驗小學和廣陽灣珊瑚中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這些試點學校成為全區學校推進智慧教育的標桿,很好地引領了廣大學校的智慧探索。
建范本,打造智慧應用場景。南岸區自2012年開始與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合作共建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實驗區,多年來,在課程領導力建設、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改革、五育并舉融合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促進基層學校課程改革成果的推廣應用,南岸區指導學校開展課改成果小切口智慧應用場景建設,目前推動了瑪瑙學校等5所單辦初中、九年一貫制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建設,珊瑚中學等3所高完中、單辦初中、小學智慧課堂示范建設,廣福未來學校等11所智慧校園一體化管理平臺建設,龍門浩職業中學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基地建設,廣陽灣珊瑚實驗小學物聯網系統建設,南坪實驗小學課堂評價系統建設,江南小學學生成長評價體系建設,天臺崗小學集團化網絡教研系統建設,珊瑚長嘉匯小學智慧課桌椅系統建設,重慶第十一中學校教育集團局域網管理建設等數字化應用場景,為促進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范例。
強隊伍,培育應用創新人才。著眼提升教師應用創新能力,南岸區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中開展低代碼應用實踐活動,著力提高教師信息素養。賽訓結合的低代碼應用實踐活動,激發了教師信息化創新的熱情,各基層學校積極組建項目組,引導教師借助低代碼應用技術,開發應用程序和系統,發現和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問題。重慶第十一中學校創作團隊結合學校教學常規管理中的教師聽課工作,研發了教師聽評課管理系統,教師通過手機終端操作,后臺自動匯總數據,極大地減輕了教師負擔;珊瑚魯能小學作為一所體育特色學校,創作團隊整合學校體育課、體育活動、肥胖兒童干預、視力健康等內容,研發了體質健康智慧管理系統,已形成學校健康管理大數據池;南坪實驗融創小學創作團隊針對集團化學校校點分散、設施設備更新、維修、領用審批難的狀況,研發了融宜管理系統;龍門浩職業中學創作團隊針對大型學校教師績效考核點多、數據量大、程序復雜的特點,研發了教師績效綜合考核系統,實現考核過程的透明、公平、可操作性強。這些貼近學校管理的創新型數字化應用成果,小切口、泛應用,直擊學校數字化轉型的難點堵點,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反思與展望:堅定信心,開創數字教育新局面
教育數字化轉型,既是一場教育思想的轉型,也是一場教育行為的轉型。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特別是ChatGPT發布以來,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因勢利導,發揮技術革命成果在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滿足教育多樣化需求,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強大支撐作用,才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意義所在。
重慶市南岸區經過三年的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實踐探索,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也不斷明晰了教育改革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路徑,但我們也充分認識到了全面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緊迫感,現有經費投入水平還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數字化發展需求。
當前,重慶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全面推動數字重慶建設。數字教育的春天已然到來,南岸區信心倍增、主動作為:搶抓數字重慶建設機遇,堅持數智賦能、應用創新,重點抓好師生數字素養提升、學習環境建設、應用場景打造、教育治理創新工作,逐步建立適應智能時代的智慧教育體系,以教育數字化的新發展新成績豐富“書香南岸, 幸福教育”發展內涵,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