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永川區教委探索實踐教育數字化,不斷引入科技力量,促進區域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創建新時代高質量智慧教育體系。
發揮區域數字化建設優勢,加快新時代智慧教育建設步伐
發揮區域先發優勢。永川各學校建成管理信息系統52個,開設網絡課程316門,建立了8個數據庫、電子圖書達101.18萬冊。永川區智慧教育平臺數字資源達到604萬條,主持建設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2個、市級專業教學資源庫4個,為智慧教育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發揮區域協作優勢。西部職教基地13所中高職院校開設信息化專業共27個。永川區成功舉辦中國(重慶)—東盟職業教育合作與高質量發展論壇。永川區被評為“成渝協同”重大教育改革試驗項目優秀試點單位,成功創建首批成渝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試驗區。
發揮改革創新優勢。建成了集資源服務和應用系統、智慧教學系統、標準化考試系統、知識點評測與在線學習系統、智慧管理系統、教育大數據匯聚與分析系統等七大系統于一體的智慧教育平臺。一是區域智慧課堂助力教師減負增效。智慧課堂授課15814次,互動次數約10258次;線上練習作業15862次,實現作業客觀題自動批改和錯誤知識點數量自動統計,減輕教師負擔,形成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數據閉環。二是精準服務全區考試。依托精準教學系統累計支撐全區760余場自主考試、7000余科次考試,減少教師組卷、閱卷、講評備課、考后數據分析工作量,基于大數據準確定位學生的薄弱知識點,實現教師精準教、學生精準學。三是云平臺助力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教師使用教育云平臺完成備課任務89857條,形成備課成果148626條,在線教研活動376次,實現區域教研交流活動常態化開展。
實施數字化提升行動,為新時代智慧教育提供有力支撐
永川區教委高度重視教育數字化工作,成立了數字教育建設領導小組,設立數字政務、數字治理、數字評價等8個專題組,遴選了一批智慧教育融合應用試點學校(幼兒園)。永川實驗小學入選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首批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實施夯實數字“基座”行動。一是推進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規模化部署應用。對永川區智慧教育平臺和教育城域網進行IPv6升級改造,全區學校高速無線網絡全覆蓋,互聯網平均接入速率達到1Gbps以上。二是開展核心業務梳理。扎實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各級各類學生資助、教師資格認定、幼升小、小升初等核心業務梳理,形成教育系統核心業務梳理圖和核心業務架構圖,為網上辦理奠定基礎。三是大力實施班班通。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實施光纖到班工程,打通“最后一米”網絡服務延伸至班,暢通教育數字化數據渠道。
實施拓展資源“超市”行動。一是互聯三級智教平臺共享數字資源。永川區教師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注冊1.1萬人次,注冊激活率為100%。在微課比賽中,全區教師利用智慧平臺共享備課,全員參與,打造8000余節精品課,不斷提升教師信息素養。二是用好數字化資源開展青少年讀書行動。推進了書香校園及智慧圖書館建設,師生注冊激活率95%以上,增加了師生閱讀量。三是打造學科類精品課共建數字資源庫。打造區級智慧教育平臺精品課498節,積極參與上級評選,獲評部級和市級精品課共63節,在永川中學、萱花中學等學校建設校本教學資源平臺、課程平臺和校內資源共享平臺,不斷提升優質數字資源水平。
實施匯聚智慧“大腦”行動。一是圓滿完成“教育入學一件事”改革試點。作為重慶市“教育入學一件事”首批賦權試點區縣,區教委以系統搭建做“減法”、細化服務做“加法”、部門聯動做“乘法”,跨部門數據匯聚形成“智慧”大腦,助推政務服務更加便捷、高效、貼心,“全程網辦”率100%,群眾滿意度97.8%。二是基本實現基層智治一體化。用好“一表通”數字化臺賬、智能報表兩大核心組件,梳理出基礎教育管理、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等6項核心業務,構建多跨場景數量11個,謀劃“中小學入學”14件事,切實為基層學校和群眾減負。三是多場景構建智慧校園大腦。加大全區統籌力度,學校搭建了安防、巡課、門禁、健康管理、食堂管理、后勤管理、評價管理等智慧應用多場景,教育數據實現自動生成、無感收集和智能匯聚。全區建成計算機網絡教室258間,實現全覆蓋。
整體謀劃架構體系,全力打造新時代智慧教育示范區
堅持一體推進教育綜合改革與教育數字化轉型,加大資金投入,統籌技術資源,采用“小投入撬動大場景應用”戰術手段、推動“1+1+1+N”工作舉措走深走實。
夯實“互聯網+”數字教育新底座。一是迭代升級建設“互聯網+”數字校園可視化系統。規范一體機配備標準,2024年計劃采購700臺,全區2600個教學行政班配足配齊“一體機”,搭建數字校園可視化系統。二是迭代升級建設“互聯網+”區域數字化教育城域網。加大投入建設教育城域網服務,提高出口帶寬。逐步對全區學校進行全光網改造,建成萬兆校園網,全覆蓋無線校園網。三是迭代升級建設“互聯網+”信息技術學科教室。分批完成計算機網絡教室的迭代升級,配套建成人工智能教室、物聯網教室和開源硬件教室,為信息技術課程開齊開足開好奠基。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打造以VR、AR、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為基礎的理化生等學科虛擬實驗室。
建設“互聯網+”數字教育新大腦。一是優化形成智慧教育大腦。實現國家、重慶市和永川智慧教育平臺三級平臺的互聯互通。充分發揮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資源優勢,推動普及國家平臺九大應用場景;有效利用重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網絡學習人人通空間”,大力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優化升級永川智慧教育平臺,發揮地方智慧教育平臺的匯聚功能。二是優化形成教育治理大腦。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開展學校評價中的重要作用,構建數據驅動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借助“渝快政”和“渝快辦”兩個政務信息端口平臺,找準多跨協同場景,構建教育系統與多部門多層級業務的現代治理大腦。
提升數字能力,培養師生數字新素養。一是開展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培訓。開展全員在職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培訓與認證,改進教師數字素養評價方式,提高數字素養、數字化教學在教師職稱評聘中的權重。加強教育管理干部數字能力培養與考察,將數字化領導力作為中小學校長和首席信息官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二是開展學生數字素養提升教育。開設人工智能教育校本課程,統籌推進中小學數字技術課一體化建設,構建數字技術課課程體系,將數字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三是普及創建智慧校園示范學校。發揮市智慧校園示范校的引領作用,探索全息呈現、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
構建有辨識度的N個數字教育新場景。一是構建N個“一件事辦理”應用場景。推動體系重構、流程再造,實現縮減環節、提高效率,持續推出教師資格證辦理、助學貸款等“一件事辦理”場景應用。持續打造一批具有永川辨識度、“管用”和“好用”的教育特色應用場景。二是構建N個“教與學變革”應用場景。啟動實施科學素養提升數字化應用項目和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建設AI模型體系、數字化管理平臺、前端應用系統、虛擬仿真實訓示范性基地。推廣智慧學伴,推動作業智能化適配,推進基于大數據的因材施教。三是構建N個“集團化辦學”應用場景。建立集團領導擔任首席信息官制度,加強集團教育數字化推進職能部門人員配置和能力建設,形成數字教育領導共同體。教育集團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同上課、同評價、同測評、同作業、同教師、同教材、同教輔和同教研的集團化應用場景,達到以強帶弱共同進步,推動區域教育優質高效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