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選課、智能排課、校園智慧通行、餐廳掃臉就餐……隨著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不斷加速,智慧校園逐漸成為教育的發展“風向標”。
求新,讓校園管理邁向智能化、高效化、綠色化。在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教師們是這樣工作的:利用智能安防系統、智慧校園系統等,實時獲悉學生進出校門、宿舍等信息;利用智能排課系統,制訂班級課程計劃,將平均排課時間縮短70%;利用線上平臺,實現學生請假、家長來訪等事項的線上審批。如此,校園“數據孤島”被打破,數據共享成為校園提升管理效率的“主旋律”。
求變,讓學生學習突破課堂、課本、課業限制。教育數字化轉型催生“泛在學習”理念,讓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可。比如,重慶市八中科學城中學校秉承“異地同堂、原汁原味”的理念開設“雙師課堂”,讓本校學生與遠端學生實現課前預習、課中互動、課后作業的同步調整,結成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教學共同體;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科學城中學校打造“數字地理教室”“數字歷史教室”“機器人教室”等智慧空間,借助多媒體球幕投影、3D立體虛擬成像、AR地理沙盤等數字產品,讓學生實現數字化、可視化、交互化學習;重慶大學城樹人小學校基于“問題引學、情境創學、活動互學、評價優學、數字助學”五學課堂教學范式,推動數字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以此實現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個性成長。
當前,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教育工作者應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終身學習、開放包容的心態,提升自己的數字素養、執教能力,以緊跟時代潮流的姿態,創新育人模式,培育時代新人,書寫新時代教育人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