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夜
總有那么多人從子夜出發
從地表深入地心
一場雪伸出雙手也攔不住
一個溫暖的懷抱也抱不住
天池湖邊一座名叫綠水洞的煤礦
我透過宿舍窗玻璃
看著三三兩兩的礦工頭頂礦燈
在暗黑無垠的大地上游走
如曾經照亮過我的只言片語
陡然間再次
把我和我身邊的這片時空照亮
流 水
地心巷道里
流水,順著腳底的水溝汩汩流淌
緩慢而優雅
從地心的一絲絲水汽凝結而成
從地表的一股股清泉滲漏而來
也許是遠古的積淀
也許是今晨的天雨
水往低處流
一滴水裹挾著亙古以來的精神要義
繞過泥土、巖石和煤層
規范于這一方溝渠
開始自己一生的流浪
皮 帶
游走在地心大巷
總能看見一條條飛速運轉的皮帶
嘩嘩地向前
礦工喜愛的煤炭
穩穩地端坐在上面
曾經靜如止水的它們
如脫兔一般靈動
向著內心的向往、信仰與未來
突進
遠處,巷道的盡頭
皮帶在陽光明媚春暖花開的人間
拐了一個彎
煤炭放下表面的冷酷
內心的嚴肅與僵硬
一頭躍入生活的火熱熔爐
瞬間成為光焰四射的太陽石
3123工作面
一塊煤,盡心盡力地
模仿另一塊煤的形態
一塊煤,又一塊煤
以彼此相似的形態
填滿鋼鐵支架對面的巖層
一塊煤,竭盡全力地
抄襲另一塊煤的思想
一塊煤,又一塊煤
以彼此雷同的思想
溫暖這冷寂的時光
3123工作面,從被礦工
從地心開掘出來的那一刻
煤的秘密就不再是秘密
煤的形態就是礦工的形態
煤的思想就是礦工的思想
時間的證明
一直認為,光陰如水逝
不著痕跡
直到看到千米地心
煤層頂底板黝黑色的巖石
看到礦工額頭深深的皺紋
臉龐上煤黑色的瘢痕
一直以為,時間流逝
無以為證
直到看到黑亮的煤壁
始祖鳥飛翔的倩影
三葉蟲凸現原形
直到看到礦工的眼眸
炯炯有神
感 恩
煤壁,是一篇洋洋灑灑的駢體文
平仄和諧,對仗工整
一粒粒晶瑩的煤粒
就是一粒粒內涵豐富的字符
飽含著時間的要義
收斂了歲月的棱角
選擇在地心蟄伏的煤粒
懂得什么叫忍耐
懂得什么叫感恩
就像我的礦工兄弟
在煤壁前出出進進
走著走著,把自己也走成了
閃耀著烏黑色澤的儷句,偶句
地心暖陽
時令大寒
連空氣里都飽含著冰渣子
刮削著人的臉龐
穿刺著厚厚棉衣下的身子骨
難抵的寒意
讓人在瑟瑟顫抖中瞬間萎靡
委頓。
千米地心,
卻是暖意融融。
沉靜睿智的烏金,
正在把積蓄上億年的溫暖與和煦,
源源不斷釋放。
李曉波:川煤集團華榮能源綠水洞煤礦職工。中國煤礦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華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首屆煤礦作家高研班學員。作品散見于《經濟日報》《詩刊》《陽光》《工人日報》《四川文學》《星星》等報刊。