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教育評價是教育綜合改革的總牽引,是促進教育生態根本變革、教育服務格局重塑的根本綱領,也是提高現代教育治理能力的關鍵。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重慶市合川區合川中學對標《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構建了“君子”教師綜合評價體系和“四真”學生評價體系,使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
構建“君子”教師綜合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多元發展
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已滲透到教育領域,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構建離不開教育數字化轉型。合川中學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積極探索、落實“教學評一體化”,從“君子品格、君子素養、君子修煉、君子效能、君子榮耀”五方面對教師進行評價。
“君子”教師評價體系內置德、能、研、效、績五項管理分類。“德”包含職業道德、教育思想等;“能”包含學科素養和教學素養;“研”包含學歷進修、科研能力、繼續教育、專業培訓等;“效”包含學科評價、部門評價、家長評價、學生評價等;“績”包含榮譽稱號、團隊獲獎、課題獲獎等。評價系統每學期會為每位教師生成一份成長報告,教師可查閱本人成長檔案,校長可查閱全校教師的成長檔案。教師的數字檔案可分級分類閱覽,教師可以瀏覽自己的成長軌跡,針對自己的優、劣勢做出相應調整,學校也可以隨時調取人員的電子資料,徹底解決了紙質檔案調用煩、檢索難、易損壞等痼疾難題,以鮮活的數據為教師的成長助力。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合川中學十分重視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利用大數據精準教學云平臺上的相關培訓和實踐幫助教師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現精準教學、精準分析、精準培補。具體而言,課前共享資源、分析學情;課中互動性強、因材施教;課后教師適當引導,合理規劃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案,形成教與學的閉環。此外,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類信息技術活動。在共同的發展愿景下,全體教師學習新技術、應用新手段、解決新問題,推動信息化課堂教學變革,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團隊也收獲了長足的發展動力。
構建“四真”學生評價體系,推動“五育并舉”提質創新
為全面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學校以學生培養目標為導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推進學生評價改革,構建了“四真”學生評價體系,從真情、真知、真能、真人四方面展開評價,以更好地發揮評價的引導、診斷和育人功能。
聚焦“五育并舉”工作中心,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以目標為導向,開展德育“445”計劃行動,即培養學生大愛、奉獻、求真、創造四個思想,塑造真情、真知、真能、真人“四真”好學生,聚焦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協同育人五項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著力培養中學生的生涯適應力,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中的自主發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落實學科素養,豐富智育評價維度。依托大數據精準教學云平臺,學校圍繞學科關鍵能力,建立適應學生階段發展特點、具備可持續性的目標體系和測評體系。其中,人文綜合素養和數理邏輯素養主要以特色活動、科技成果、測評表檔案記錄等形式呈現,評價內容包括閱讀、交流、表達、期末檢測、學期總評、科技創新等。
關注身心健康,構建體育評價體系。學校制定了體育三級評價機制,從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課程評價三個維度對學生在體育過程中的態度與表現、課堂參與情況與成效、體育品德等方面的表現進行記錄。通過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學業水平測試、心理健康篩查等方式,記錄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開展系列體育活動,既能鍛煉學生身心,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幫助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牢記發展為本,創新“大美育”評價格局。建立“課程實施、科研支撐、文化引領、活動推動、環境熏陶”的美育工作機制,實現美育“四結合”,即美育與德育相結合、美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美育與“體藝2+1項目”相結合、美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美育評價體系旨在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觀察事物,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美丑,培養良好的品行;培養熱愛自然環境和祖國美好河山的感情;體驗運動美、形體美,感受運動與美的關系。總的來說,就是培養學生對美的觀察力、感受力和判斷力。
踐行生活教育,夯實勞動育人舉措。學校勞動課程體系兼具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和針對性,初中以清潔、園藝、手工為主,高中以科技創新、勞動技能培養、志愿服務為主。學校堅持集體勞動和個人勞動相結合,固化活動與機動值日相結合,同時,為學生樹立“大勞動”理念,把勞動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如開設糕點制作、園藝勞動、勞動工具的制作與使用等課程,全面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學校建立了學生勞動實踐定期評價機制,通過學生自評、家長評價、組織者評價、班主任評價、社會評價等方式,使評價更加多元立體。
準確把握“兩種評價形式”,實現學生高質量全面發展
學校進一步細化了結果性評價方法,圍繞評價描述、評價手段等開展了多元化研究和實踐探索。例如,學校改變以往單一的紙質評價,著力探索智慧校園信息化評價,利用電子門禁系統、企業微信、德育考核App、電子班牌、精準教育云平臺等,實施實時、動態的學生信息更新、統計和評價,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情況,提升家校共育實效。此外,學校重視過程性評價,重視每一個教育環節,因此也重視評價的連貫性和持續性,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采用檔案化評價、德育行為規范考核評價、綜合素質評價等方式,實現評價的縱向延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建立多元化評價內容維度,明確“三級評價指標”
建立德育三級評價指標。學校立足學生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的整體性評價,針對不同學段學生開展評價。例如,針對高中階段的學生,初級目標為教育和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問題;中級目標為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學會正確選擇人生發展道路;高級目標為具備自主、自立、自強的態度和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確立智育三級評價指標。初級目標為智育評價;中級目標是學業水平發展,包括學業進步和優異程度兩方面;高級目標為素養提升,包括人文綜合素養和數理邏輯素養兩方面。
形成體育三級評級指標。從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課程評價三個維度,對學生在體育過程中的態度與表現、課堂參與情況與成效、體育品德等進行記錄。
設計美育三級評價指標。初級目標為基礎目標,針對學生課堂內外活動出勤率、參與度、學習興趣及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中級目標為學業目標,分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兩部分;高級目標為發展目標,主要對學生藝術特長發展進行測評。
量化勞育三級評價指標。初級指標為樹立正確的勞動態度,以勞動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責任心、工作效率等為依據進行評價;中級指標為掌握基本勞動技能與知識,重點評價勞動者特定技能與知識水平;高級指標側重評價勞動表現,以學生掌握的特定勞動的表現、特定技能的掌握情況為基礎,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
堅持多元化德育評價主體,突出“卡”的評價媒介
學校不斷豐富評價主體,建立學生、教師、家長、學校管理者、社區和專家等多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制度,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以評價卡為媒介,圍繞不同主體創新評價方式,例如:通過“心靈卡”促進師生理解彼此,完善師生互評機制;通過“反省卡”引導學生自我反省,正確自我評價,從他律走向自律;通過“友情卡”促進學生互相監督、互相促進;通過“成長記錄卡”鼓勵家長全面、科學地評價孩子,引導家長關注學生成長;通過“社評卡”搭建起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的橋梁,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評價提供更全面、更真實的環境。
未來,合川中學將進一步挖掘可利用的信息技術評價手段,讓信息技術賦能教育評價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