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教育數字化為教育發展變革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重慶兩江新區金山學校積極探索教育數字化應用場景,逐步構建起智慧管理、智慧教學、智慧評價多維一體的智慧校園框架體系,更好地賦能學校治理、教師教學、學生成長。
智慧管理,讓辦公更有速度
在教育數字化背景下,學校管理需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種數字化技術和系統,實現管理流程的規范化、數據化、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
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化教育底座是構建智慧校園的基礎。學校致力于實現網絡高速互聯互通,為實行集團辦校提供技術支撐。近年來,學校升級校園網絡,開展校園數字網絡提升工程,整體實現光纖入室,形成了校園有線、無線和5G雙域網絡融合的環境。學校推動數字化硬件設施全面覆蓋,創設優質數字化教育環境,滿足了學生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需求。目前學校150多個班級均配備了智慧白板和數字班牌,4個校區均配備了錄播室、計算機教室等資源,為師生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學習與交流平臺。
優化數字化管理平臺。數字化管理平臺是智慧校園建設的核心,在學校辦公管理、學校安全、學校信息發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具體來說,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建立數字化辦公系統。學校建立了數字化辦公系統,開設教務教學、教育管理、學生成長、教師發展等模塊。于學校而言,構建統一用戶管理系統的基礎信息庫十分關鍵,完整一致的師生數據,利于后期調用應用平臺和進行統一身份認證,進而提升學校治理水平。于教師而言,數字化辦公系統操作簡單,方便實用,線上即可完成調代課、請假、審批、報銷等操作,既提升了溝通效率,又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數字化管理平臺的建設,推進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向前邁進了一步。
二是構建數字化安全成長空間。校園安全一直是校園管理的重中之重,學校通過“安全大數據云平臺”,改變傳統管理方式,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筑牢學校安全防線。學校整合安防資源,把安全巡查、隱患管理、責任清單等多個功能串聯起來,打造了“精準督察、過程留痕,決策有據”的安全管理新模式;視頻監控全面覆蓋、人臉識別全景采集、學生一日文明行為全景采集、學生不良行為采集等功能的實現,便于學校及時了解學生的問題行為,采取相應的管理和教育措施;實時監控校園活動,做到事前預防、事中監督和事后追溯,全面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三是打造智能信息展示平臺。智慧班牌系統是專門為學校打造的智能信息展示平臺,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創造了學習成長交流的共享平臺。智慧電子班牌安置在每個教室門口,不僅實時傳遞班級課程安排、課程情況等信息,還可以展示班級成員照片、班級活動、班級榮譽、班級評比等,激發班級成員團結友愛互助精神。此外,電子班牌可以及時發布學校的重要通知、公告、活動、校園新聞等,全校師生能第一時間獲取有效信息。
數字課堂,讓教學更有效度
隨著信息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當前社會已經步入大數據時代。現代技術不斷影響甚至改變著教育,已經成為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智慧課堂應運而生。
數字資源,助力備課模式轉變。教學資源是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學校除了借助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重慶智慧教育平臺、兩江新區智慧教育云平臺等數字資源外,還努力打造適合學校的數字資源,不僅有課例資源,還有完整的單元教學設計。基于現有的數字化資源,學校形成了三級備課流程。職初教師直接使用數字資源,學習課程設計理念,加深對新課標的理解,快速成長;經驗型教師個性化整合、創新性使用數字資源;骨干教師結合具體學情,對數字資源進行重組,形成高質量的校本化資源。借助數字資源,不同層次的教師均有所收獲,共同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數據支撐,助力教學方式轉變。智慧教育的推進離不開技術平臺的支撐。學校充分利用智慧課堂平臺,堅持大數據應用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大數據時代新型課堂樣態,通過全場景式的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智能評估、實時反饋,打造高效課堂,達成精準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智慧課堂與原有傳統課堂進行了有效融合。課前通過在線練習推送任務,進行學情診斷分析、建立學情數據庫,協助教師調整教學設計、高效備課。課中通過分享、互動調動課堂氣氛,診評數據如實反饋學情,教師得以及時調整教學,以學定教。課后通過綜評數據、分層練習,實現個性化指導。數字化賦能教育,使教學方式更為靈活、更有針對性,彌補了現有課堂教學的不足,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精準教學。
數字畫像,讓評價更有信度
為破解評價唯分數論的難題,學校一直在探索教育評價改革,從關注顯性分數轉變為關注隱性數據,從關注學習結果轉變為關注學生“五育”成長。“我的云校”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云平臺,集“實時采集”“全面分析”“全員評價”“家校共育”功能于一體,著重記錄學生的成長軌跡,形成學生個性化的“數字畫像”。加快構建學生數字化綜合評價體系,能夠進一步發掘學生潛質、激發學習興趣,成就學生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全要素評價。“我的云校”通過不同的“源”,采集學生多維成長數據,生成“一生一案”的個性化、多維度、立體化的“數字畫像”。學校踐行至善教育理念,將“五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評價指標,利用大數據平臺對學生成長數據進行實時化、無感知、伴隨式采集,形成學生的綜合素質報告,并給出成長過程中的動態預警和建議。
特殊關注。“特殊關注”數據板塊的后臺基于成長數據分析,能全面真實反饋學生的成長數據,為學校及家長提供更多有效數據,在學生成長路上給予成長關懷。以學生小沈為例,近兩年體檢數據顯示他只長高了2厘米,未能達到現階段生長最低標準。“特殊關注”將數據反饋給其家長,家長及時跟進并按照專業建議采取了針對性的生長干預措施,后來孩子達到了正常身高。小沈父親對此表示:“學校的育人方式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給予了個性化的關懷,這樣的教育讓家長很安心。”在此基礎上,學校通過“我的云校”建立了“家校圈”,進一步延展評價主體,讓個體、同伴、家長、社會共同參與評價,為多主體參與評價提供了平臺,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多對話空間。
兩年多的時間,學校逐漸探索出校園數字化建設的金山之路。未來,學校會抓住數字化發展的機遇,順勢而行,大膽探索與實踐,努力建設科學、高效的數字化校園,推動學校高質量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